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教论

送谢教论朗读

《送谢教论》是宋代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写龙泉县的风景和文化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谢教论的送别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龙泉县,儒风最可人。
墨池千涧缩,石室四山邻。
北学中连剡,南音渐带闽。
峨冠作宾客,罄折不须频。

诗意:
这首诗以龙泉县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风貌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墨池、石室和四周的山峦,展现了龙泉县的壮美景色。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北方的学问和南方的音乐,把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显示了龙泉县作为一个文化交汇的地方。最后,诗人以峨冠之姿作为宾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龙泉县的景色和文化特色,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首两句"闻说龙泉县,儒风最可人"直接点明了诗人所述的地点和主题,儒风即指儒家文化,表明龙泉县以其文化氛围而著称。接下来的两句"墨池千涧缩,石室四山邻"通过描绘墨池和石室的景色,展现了山水之美和自然的宏伟气势。

诗的后半部分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龙泉县的文化特色和地理位置。"北学中连剡,南音渐带闽"表明北方的学问和南方的音乐都在龙泉县融合,显示了这个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最后两句"峨冠作宾客,罄折不须频"中的"峨冠"指高冠,表示诗人的身份高贵,以此作为宾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之情。"罄折不须频"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整首诗以简约的形式,通过对景物描绘和文化象征的运用,展示了龙泉县的魅力和独特之处。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使诗词充满情感和意蕴,给人以共鸣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

戴表元朗读
()

猜你喜欢

东山有佳处,修竹临沧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丛菊。先作寓蕾黄。

()
往事悲欢笑一场,乾坤有甚可思量。
空知造化情多矣,却是愚蒙不久长。
世上周通添眷恋,人间善恶自舒张。
熙熙尽入无为内,明月清负道路忙。
()
姑射风姿绝点埃,年年长是腊前开。
方疑今岁无消息,多谢君能折取来。
()

老柏惊秋子遍庭,寺深云冷屋如冰。九旬夏满僧归尽,闲却虚堂照讲灯。

()
金徒漏永乌犹渴,宝扇风徐雉欲飞。
借问人间传采缕,何如石上拂仙衣。
()

君不见党侯赏雪斟羊羔,蛾眉低唱白云谣。慷慨樽前一绝倒,高谈阔论誇雄豪。

又不见陶谷开轩收竹雪,旋烧活火烹团月。笑撚吟须吟雪诗,冷淡生活太清绝。

()
念昔童稚,汎然若舟。
惟我与君,孤诣同修。
博文约礼,匪遨匪游。
子方盛年,遽赴玉楼。
()

北渡桑乾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
南渡桑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
穹庐雪落我未到,到时坚白如磐陀。

()
堂标野趣岂虚传,坐看朝岚与夕烟。
支迳萦迂斜傍竹,幽池清浅倒涵天。
少年心付沾泥絮,晚景身犹顺水船。
却喜传家惟老砚,麝煤磨尽可曾穿。
()

织锦裁篇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憀赖、是而今。密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旧时心。

()
琢成玉树。
谁解著、云斤月斧。
短_羸骖,朴樕一怀尘土。
叹雄图、伤别绪。
()
方召佐周宣,王师动以天。
式瞻灵雨降,恰在福星前。
杀气穷桑海,华滋润芋田。
山农有谣颂,应并凯歌传。
()

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

门前种稻三回熟,县里官人四考归。

()
耳听鋗玉,目瞻熉珠。
乐人周奏,们参汉图。
神人来况,天地同符。
亦既见帝,王心则愉。
()
寒食家家踏晓晴,好风吹我出重城。
几湾野水迎人白,数点家山刮眼明。
已有鴒原聊乘乐,何须鷁尾并桡行。
山前父老应相笑,为我频来学送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