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夜思。元代。方回。垂及七旬叟,行将三伏时。归期秋未定,病势夜尤危。眼困终难寐,心明尚可医。阴寒伺阳燠,间隙不容丝。
《病中夜思》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病榻上的夜晚思绪万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垂及七旬叟,
行将三伏时。
归期秋未定,
病势夜尤危。
眼困终难寐,
心明尚可医。
阴寒伺阳燠,
间隙不容丝。
诗词的诗意是描绘了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身患重病,夜晚思绪纷乱的情景。作者提及自己年事已高,行将到三伏时节,但却不知道何时能痊愈,病情在夜晚尤为危险。眼睛疲倦,却无法入眠,但内心还保持着清醒,心智尚可治愈。阴寒侵袭阳燠之时,无法容忍任何丝毫的缝隙。
这首诗词透露出作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忧和对未来归期的渴望。无论是年老病危的状态,还是夜晚无法入眠的困扰,都使得作者的思绪更加深沉。通过对病榻上的夜晚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无力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病痛和夜晚的描绘,也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对健康的珍惜。整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健康的思考,让人产生共鸣。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治西湖诗。南北朝。范云。史氏导漳水。西门溉河潮。图始未能悦。克终良可要。拥锸劝年首。提爵劳春朝。平皋草色嫩。通林鸟声娇。已集故池鹜。行莳新田苗。何吁畚筑苦。方驩鱼稻饶。
书事二首 其一。宋代。孙觌。坐睡抛书卷,行歌泥酒杯。那能钻故纸,莫自耻虚罍。闲把吟须撚,欣逢笑口开。独醒竟何事,空腹吼饥雷。
还京乐。清代。龚翔麟。绿筱岸,津鼓催人且自抛钓线。负吟情酒分,趁潮真去,锁愁閒院。正芰荷风暖。骄嘶蜀马红鞯汗。最是销凝软尘里,总迷诗眼。踏青齐路,忆金鞭、茸帽当年,分骑曾射,平沙丛雁。山根重觅浆家,认依然、柳棬凉罐。算晓风、残月囗卢沟,签程未远。妒梦无莺语,短宵长在江面。
次吕簿池亭韵。宋代。刘过。举杯邀月到幽塘,八月波心碎夜光。倒影帘花翻翠色,飞梭锦段织红芳。是中有客供千首,此外无尘染六郎。昨夕主人间立久,一身风露带天香。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宋代。岳珂。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清代。纳兰性德。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遐方怨·凭绣槛。唐代。温庭筠。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赠刘琨诗二十首 十三。魏晋。卢谌。相彼反哺。尚在翔禽。孰是人斯。而忍斯心。每凭山海。庶觌高深。遐眺存亡。缅成飞沉。
和于氏诸子秋词 其二。明代。王彦泓。曾将玉蕊饷妆台,低枕亲闻暗麝来。争奈暮秋花事断,闲窗惊喜蜡梅开。
月夜放鹤亭听鹤唳。清代。文静玉。放鹤亭中鹤,霜寒夜不眠。仙心出云表,清响答琴弦。我访巢居阁,因停罨画船。梅花三百树,素月正横烟。
夫容。元代。方回。粲粲夫容花,昨日犹鲜妍。憔悴忽乃尔,霜实使之然。南山有松柏,初未见贞坚。弱草一已萎,独立众木前。世不逮王霸,天犹生圣贤。君谅达兹理,何用常忧煎。
洞仙歌(中吕调)。宋代。柳永。佳景留心惯。况少年彼此,风情非浅。有笙歌巷陌,绮罗庭院。倾城巧笑如花面。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余,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和鸣彩凤于飞燕。间柳径花阴携手遍。情眷恋。向其间、密约轻怜事何限。忍聚散。况已结深深愿。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
相和歌辞。关山曲。唐代。马戴。金锁耀兜鍪,黄云拂紫骝。叛羌旗下戮,陷壁夜中收。霜霰戎衣故,关河碛气秋。箭创殊未合,更遣击兰州。火发龙山北,中宵易左贤。勒兵临汉水,惊雁散胡天。木落防河急,军孤受敌偏。犹闻汉皇怒,按剑待开边。
七月二日偕查峻丞郭啸麓唐立庵刺船淼薮。清代。郑孝胥。水光映林林掩水,隐约扁舟没葭苇。一往离披薮愈深,水复林重凡几里。孤亭瘦塔常在望,再转三回犹可指。豁然人意与云平,疑有秋声撇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