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中十绝·茶焙。宋代。戴表元。山深不见焙茶人,霜日清妍树树春。最有风情是岩水,味甘如乳色如银。
《四明山中十绝·茶焙》是宋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四明山中的一处景致,通过描写茶焙的过程和茶的味道,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清幽景色和茶的情感赞美。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是:
山深的地方看不见焙茶的人,
寒霜的日子里,树木春意盎然。
最迷人的是岩石间流淌的清泉,
茶的味道甘甜如乳,色泽如银。
这首诗词充满了自然的意象和山水之美。作者通过描述四明山深处,茶焙人的消失,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幽深。寒霜日的清冷气息与树木春天的生机勃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了四明山独特的气候和季节变迁。
诗中提到的岩石间流淌的清泉是整首诗的重点所在,被作者描述为最有风情的景致之一。这清泉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茶文化的象征。诗人将茶的味道描绘为甘甜如乳,色泽如银,表达了对茶的品质的赞美和喜爱。
整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四明山中茶焙的过程和茶的味道,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茶文化的赞美和热爱。这首诗词通过山水之美和茶文化的表达,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宁静与茶的雅致。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
戴表元。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
束装。宋代。毛滂。束装亲匣剑,拨火唤劳饙。鸦散鸡声断,烟低野色分。徘徊半树月,拍塞一山云。叫助日车上,扶桑犹未闻。
余成诗。宋代。黄庭坚。丹籍生涯无列鼎,白头忠信可专城。自非车骑将军势,愧使王尼常作兵。
季春贺门人陈廷瑜新婚 其二。清代。苏继朋。莲开并蒂花无色,梅结同心玉有香。自是好逑天作合,明星烂矣警翱翔。
却巫。明代。王守仁。卧病空山无药石,相传土俗事神巫。吾行久矣将焉祷?众议纷然反见迂。积习片言容未解,舆情三月或应孚。也知伯有能为厉,自笑孙侨非丈夫。
伤春。宋代。华岳。初入京华菊荐香,途中今已过春芳。十年却走万余里,两鬓几粘一半霜。却酒不禁春黯淡,落花愁时月昏黄。不堪夜半归心切,更被杜鹃啼断肠。
鹊桥仙 题红绿梅。清代。沈善宝。江南江北,水边月下、一样横斜疏影。昨宵花底独寻诗,又惊得、霜禽梦醒。香生绛雪,寒生翠袖,绝似罗浮仙境。折枝欲寄垄头云,应不怕、东风吹尽。
草端无华滋。宋代。王安石。草端无华滋,阴气已盘固。暄妍却如春,岁晚曾不寤。一裘可以暖,贫士终难豫。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坏户。
广陵怀古二十首 其十三 禅智寺。明代。欧大任。高僧话六朝,焚香共清昼。无数江南山,尽列窗中岫。
寓怀 其十三。明代。王世贞。皇王宪天则,广覆物不遗。四门列九服,大开明堂基。嬴帝吞六雄,扬兵震四垂。炎武因遗迹,滇岭悉来归。魋结袭冠簪,卉服改裳衣。西琛并南赆,王会无后期。善哉太史公,谓得圣人威。竖儒守一经,安能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