偈颂二十五首。宋代。释如净。去那边去,来者里来,中间绝壑断崖。依稀金磴阔,仿佛彩虹弯,人从桥上过。松萝影里开天巧,汗黑光中入画看。
《偈颂二十五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如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去那边去,来者里来,
中间绝壑断崖。
依稀金磴阔,仿佛彩虹弯,
人从桥上过。
松萝影里开天巧,
汗黑光中入画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般的景象,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山峦、桥梁和自然景观的细节,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赏析:
诗中的“去那边去,来者里来”形象地描述了山峦的起伏和连绵。中间的“绝壑断崖”揭示了山脉之间的险峻和难以逾越的地形。接下来的两句“依稀金磴阔,仿佛彩虹弯”用金磴和彩虹来形容山间的桥梁,给人一种宽广和美丽的感觉。
诗中的“松萝影里开天巧,汗黑光中入画看”是对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描写。松萝的影子在天空中形成了巧妙的构图,而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投射下来的光线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这些描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同时也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幅壮丽而神奇的山水画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之处,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读者在欣赏这幅画面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这首诗展现了宋代佛教文化中的意境和审美观念,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思考。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释如净。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元夕戏题。宋代。何应龙。从教香月转亭西,贪看灯毬忘却归。挨得玉梅零落尽,蛾儿犹傍鬓边飞。
濮道甫挽词二首 其一。宋代。李之仪。暮雨江边寄一犁,多情邻老共差池。平生意气几如侠,晚日诗书更有儿。社酒方期终岁乐,葵萧俄感送人悲。纷纷穷达都归尽,谁复声名是旧时。
题招提院静照堂。宋代。祖无择。院静远嚣尘,虚堂缔构新。几招台岭客,共话沃州春,想像山中乐,优游物外身。公卿诗满壁,雅正日相亲。
暮春述怀。宋代。华岳。买春无计托花神,费尽榆钱不计缗。风絮飞成三径雪,雨犁翻动一园春。有心报国从招祸,无相封侯莫怨贫。试问专坛与分社,予何人彼亦何人。
送崔定。唐代。贾岛。未知游子意,何不避炎蒸。几日到汉水,新蝉鸣杜陵。秋江待得月,夜语恨无僧。巴峡吟过否,连天十二层。
题枯林墨兰。元代。刘崧。山中石累累,百草寒不芳。猗兰如高人,迹隐名愈扬。我欲采其英,系之芙蓉裳。林深路回窈,伫立以彷徨。
题月山寺壁三首。宋代。李处权。故国三千里,行藏岂问天。雪峰明的的,水溜响涓涓。指冻无完甲,琴寒有折弦。老僧如木石,性静不须禅。
雨夕同叶敛之论诗赋赠 其二。明代。韩上桂。篆刻虽微技,沉含会有神。兴来非待强,境隔若为亲。徇象劳雕楮,得机妙斲轮。多君怀巧思,彷佛合天真。
到永固寺访曹约斋。宋代。陈著。本是尘埃客,夤缘到上方。茶尝新雨味,酒吸绿阴香。半日清风古,百年佳话长。悠悠一俯仰,我欲憩斜阳。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唐代。齐己。白发久慵簪,常闻病亦吟。瘦应成鹤骨,闲想似禅心。上国杨花乱,沧洲荻笋深。不堪思翠巘,西望独沾襟。
睡觉。明代。高启。垆熏霭宿润,秋满床屏里。曙色透窗来,幽人眠未起。风惊露树怯,日出烟禽喜。却忆候东华,朝衣寒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