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竹元珍

呈竹元珍朗读

《呈竹元珍》是宋代孔武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怀抱远离尘嚣的心境,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叹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间室萧然依偎在禁城旁,
尘埃无法抵达旅人心怀的宁静。
水流红片知晓花儿凋零,
雨洗苍苔,见证竹笋的生长。
感受着万物的寂寞春天,
告别家园,回忆往昔岁月的风云。
知道你也曾有过留恋悲叹,
归来的梦,在西方随杜鹃鸟的鸣声。

诗意和赏析:
《呈竹元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孔武仲对离尘避俗、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一间室中,靠近禁城,远离尘埃纷扰,内心得到平静和安宁。他观察到水流中漂浮的红片,意识到花儿已经凋落,而雨水洗净了苍苔,显现出新生的竹笋。这些自然景象唤起了诗人对春天的思索,感叹万物在春季的孤寂。同时,他离开家园,回忆起过去岁月的辉煌和变迁。最后,诗人认为读者也会有类似的留恋和叹息的情感,他以归梦的形式,随着遥远西方的杜鹃鸟的鸣叫,表达了对读者的祝愿和问候。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描绘离尘避世的环境,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厌倦。他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增加了诗词的意境和层次感。诗人通过回忆家园的岁月,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最后,他以归梦的方式,将读者与自己联系起来,共同分享对故乡和远方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清幽的意境和淡雅的笔调展示了诗人孔武仲对离尘寂寞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和读者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令人沉浸其中,引发读者对离尘避世、回忆故乡的思考与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朗读
()

猜你喜欢

黄泥墙北打门频,白发来辞喜气新。
欲买鲜鱼饲花鸭,商量明日饯归人。
()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

已制青奴一壁寒,更搘绿玉两头安。
谁言诗老眠云榻,不是渔郎钓月竿。
醉梦那知蕉叶雨,小舟亲过蓼花滩。

()

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遂陪鹓鸿侣,霄汉同飞翻。

君子垂惠顾,期我于田园。侧闻景龙际,亲降南面尊。

()

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顷来行已远,弥觉天无涯。

白云意自深,沧海梦难隔。迢递万里帆,飘飖一行客。

()
夜半天风,吹佩玉、列仙初度。
又恰是、人间六月,叶蓂方吐。
黄纸除书惊乍到,青毡旧物欣重睹。
拥皇华、玉节待清秋,江南去。
()

丹霞白鹤洞仙宫,绝顶当年避地同。春雨矶头忧巨浸,夕阳林下眩残虹。

先几自合乘槎去,投老方惊堕甑空。九曲棹歌期再听,寄声鸥鹭少从容。

()

绣斧乌台峻碧霄,金陵佳丽未萧条。诗书正气存诸彦,花月残歌笑六朝。

山倚石头青入画,江吞天际白吹潮。胜游健笔追雄浑,为寄林间慰寂寥。

()

道人惯吃胡麻饭,来到人间今几年。白玉楼前空夜月,黄金殿上起春烟。

闲倾一盏中黄酒,闷扫千章内景篇。昨夜钟离传好语,教吾且作地行仙。

()
转战谯门日再晡,空拳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弃鸿毛更疾呼。
柱下杲卿存断节,袴间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愧山西士大夫。
()

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逍遥人间世,不异浮丘公。

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方将游昆仑,又欲小崆峒。

()

我梦登天,尽把不平,问之化工。似桂花开日,秋高露冷,梅花开日,岁老霜浓。如此清标,依然香性,长在凄凉索寞中。何为者,祗纷纷桃李,占断春风。一时列鼎分封。岂猿臂将军无寸功。想世间成败,不关工拙,男儿济否,只声遭逢。天曰果然,事皆偶尔,凿井得铜奴得翁。君归去,但力行好事,休问穷通。

()

赠子倚松真袜样,不须裁减不须增。青山自有白云衬,莫向红尘取次行。

()

愿治方凝竚,求归竟得闲。
空令如我辈,忍愧尚朝班。
望重忠嘉上,身轻去就间。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清貌淩寒玉,朝来拜拾遗。行承天子诏,去感主人知。

