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之孝十首·六祖。宋代。林同。新州在何处,有个养亲人。一旦成佛去,那知昔卖薪。
诗词:《仙佛之孝十首·六祖》
新州在何处,有个养亲人。
一旦成佛去,那知昔卖薪。
这首诗词由宋代诗人林同所作,是《仙佛之孝十首》系列中的第六首。诗中描述了一个住在新州的孝顺子女。当他最终成为佛陀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他曾经贩卖柴薪来供养父母的艰辛。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新州在何处,有个养亲人。
一旦成佛去,那知昔卖薪。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孝道的赞美和思考。诗人通过描述新州的一个养亲人,突出了他的孝顺和牺牲精神。当这个养亲人修成佛果后,人们才意识到他在早年为了供养父母而努力贩卖柴薪的艰辛。这种孝心和奉献精神被视为深沉、崇高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词简洁而含蓄,通过简单的叙述和对比,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诗人通过使用地名来定位养亲人的住所,使诗歌更加具体生动。诗中的描写刻画了养亲人的孝顺之心,他为了供养父母,不惜辛苦劳作。然而,当他最终成为佛陀时,人们才认识到他的伟大牺牲,这种反转给人以深思。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孝道行为的赞美,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和可贵之处。
这首诗词以简短而精确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它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的描绘,彰显了孝顺行为的崇高意义。这种对家庭情感和人伦关系的思考与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相契合,同时也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关于奉献和牺牲的普遍价值观。
...
林同。
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其十五。宋代。郊庙朝会歌辞。席于宾阶,礼义以兴。受爵执爵,多福以膺。匪惟服加,德加愈升。匪惟德加,寿加愈增。
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宋代。梅尧臣。雨余残照在,塘静独行行。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倦禽倚卧柳,聚蚓殢坳泓。帽侧林枝碍,裳褰野蔓萦。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决决流泉活,蒙蒙夕雾平。榴房生蠹落,蛛网害虫成。坎黾无时怒,浑鱼自乐清。高台从兽窟,古道有根横。写景未能就,娟娟月上城。
满庭芳 登道场山作。明代。王世贞。一雨催凉,千崖吐秀,万壑争效潺湲。暂停篮笋,携杖翠微间。点点龙鳞玉甃,堪怜处、屐齿敲悭。朱栏外,粘天万顷,七十二峰间。呼尊誇更有,松飙凤吹,云岫鸦鬟。又谁送、黄鹂巧唱绵蛮。漫问何山最好,争应道、还有何山。能移兴,新晴月色,飞步上孱颜。
