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宋代。孔武仲。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剩采太湖嵌孔石,南窗排列伫飞仙。
《九华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孔武仲。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重游九华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道家思想的思考。
诗词通过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九华山的广阔空旷和无边无际的宏伟景色下,心境的宁静和豁达。作者感叹绘画艺术的繁琐,认为绘画无法完全捕捉到山峰的神韵,因为画工只能勾勒出山峰的外形,无法展现其真正的气韵。这里的"山骨偶枝骈"意味着画工画出的山峰形象只是偶然的、零散的,无法捕捉到山峰的整体特质。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以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的形象描绘了九华山的雄奇壮丽。这里的"龙腾海"和"剑插天"都是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山的巍峨和壮丽。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在九华山采集到的太湖石,将其嵌在南窗上,期待能够借此与仙境相接。
整首诗词通过对九华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绘画艺术的思考和对道家哲学的追求。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对山峰、风、云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壮丽、恢弘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震撼和思考的空间。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境界和哲学追求的深思。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次韵文潜馆中作。宋代。晁补之。蓬山前临九轨路,三日街晴案吹土。直庐凿牖面宫垣,青壁崭崭看垂雨。殿阁风斜碧瓦寒,翅湿苍鸢不能乳。却思穷巷亦可言,一埽蚊虻通昔苦。郁蒸书课未须忙,午漏传休听天语。平生豪气对樽酒,山鸡见镜犹能舞。城南寺近晚堪过,笙歌凉月闻千户。但忧伏日细君须,割肉无缘待归俎。
蝶恋花 其一 和曾端伯使君,用李久善韵。宋代。向子諲。推上百花如锦绣。水满池塘,更作溅溅溜。断送风光惟有酒。苦吟不怕因诗瘦。寻壑经丘长是久。晚晚归来,稚子柴门候。万事付之醒梦后。眉头不为闲愁皱。
赠郑进道。明代。朱朴。白发蒙茸已满颠,风流不惜杖头钱。浮生尽说黄金好,不与人间买少年。
歌二首 其一 采薪者歌。魏晋。阮籍。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隆。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留侯起亡虏,威武赫荒夷。邵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得志从命升,失势与时隤。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口技。清代。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大酺(寿沿江大制使观文马裕斋同知)。宋代。陈著。问大江东,长淮上,缘分如何修到。轻裘还熟局,第三番又是,五年春了。菜饭工夫,露香心事,惟靠天公分晓。林泉琴书梦,算飞笺觅去,不知多少。奈雅意难酬,又还留住,口衔新诏。都无他嗜好。玉麟静、公事供谈笑。满眼是、风花飘忽,惟有长松,雪霜里、插天苍老。休忆家山好。安乐处、便成蓬岛。正春雨、秧畴饱。边城如画,处处绿杨芳草。青溪不妨寄傲。
九日。宋代。方岳。把住秋云绕菊篱,野情未觉老垂垂。古今不遇岂惟我,风雨相过莫问谁。未郭索前空有酒,自陶潜后久无诗。底须计较明年健,只麽悠然自一奇。
书周遇吉传。清代。李重华。为扰潼关突蓟丘,大同搏战鬼神愁。辞家战士无旋踵,报国将军有断头。致死已摧狂孽势,迎降真恨贼臣谋。十三陵末馀抔土,千古忠魂哭未休。
和人见寄二首 其一。宋代。李之仪。雍容閒雅许君都,万绪相逢一笑无。休把盛衰观世谛,且将言语共诗图。人亡人得同吹吷,潮落潮生等据梧。只恐后庭歌不尽,曲终翻被鬼揶揄。
次曲江先寄太守刘宜翁五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行彻淩江到曲江,史君才业世无双。前人俗政应除尽,盛赋新诗倒玉缸。
杂诗四首。唐代。韩愈。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鹊鸣声楂楂,乌噪声护护。争斗庭宇间,持身博弹射。黄鹄能忍饥,两翅久不擘。苍苍云海路,岁晚将无获。截橑为欂栌,斫楹以为椽。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雀鸣朝营食,鸠鸣暮觅群。独有知时鹤,虽鸣不缘身。喑蝉终不鸣,有抱不列陈。蛙黾鸣无谓,閤閤只乱人。
上北高峰顶四览从灵隐山下憩韬光庵深处一首。明代。黄省曾。半陟神巳慄,极振目逾眩。分野炤可指,山云讵能辨。藩周县界络,江末海光见。松表鼯叫清,崖间羽栖宴。东月巳吐晖,西骊将陨绚。创观世可遗,薄返情犹眷。翠微搆翳隐,初春沃葱茜。餐霞哂他晚,遁谷矜我先。物轨谅有齐,意适无所羡。逍遥嗣永言,抒心布朋彦。
书画马四图 其四。明代。王恭。背上青毛玉作团,圉人欲控更回看。春风几度长楸草,不见交河雪满鞍。
示弥光禅人。宋代。释宗杲。龟毛牛得笑咍咍,一击万重关锁开。庆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吉里赚吾来。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二。宋代。何绛。此生多是厌羁离,欲语潸然便泪垂。触石晴云凝翠鬓,带风杨柳认娥眉。鱼吹细浪摇歌扇,蝶恋馀香舞好枝。自别钱塘山水后,愁添益恨绕天涯。
渡大通河。清代。斌良。天连雪岭峰峰白,路出冰沟步步平。持节东归五千里,停鞭爱听唤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