剑佩分班日,风霜独立时。名高住不得,非与九霄期。

()

嘉树丛生秀,兹楼层汉傍。
飞甍临万井,伏槛出垂杨。
卷幕晴云度,披襟夕籁凉。

()
脱屣繁机后,骑鲸到此山。
一编藏玉笈,千古镇雪关。
仙仗今虽远,龙鳞尚欲攀。
凝尘横御榻,拜起涕应潸。
()
十步宫香出绣帘。
恼人帘底月纤纤。
五花骄马垂杨渡,孤负仙郎侧帽檐。
秋澹澹,酒厌厌。
()

昨夜春风入未央,竞将新月试涂黄。自从玉辇看梅去,万户千门尽淡妆。

()

锦翼鸣鸠弄好音,朝来休唤雨沉沉。若教一洗东阑雪,人掩重门思不禁。

()

褚公何为者,处钝以藏兑。哦诗古松根,古人思远诣。

疏懒意自真,客至忘冠带。流俗岂同调,目击趣自会。

()

宇宙吾家本自宽,谁将三广隔篱看。偏饶父子同舟话,况有师生伴岁寒。

岂必送穷贻鬼笑,向来随分觉吾安。目中伎俩年年在,流水时光惜去湍。

()
五色彩丝初献寿,九重嘉气颂长生。
庇民精意方虔鞏,垂拱仁风更穆清。
()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萧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

里枌敷荫樾,昼绣借辉光。诱接尝登席,抠趋屡负墙。

故山欣弭节,华屋痛帷堂。岁晚凋松柏,令人重慨伤。

()
奕枰著著穷机变,庖刃恢恢中会通。
世俗吏能那并比,汗颜血指竟何功。
()

东风吹尘暗城郭,一见吴山增眼明。文人笔力转嵩华,坐抚吴山毫发轻。

向来妩媚玉局老,对公谈罢犹纵横。参差万象罗双目,奔走文场供约束。

()
石乳标奇品,琼英碾细文。
试将梁苍雪,煎勋建溪云。
清味通宵在,馀香隔坐闻。
遥思摘山月,龙焙未春分。
()
出郭风烟澹,林扉映绿波。
水回全作带,树古半悬罗。
月白鸿声切,花寒露气多。
佳游成独宿,良晤惜蹉跎。
()

天空云散月千山。四望青蓝。金波涤荡平湖影,照幽林、钟磬声闲。

蓑笠何人把钓,楼台有客凭阑。

()
千峰耸寒翠,古刹凌秋云。
高人敛幽迹,世事何由闻。
禅石抱苍藓,祖衣含净氛。
有时溪上步,自与鸟猿群。
()

竹翠山光扑面来,欲酬佳节在深杯。白衣那遣文身著,黄菊毋劳绝域开。

已惯风多频落帽,不因乡远罢登台。漫言此地无鸿雁,省却辽天一段哀。

()
首规旒冕次钧衡,纸价遥知贵洛城。
谷永有知应愧死,曹蜍无气谩偷生。
弘宽敛衽惭三策,桑濮收声让九成。
闻说龙天俱赞叹,法筵第一义分明。
()

思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

五十为衰始,仍馀五岁衰。
双眸不明鉴,残鬓已纷丝。
铜虎虽频剖,荷囊信滥持。

()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

()
淮边曾以此身归,每见尝宽使者威。
一昨荐章蒙首上,十年坠翼恰重飞。
功名未果时看剑,报效犹乖夜揽衣。
聊向短笺论感慨,更烦尊教宠寒微。
()

谩著青鞋过小湾,偶然清暑变轻寒。山行却似江南景,更有群鹅浴碧澜。

()
病去那知春事深。
流莺唤起惜春心。
桐舒碧叶慳三寸,柳引金丝可一寻。
怜绣阁,对云岑。
()
南楼西下时,月里闻来棹。
桂水舳舻回,荆州津济闹。
移帷望星汉,引带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惟应妾身觉。
()