白纻山。清代。吴敬梓。白纻佳名在,兹山空翠微。春风回冶步,夜月舞文衣。伏枥歌声壮,龙蟠王气非。可儿谁指墓,惆怅向斜晖。
吴孟章自乐山八景 其七 紫烟台。明代。张宁。突兀承苍汉,空蒙生紫烟。登临飞鸟上,望到夕阳边。气接云林洞,光涵月涧泉。香炉峰下景,同此类超然。
题蜀江观。宋代。姚勉。幸喜甘霖做岁丰,灵泉又奏济人功。但令奸猾销声好,莫禁民跻寿域中。
梧州幕府偶题二律 其一。明代。符锡。山入秦封苍莽开,两江千里合流回。鱼盐水落通新市,鹙鹤天空下古台。分阃自应心膂托,掌书谁是折冲才。英雄事往嗟遗剑,夜夜辉腾烛上台。
织锦曲。元代。周巽。金梭动,玉腕举,当窗织锦谁家女。七襄终日不成章,五色牵情乱如缕。遥想夫居天一方,关山迢递河无梁。灯前紊丝鸣络纬,机上交颈双鸳鸯。旧恨难裁几行字,新愁暗结九回肠。照帷银烛空怜影,唾壁綵绒犹带香。忽听喔喔邻鸡唱,停梭起视心徊徨。星桥暗想飞乌鹊,云锦旋看成凤凰。君不见漏断金壶啼玉箸,思君不见知何处。织将锦字写中情,寄与明年春雁去。
相逢行赠何司空子元。明代。顾璘。去年见君丹禁中,今年逢君旧京道。问君年来亦何事,笑而不答颜自好。朝廷礼乐非等闲,大臣执论安如山。师丹祗知正庙议,朱云非好犯龙颜。龙颜转变分怒喜,臣节坚贞等生死。只今义烈贯云霄,大爵高官安用尔。蹇予结交三十年,一见知君是谪仙。文章落笔波涛用,风骨当朝玉雪妍。司马分曹力有馀,两河藩翰亦区区。天闲来牝三千颂,柏府风霆万里车。台衡虚位需调燮,太史濡毫叙功业。霖雨方谐天上欢,浮云忽作江南别。江南佳气郁巃嵷,洛邑秦关未可踪。滚滚江流传渡马,苍苍山邑号蟠龙。谢傅东山几落花,荆公精舍自啼鸦。由来胜槩归高品,再喜斯文得大家。我家住在清溪曲,终日閒持一竿竹。不怕宫袍混草衣,时来共咏春波绿。
冬至前一日小史自溪上献梅四枝寘之书案奇奇。宋代。舒岳祥。中有黄金白玉姝,莫欺红粒缀茱萸,晓风吹面成冰脑,夜雪流脂结玉酥。冻蕊未期春鸟啄,寒香不上暖蜂须。一生欲压孤山句,囊锦空垂气浪粗。
长相思。宋代。王之道。天四垂。山四围。山色天容入坐帷。清风吹我衣。湖水东,江水西。东去西来无尽期。不如君共伊。
赠周迪赴襄阳训导。明代。金幼孜。官署相逢属暮春,一尊偶得话情亲。昔年讲学期科第,此日传经领缙绅。花外莺声醒别酒,雨中草色没征轮。临期一送情何限,为子长歌赋采芹。
赠顾正科镛还中都。明代。吴宽。清晨持刺叩门投,有客来从淮水头。吴下故家依二曲,沛中遗调习三侯。阅人诗画才情丽,传世衣冠仕路优。欲尽尊前乡土话,雪晴归骑恨难留。
迓益帅马上作。宋代。陆游。马上遥看江上山,白云红树画图间。经年簿领无休日,却向忙中得少闲。
幼子娶归。宋代。姜特立。六十得幼子,薄者以为嗤。新妇拜阿翁,兹事在何时。翁今已八秩,又见儿妇归。不远年岁间,更作弄璋诗。
送雷伯鳞年兄得请扶侍还澄江十五首 其三。明代。何吾驺。尽道词垣昼锦归,锦衣何似旧斑衣。潘舆白发双辞阙,不怨云边去住违。
有怀。明代。林俊。岁局临青野,星台切紫墀。传心严虎豹,辨色引旌旗。主圣臣贞会,河清海晏时。大廷兴礼乐,接武重皋夔。
移病还台凡阅半岁乃愈始到家园视园夫治畦植。宋代。宋祁。十年独漉走天涯,耗尽流光得鬓华。犹喜此身随社燕,拟将何面对林花。牢骚续罢文谁读,块垒浇平酒自赊。旧隐不须相掉罄,要须归种邵平瓜。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宋代。刘克庄。末着尤奇特,杯行忽坐亡。无香分侍女,有砚遗诸郎。长乐旌旗改,平泉竹石荒。公今呼不应,浮议果何伤。
栗道甫夜过送别。明代。谢榛。茅屋茶烟待客时,山中别驾暮相期。共逢昭代耽佳句,自笑残年费苦思。入夜星河林鸟定,先秋风露草虫知。坐谈渐转南楼月,不尽离怀归去迟。
春日田园杂兴。宋代。方德麟。绕畦晴绿弄潺湲,倚仗东风欲黯然。往梦更谁怜秀麦,间愁空自吒啼鹃。梨钥相种地力尽,花柳无私春色偏。白发老农独健在,一蓑牛背听鸣泉。
