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寄沈介石高士。宋代。林景熙。名山隔风雨,几度梦空驰。谷口重来路,云根旧别时。玄门尊老宿,白发长婴儿。欲问还丹事,林深鹤已知。
《留寄沈介石高士》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名山之间的往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名山隔风雨,
几度梦空驰。
谷口重来路,
云根旧别时。
这首诗的开头,表达了名山的壮丽景色和其与外界的隔绝之感。名山之间的风雨变幻,使人往来之间历经了许多风雨考验,如同一场场梦境般虚无飘渺。谷口是回到名山的必经之地,重复的来回路程,彷佛在追寻一段曾经分别的旧时光。
玄门尊老宿,
白发长婴儿。
欲问还丹事,
林深鹤已知。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山中高人的敬重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玄门指的是道教的修行之门,尊老宿则表示对那些长寿的老者的敬仰之情。白发长婴儿一句,则意味着即使年事已高,但内心依然像婴儿般纯净无邪。这里诗人想要向这些长寿高人请教还丹之事,希望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秘诀。然而,林深鹤已知,意味着这些高人早已明白还丹之事的真相,他们深居林间,如同自由自在的白鹤,早已超脱于尘世之外。
整首诗以名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往来之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交织着时光的变换、人生的起伏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时光的交织关系。通过名山与高人的象征意义,诗人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以及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关系。整首诗意境高远,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邃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新亭。宋代。黎廷瑞。不复新亭泪,其如感慨何。北风吹草木,西照满山河。王谢闻孙少,萧陈短梦多。庭芳摇落尽,江上有渔歌。
解连环 题宫人斜倚熏笼图。清代。张景祁。麝沈金鸭。正瑶宫漏静,嫩寒初怯。唤侍儿、密焙熏笼,已弱不胜扶,冻眸微合。懒甚腰支,看踠地、绣衣斜搭。笑珑松鬓亸,睡态未苏,似醉春榼。生香更添艾纳。任罗衾半角,红浪堆压。剩几缕、心字成灰,把寂寞珍珠,悄封檀匣。拨罢钗虫,飏宝篆、指痕新掐。但盈盈、夜窗送曙,泪凝绛蜡。
周祀圜丘歌 昭夏。南北朝。庾信。日至大礼。丰牺上辰。牲牢修牧。茧栗毛纯。俎豆斯立。陶匏以陈。大报反命。居阳兆日。六变鼓钟。三和琴瑟。俎奇豆偶。惟诚惟质。
入德州界。元代。刘崧。霜结沙尘冻不飞,榆林风定日熹微。客程已入山东境,渐喜居人识面稀。
送人贬崖州。明代。徐熥。瘴雨蛮烟道路长,怜君何事此投荒。他时纵有相思梦,万里风波正渺茫。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唐代。白居易。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宋代。刘子翚。蠲病惟应一日晴,小窗萤度暗还明。韦编读罢闻幽鸟,演出精微是此声。
平水八咏 其七 晋桥梅月。金朝。李俊民。物外神仙自一家,等闲不许占烟霞。只今冰雪人何处,惆怅山前日易斜。
和茅亦山韵二首。元代。黄庚。一生场屋梦,老去付悠悠。始信功名事,难为智力谋。有才如孔孟,无命不伊周。吾道今如此,苍天可问不。
予与微之老而无子发于言叹著在诗篇今年冬各有一子…嘲。唐代。白居易。常忧到老都无子,何况新生又是儿。阴德自然宜有庆,皇天可得道无知。一园水竹今为主,百卷文章更付谁。莫虑鹓雏无浴处,即应重入凤凰池。五十八翁方有后,静思堪喜亦堪嗟。一珠甚小还惭蚌,八子虽多不羡鸦。秋月晚生丹桂实,春风新长紫兰芽。持杯祝愿无他语,慎勿顽愚似汝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