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秋感二十首

西斋秋感二十首朗读

诗词:《西斋秋感二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方回

《西斋秋感二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尽管原来的诗词内容不明确,我们可以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意境进行分析,来推测其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方回在西斋中感受到的秋天的情绪。年少的他曾有过过于妄自尊大的想法,与世界相互支持并摇摆。他的心灵在神游中四处飘荡,仿佛漫游在八方的边界,但是否曾真正体验过这样的奇妙之旅则是个未知之谜。可能有一些深奥的哲理和细微的感受无法言喻。

诗歌中提到了天地的翻覆,以及人们对于命运的煎熬和热切期望的描绘。这种比喻可以表达出动荡和不安的时代,以及人们内心的痛苦和追求。然而,方回意识到自己所能做的不过是在茫茫人海中微弱地扬起一点点水花,只是偶然间完成了他微不足道的命运。

诗中还提到了贪夫的欲望,他们追求着他们所认为的安逸和满足。然而,方回认为君子应该看到古代智者的教诲,意味着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和思考,人们可以真正认识到世间的真相。他强调了人们应当自我反省,观察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过度关注他人的目光。

最后,方回表示他已经达到了内心的平静,无需再言语来表达他的感受。这句表达意味着他已经超越了言语的限制,达到了一种宁静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方回对于个人心灵探索和人生意义的思考。通过对自己的经历和外在世界的观察,他得出了一些关于人性、欲望和自省的观点。这首诗词以抒发情感和启发读者思考为目的,展示了方回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郢匠犹来巧运斤,清光那复隔纤尘。九秋万里云头路,半夜千峰顶上人。

坐见乾坤入肝胆,陡惊草木亦精神。应怜赤水寻珠客,白日茫茫尚问津。

()

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

堂下生旅藜,堂上秋风起。
藜生何重重,秋风落无子。
子落尚复生,根枯为谁死?朝乘白露降,采割辞蝼蚁。

()
伊皋垂训皆王度,周召陈诗尽国风。
非独立言方不朽,相君功德已无穷。
()

太乙子,弃掷腰间组,酒酣慷慨拔剑舞。阊阖冥冥不可入,西游华山骑白虎。

骑白虎,登金梯,金梯高高与云齐,手翳芝草扪虹霓。

()

明神在右,明月在天。
神愿鉴止,与月长圆。

()

结客城南缓步回,水云宽处浪如雷。昨宵一雨浑河长,十万鱼皆拥甲来。

()
默默有句兮祖祖相传,心心无住兮灵灵自然。
石蕴玉而辉山,渊含珠而媚川。
千亿门开弥勒弹,三十年用俱胝禅。
一乘底事,百草头边。
()

青山茅屋下,谁肯顾寒微。贫贱论交寡,功名入梦稀。

致身虽有术,临事要知几。异日天风顶,偕君试一飞。

()

夜宿下杯馆,朝鸣一棹东。
湖平天尽落,峡断海横通。
冉冉云随舸,茫茫鸟遡风。

()

适度含鄱口,来登五老峰。
千盘万剥无人迹,雨过泥腥见虎踪。
一径孤悬五峰背,烟岚五点浓如黛。

()

云无心出未为非,鸟倦方还毋乃迟。
只为当初欠归早,教人枉费和陶诗。

()
湖上山如画,何人解见山。
此心无一事,心日卷帘间。
()

张子暗内机,单生蔽外象。一时排冥筌,冷然空中赏。

遣此弱丧情,资神任独往。采药白云隈,聊以肆所养。

()

仙掌跨云蜕,巢由今买山。蛟龙吟此际,日月隐中间。

莫作招魂赋,已倾玉笋班。不周吹短鬓,惭负石蕳颜。

()
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
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
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
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
()

秋色正潇洒,高斋闻雁来。我心渺无际,随意坐莓苔。

()

蔼蔼复悠悠,春归十二楼。最明云里阙,先满日边州。

色媚青门外,光摇紫陌头。上林荣旧树,太液镜新流。

()

此月难同恨往年,树头今夕喜将圆。风流不是寻常地,露坐分明尺五天。

共爱蟾光浮酒斝,还教鹤影舞花筵。夜阑更觉明宵近,秋色催人醉帽偏。

()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

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

()
昔在山水乐,往往失意人。
公今弦歌余,乃复于此亲。
搜罗既奇胜,落笔为写真。
文章复何似,高处殆先秦。
()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

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

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概督州。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

()

()
乾道扶初旭,中台焕五云。
才登右丞相,巳拜大观文。
胡不迟暮月,看渠集茂勋。
一朝惊玉折,千载叹芝焚。
()