罢镜。唐代。李益。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次韵和李舍人立秋祠太一宫宿斋书事之什。宋代。杨亿。太乙祠宫肃,斋居荐至诚。已将茅缩酒,应用面为牲。月映金天朗,风来玉宇清。玄谈知理胜,蔬食觉身轻。仙驭排云下,空歌绕殿声。仍闻得丹诀,簪绂顿忘情。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唐代。许浑。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欲白头。
杂意 其二。明代。韩邦奇。贵阳长灵杉,千章百尺高。秋来动风色,云外起天涛。负此栋梁材,生之万山隈。世无鲁公输,千载委荆莱。
寄示从子旻二首 其一。明代。陶安。旧居数椽屋,昔别八经霜。兵后琴书少,城南畎亩荒。家传存朴素,兄老喜安康。久病吾衰矣,唯期汝自强。
赋得边马有归心。明代。宗臣。万骑下青海,三军赋紫荆。浮云朝出塞,细柳夜归营。汉剑繁星坠,胡笳落月惊。千金投笔吏,百战弃繻生。骏骨凄烽火,雄心老甲兵。长堤遍芳草,何处识咸京。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投龙潭。唐代。陆龟蒙。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君将接神物,聊用申祀事。熔金象牙角,尺木无不备。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持来展明诰,敬以投嘉瑞。鳞光焕水容,目色烧山翠。吾皇病秦汉,岂独探幽异。所贵风雨时,民皆受其赐。良田为巨浸,污泽成赤地。掌职一不行,精灵又何寄。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何必费黄金,年年授星使。
五更。清代。蒋士铨。村鸡腷膊晓星移,残梦初回各自知。岸上骡纲江上桨,最消魂是五更时。
和黄勉之怀五岳之作 其五 恒。明代。王宠。玄岳倚北极,翠屏千嶂回。山寒太始雪,地阔单于台。石室金膏閟,玉华仙掌开。傥遇通微子,骑二青龙来。
拟古。明代。钱宰。庭树日已黄,白发日已短。候虫鸣前除,秋霜蕙花晚。岁月如奔驹,六辔不可挽。泛舟涉方瀛,方瀛水清浅。安期邈难求,吾棹亦已返。花开醉复斟,黍熟饥自饭。逌然乐悟生,瑶岛谅不远。
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唐代。李频。脩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黑处巢幽鸟,阴来叫候虫。窗西太白雪,万仞在遥空。
和心字韵送林尉公琰校文。宋代。李昴英。鹄袍忙立老槐阴,争望文星早照临。称物衡无高下手,别形鉴有是非心。品题岂逐朱衣转,沙汰何妨苦海沉。将见贤书协舆论,真才到此遇知音。
题龙归洞下有龙母嶂。明代。祝允明。千峰如帐瞰岩扉,灵物何年向此飞。潭底火符玄铁简,嶂头金母白绡衣。海多云雨应长往,壑暗藤萝久不归。洞外蛟蛇常起陆,可能消伏运神机。
送康秀才。唐代。贾岛。俱为落第年,相识落花前。酒泻两三盏,诗吟十数篇。行岐逢塞雨,嘶马上津船。树影高堂下,回时应有蝉。
二百年前说两吴,中兴功业满边隅。弟兄今复为良将,英勇俱能敌万夫。
怒斥鲸鲵潜巨海,平驱士马猎姑苏。无心宴乐军中肃,要挈山河入版图。
上命赋诗送枢判吴国兴回镇建兴并寄其弟元帅国宝。明代。陶安。二百年前说两吴,中兴功业满边隅。弟兄今复为良将,英勇俱能敌万夫。怒斥鲸鲵潜巨海,平驱士马猎姑苏。无心宴乐军中肃,要挈山河入版图。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