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

村童朗读

《村童》是宋代诗人邓深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村童
朝代:宋代
作者:邓深

侵尘裹饭下高山,
负石趋城得米还。
不识往来为几里,
只言住处指云间。

中文译文:
村童
尘土侵身,用布包裹着饭食下山,
背着石头匆匆赶往城市换取稻米。
不知道往来的路程有多远,
只能说住处在指引的云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村童为主题,通过描绘村童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贫苦农村儿童艰辛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首句"侵尘裹饭下高山"中,村童为了一口饭,不惧风尘,背着饭食下山,这种形象揭示了他们艰苦的生活状况。"侵尘"暗示了他们与尘土的紧密连接,同时也传递出他们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句"负石趋城得米还"中,村童背着沉重的石头急忙赶往城市,用石头换取稻米。这一景象表达了贫困村童为了生存而劳碌奔波的辛酸处境。

第三句"不识往来为几里"中,村童虽然频繁往返于村庄和城市之间,但并不清楚这一往来的距离有多远。这暗示了他们对世界的陌生和无知,以及他们与外界的隔离。

最后一句"只言住处指云间"中,村童无法具体描述自己的居住地,只能用指云间来形容。这象征着他们的住处不为人所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整首诗通过对村童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农村儿童贫困生活的关注和同情。诗中所展示的贫困与辛劳给人以深思,引发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思考。同时,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村童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对贫困群体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邓深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邓深朗读
()

猜你喜欢

落日行湖尾,重袍不御寒。
乱流横短棹,入暝解征鞍。
梅瘦觉春未,雁来知岁残。

()

昔我游艺苑,吸露漱奇芳。及今志乃吞,敢望作者堂。

一编谁所授,来自闽之乡。读之增壮气,字挟风与霜。

()

寒江暮泊小舟轻,白鹭栖烟丛苇鸣。宽望远空浮湛碧,老蟾惊玉弄秋清。

()
溟溟沧海浪涛深,雾蔽山峦不易寻。
紫盖洞庭人驾鹤,虹霓城郭道为林。
幽玄相去何多少,巧拙无由智慧侵。
尽是同缘相引接,从容语话八仙心。
()

烟鬟雾鬓,是大罗仙眷。剪水瞳人梦中见。绛云轻、鹤背聊借吹箫,拾翠羽、蕙带荷衣零乱。

一泓沧海水、星斗低垂,桂斧丁丁广寒殿。招我御罡风,若有人兮,光明藏、碧空香满。

()

杜宇思归声苦。和春催去。倚阑一霎酒旗风,任扑面、桃花雨。目断陇云江树。难逢尺素。落霞隐隐日平西,料想是、分携处。

()

隐儿江楼记绝峰,飙轮谁识去来踪。得酬海上三山会,游戏仙人绿玉龙。

()
南雨来多滞,东风动即狂。
月行离毕急,龙走召云忙。
鬼转雷车响,蛇腾电策光。
浸淫天似漏,沮洳地成疮。
()
北窗本意傲羲皇,老返园庐味更长。
犊健戴星耕白水,蚕饥冲雨采青桑。
俚儒朱墨开冬学,庙史牲牢祝岁穰。
从此鬓毛虽似雪,未妨击壤颂虞唐。
()

郁郁平陵树,日夜生秋风。风声一何悲,树色何朦胧。

不敢出声啼,掩咽歌义公。平陵多贵豪,不为商与农。

()

日落牛羊归,渡头动津鼓。烟昏不见人,隐隐数声橹。

水波忽惊摇,大鱼乱跳舞。北风一何劲,帆飞过南浦。

()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
年筭赤乌近,书疑黄象多。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

()
碧玉横陈,黄金细屑,天然画堂风景。
古月浮香,冷风度曲,不许一尘侵近。
沉沉永夜,漾水色、窗轩秋净。
如识岩前气韵。
()

纵横风雨尚如新,下马摩挲读未真。此际靳公应大笑,笑余虚是谪仙人。

()

昔年相与最多情,尚忆联镳度锦城。御水满沟看洗马,宫墙隔树听流莺。

别来故旧今谁在?老去艰虞只自惊。山色湖光总无赖,不堪幽独转愁生。

()

缥缈天花散鹤群,瑶台十二迥难分。光摇火树甘泉月,焰吐金莲太液云。

殿上攀龙文苑客,坛前飞骑羽林军。知君此夕高堂梦,一赋晨看帝座闻。

()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数声啼鸟。
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

昔人筑斯防旱涝,龙钟常相天地造。

舟航群泊沙外汀,酒旗斜插江亭小。

()
捧檄东方日,芳春未及归。
路花红掩映,溪树绿因依。
鸟语催寒食,人烟接翠微。
寻诗忘远近,细雨湿征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