壮游三办乞閒身,诏起翻于老出贫。食力几还干笔研,竭愚犹拟荅㳙尘。

两间独复求真我,一席公参对野人。雨节风时关泰运,八荒同幸泰平民。

()
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
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
岌岌九峰晴有雾,瀰瀰一水远无波。
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证道歌。
()
汉代哀牢种,泸南大渡河。
其郡居善阐,有水号牂牁。
丞相祠诸葛,将军畏伏波。
石扶碑故在,铜作柱难磨。
()
亲远更家贫,将归未有因。
相逢难说与,君是故乡人。
()

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
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

()
千里迎阿{上弥下女},相见翻不乐。
微禄期奉亲,亲至禄已夺。
所悲乏故交,何以寓漂泊。
向来耿介心,馈遗拒不诺。
()

闲游北城隅,俯视清江郭。洪川带名都,形势自相错。

楼观蔼郁郁,街巷纷以漠。北城良巳高,况陟城上阁。

()

使君抱孤韵,胜日成独游。聊循七里郭,一赏千林秋。

射圃既徘徊,泽宫重咨畴。孰生病我疗,孰死骨我收。

()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
庭花犹有鬓边枝。
且插残红自醉。
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
()
上大人,丘乙己,西湖南山图画里。
孔门弟子无人识,空有三千七十士。
忽然一阵秋风吹,吹作秋云送流水。
()
崖仙终牖下,壑鬼死漳南。
人品谁今识,朝端汝岂堪。
杞崩溶子口,鲧殛木绵庵。
犹忆弄权日,湖山极宴酣。
()

雁山孤顶绝攀跻,当念游人困路歧。
暂与化城休歇地,莫教忘却转身时。

()
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
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
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
()
老眼看书暗,桑榆景渐催。
文章身后贵,怀抱酒边开。
灯火梦犹在,功名心已灰。
客来休问字,且覆掌中杯。
()

过客烦瞻视,当途独有名。
几人行大道,用尔算前程。
土石仪形久,山河里数明。
从兹知正路,捷径谩纵横。
()
当时养士知何许。
总把降幡去。
汉家王气塞乾坤。
一树盈盈、不为汉家春。
()

稍将书札报黄堂,仅得官亭系野航。文物愿窥中秘直,风流曾识省曹郎。

莫言长孺今闭閤,旧说葛丰能击彊。未信吾州留得住,天书咫尺会徵黄。

()

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纻。良工不得。枯死于野。

()
颜回犹自给糜飦,苏子初无二顷田。
知慕圣师瞠若后,岂令恭嫂倨如前。
笔耕得利宁分地,学禄中居总藉天。
卜相既云隳祖业,请令同力奋双拳。
()

瘦影人如梦,寒钟月在楼。西风撕弄小银钩。犹道隔廊、屧响误回头。

湿玉怜红箸,轻珠泥翠喉。短弦掩抑不胜愁。却向众中、佯笑眼波流。

()

甘泉烽火未消忧,当食还谁借箸筹。可是筑坛能拜将,便将投笔待封侯。

王师自古称无敌,元老于今几壮猷。欲效请缨惭潦倒,祇从清夜看吴钩。

()
翳华销尽八窗明,雨竹风泉演妙声。
身世只今高几许?北峰浑共倚阑平。
()
不上岩来四十年,高僧灭度我皤然。
归葱岭路止只履,访草庵基无一椽。
狂欲片帆浮巨浸,老扶双拐到危巅。
谁人肯伴黄师伯,何不旁边著两禅。
()

梓里谁投分,燕台此盍簪。石磨脂玉润,月浸镜潭深。

气焰横千丈,才猷迥百寻。螭头编斧藻,犀畔纪纶音。

()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

()

黄金将作盌,独饮不得满。白玉将作床,独眠不得长。

()
平生为人谋,必以下学进。
必以直道行,闻者或相靳。
子以正教我,而子坐排摈。
跕鸢伴羁酸,再见渠阳闰。
()