带病难成醉,惊心是别筵。识君才旧岁,送客又新年。

午夜炉边火,秋帆树外烟。他时重入洛,潭北访渔船。

()

黄叶无人径,支床卧冷烟。诗寒收石气,云活养松年。

铜井一林雪,寒山千尺泉。此间傥相见,除是不谈禅。

()

古来名刻世可数,馀者未精心不降。欲使清风传万古,须如明月印千江。

()
鹭鹚立雪非同色,镜裹色空谁间隔。
不是青黄黑白红,上下东西及南北。
()

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月映烟方煦。寒溪蘸碧,绕垂杨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堤远,片帆举。倏忽年华改,向期阻。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好夕良天长孤负。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

石骨攫土土花碧,溜天飞涛泻百尺。五泄辊趋壑底雷,谷应山鸣崩礐石。

芒鞋滑印苔藓斑,冰花著衣珠跳额。轻身飞越万湫龙,直从泉顶探泉脉。

()

问津北海滨,卜居南山麓。南山何所有,苍松与脩竹。

挺挺龙髯张,猗猗凤毛绿。幽涧生寒飔,阳冈散清旭。

()

枉渚有幽兰,香气随风烈。美人牵轻裾,窈窕独采撷。

佩之非自欢,用媚君子悦。君子自怡怡,兰香香有时。

()

烟浪瀁秋色,高吟似有邻。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

岸湿穿花远,风香祷庙频。祗应谀佞者,到此不伤神。

()

雨收云海涌金盆,帘捲香丝破篆纹。双陆无心酬白璧,十千有约醉红裙。

哦诗误许联师服,载酒真当过子云。待遣秋娘呈妙舞,春衫已把水沈薰。

()

峰含晓日树含烟,野水微茫接远天。如此溪山谁领取,风光输与钓鱼船。

()

将军去征蛮,军气如鹰扬。宝剑白玉璏,铁马青丝缰。

旌甲带亮月,笳箫激清商。韩彭当后拒,褒鄂作前行。

()

长天鸟飞尽,两岸芦花发。何处一舟来?清江上秋月。

()

正月新献岁,最先理农器。女工并时兴,蚕室临期治。

初阳力未胜,早春尚寒气。窗户当奥密,勿使风雨至。

()

春来日日风成阵。桃李飘零尽。树头树底觅残红。只有郭西梨雪、照晴空。

酬春须得如川酒。酒债寻常有。葛巾欹侧倩人扶。大似浣花溪上、醉骑驴。

()

宋司马后鲁臧仓,贤圣虽穷道不伤。老子看棋高一著,噬脐空自忆刘郎。

()

香雾回翔八景舆,帝觞邀我适华胥。
戏将余沥作零雨,旋有六花飞太虚。
意恐混沦凝祖气,心疑圆峤没归墟。

()

问梁益。天设金城铁壁。西风外,依约雁来,还报关山旧秋色。三秦听汉檄。远恨绵绵脉脉。频年事,虚掷桑阴,袆允诸人竟何策。
彤弓误殊锡。怅活国难医,救世须佛。平生本藉毛锥力。对弧矢初度,满头白发,何堪兵卫叠画戟。咄青史陈迹。
酒石。羡王绩。任击缶呼天,此乐何极。奚须太息惊前席。望天阍休待,梦如陶翼。柳边春后,放定远,出西域。

()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

郑公经纶日,隋氏风尘昏。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

道光先帝业,义激旧君恩。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
墓前共榦直能奇,勾引先生读断碑。
见说嘉禾曾有颂,平生行止不须疑。
()
自古能全已不才,岂论骐骥与驽骀。
放归自食情虽适,络首犹存亦可哀。
()

纫佩兰畦,采珠玄圃。殷勤不计风和雨。任它崎路勇攀登,云歌蚕赋续今古。

海上琴心,篱边诗趣。此中真意谁能悟。桂山朗月照东湖,绮窗同写梅花谱。

()
雪苑东山寺,山深少往还。
红尘无梦想,白日自安间。
杖履苔花上,香灯树影间。
何须更飞锡,归隐沃洲山。
()

高筵启秋雨,顿尔净馀熇。阶前渠溜走,灯下檐花落。

萧萧赞归怀,潺潺乱欢谑。来同衔枚阵,响失巡更柝。

()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
竞说杨枝倾上国,乐天题品付歌行。
但同学语雏莺小,未见回眸剪水明。
席舍主人能顾曲,晓来妆烛想销檠。
海棠何必寻龙井,愿听周诗赋鹿鸣。
()
结绶参高妙,垂绅侍邃清。
紫荷青琐闼,玉帐锦官城。
行矣超龟列,终然忧骥程。
寂寥经济事,遗恨入铭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