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二首。魏晋。释慧远。三世诸佛转法轮,一大藏教说不尽。象骨当机正令行,玄沙见机行正令。或说或听闻不闻,电卷星飞谁与论。拨转那边关捩子,眉毛留得数茎有。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释慧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世诸佛转法轮,
一大藏教说不尽。
象骨当机正令行,
玄沙见机行正令。
或说或听闻不闻,
电卷星飞谁与论。
拨转那边关捩子,
眉毛留得数茎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教的思想和观念。诗人通过描绘佛法的传承与变化,以及佛教教义的广博无穷,展现了佛教的深邃和庄严。诗中还揭示了佛法的奥义需要通过修行者自身的领悟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而非仅仅通过言语和听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诗人通过运用象征和隐喻,展示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奥妙。诗词中的"三世诸佛转法轮"表达了佛法的传承和延续,佛教教义的丰富性和无限性。"一大藏教说不尽"暗示佛教的教义庞杂而无穷,无法完全诠释和言说。"象骨当机正令行"和"玄沙见机行正令"则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揭示了佛法的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以及修行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领悟和体悟来行动和实践。
诗词末句"拨转那边关捩子,眉毛留得数茎有"则以幽默的方式点明了佛法的深奥和难以理解的一面。它暗示了佛法的讲解和理解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过程,就像调整和拨动一个复杂机械的关节,或者细心数计眉毛的茎数一样。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凸显了佛法的智慧和玄妙,又为读者带来一丝轻松和愉悦。
这首诗词通过精炼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道路。它以诗人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引领读者进入佛法的奥秘世界,启发人们对生命、智慧和宇宙的思考。
闻笛(一作李益诗)。唐代。戎昱。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古断肠曲三十首。宋代。周端臣。被拥娇寒晓梦春,起来无事翠眉颦。金瓶拈得双青杏,掐破中心见个人。
四月十二日发杨州。明代。刘基。几见明月满,犹嗟行路难。时平耻无用,身贱敢偷安。天地山河阔,风沙道路寒。旅人元有泪,不必雍门弹。
樽前勉兄长。宋代。潘阆。一家久寄浙江滨,倏忽如今二十春。须信百年都似梦,莫嗟万事不如人。樽中有酒何妨醉,箧里无金未是贫。但看故乡荣达者,算来多葬北邙尘。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尽放我 一作:须放我)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满庭芳·蜗角虚名。宋代。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尽放我 一作:须放我)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感昔游。宋代。沈辽。江南二月春水生,不如春草满山青。江南故人半不在,不如春水似有情。三年放逐三湘客,今日归来头欲白。欲寻旧游心更懒,青山闭门长寂寂。
湖上八首 其八。宋代。方岳。鞦韆人散雨千丝,谁把秦笙隔院吹。但觉小桥烟外柳,春风无力逞腰支。
南乡子。宋代。萧廷之。两手擘鸿濛。慧剑飞来第一峰。外道修罗惊缩项,神通。造化元来在掌中。煅炼玉炉红。橐龠吹嘘藉巽风。十月脱胎吞入腹,坤宫。立见三清太上翁。
燕京杂诗。。宁调元。晓闻云雾蔽长安,羊胃羊头天画寒。铜臭可怜兼乳臭,时艰益复信才艰。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多少东风零落恨,百无聊赖强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