谢客恣霞想,挥手绝人群。朝辞北燕里,暮宿大梁云。

海月照舞席,澄江泻清濆。远游憩灵境,奇节冠秋雯。

()

大明唐来寺,废苑西南隅。
青松拱高阜,崎岖有微途。
肩与病我早,一马良可驱。

()

拒霜灼灼欲破红,夜来雨落荒兰丛。
空亭无人日色午,但听桐叶惊秋风。

()

卑栖拙谋身,旷望时纵目。山气晓亦佳,烧痕晴自绿。

轹金扳松屑,解缨濯岩瀑。幽怀良自怡,谁云有延促?

()
太学群游经最明,青衫憔悴竟何成。
齑盐仍作当年味,名誉飞蝇过耳声。
()

百亩田庐未就荒,随缘仍得旧僧房。斸苓拟结千年社,养竹同分五月凉。

奔走半生今尚健,登临长啸古谁狂。东风似识游人意,忽送幽兰几阵香。

()
马塍东西花百里,锦云绣雾参差起。
长安大车喧广陌,问以马塍云未识。
酴醾缚篱金沙墙,薜荔楼阁山茶房。
高花何啻千金直,著价不到宜深藏。
()
酒面低迷翠被重。
黄昏院落月朦胧。
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
()
杨柳阴中乳燕飞,马头寒峭怯单衣。
胡麻知有谁人种,应怪东游未即归。
()

左丞京下宅,大半贮蛩螀。容曳栖乌地,低迷卧鹿场。

几时衣定暑?昨夜酒生凉。太息时人语,依稀不可忘。

()

极目湖天万里长,平沙大漠阵云黄。寄身浩荡无边境,凭吊苍茫古战场。

马上倦来惊堕梦,花前吟罢韵含香。今年预卜村醪贱,连架葡萄压短墙。

()

寂寞邮亭户半扃,茅茨破处见疏星。四无邻舍舆台睡,露自成霜水自冰。

()

十二楼台倚碧空,安期亦在紫云东。璚车笑指相逢处,摘取蟠桃万树红。

()
宽作迟留计,难期岁月功。
方惊鼠辈舞,未觉马群空。
度暑苏病骨,涉秋悲候虫。
长江二千里,只欠一帆风。
()

春风归戚里,晓日上花枝。清管新莺发,重门细柳垂。

经过千骑客,调笑五陵儿。何事灵台客,狂歌自不知。

()

江南子月已春回,一日堪倾一百杯。
朝饭太牢□□□,□窗西子月中梅。
閒心自得无穷趣,老气犹夸未尽才。

()

夕阳呼酒登临地。樽前故人还是。水国无花,山城自绿,望转征蓬千里。

行歌倦矣。更一片秋魂,乱云扶起。醉袖飘萧,海风吹下剑花细。

()
与进依三善,从游阅五冬。
初终存缱绻,议论极从容。
辅政时虽浅,开藩眷自浓。
不如仙宅犬,犹从鼎湖龙。
()

御沟春水绕闲坊,信马归来傍短墙。

幽榭名园临紫陌,晚风时带牡丹香。

()

弹铗侯门苦未能,乾坤何处倚枯藤。倦图小息怀蒙叟,僻地幽栖愧少陵。

墙短绿分邻舍树,帘疏红落隔山镫。柳枝吟断空惆怅,无复当时唱阿菱。

()

晚岁褒封雪满头,一官林下乐优游。吟行花径扶藜杖,醉阅芸编憩竹楼。

尘梦忽随仙梦断,闲情竟与世情休。不堪回首兰溪上,烟雨松楸锁暮愁。

()

东郭寻幽事,高人适出游。不成相问讯,欲去复淹留。

湖近荷香入,亭空树影浮。更须乘月夜,行遍竹林秋。

()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
扑鼻清香两绝诗,分明参到小山辞。
如今独自秋风下,不似当初并马时。
()
江上浪花飞洒天。
拍阶鞺鞳屋如船。
月不夜,水无边。
何处笛声人未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