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解性存。宋代。刘黻。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
《寄解性存》是宋代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内容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生活,表达了对困苦境遇的理解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
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
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
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首句"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表达了作者与亲朋好友相隔甚近,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见面的遗憾之情。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将亲友相见的重要性与登天相提并论,突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
接下来的两句"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贫困和孤寂。"破屋人多厌"意味着周围的人对贫困的环境感到厌倦,而"空山月独怜"则表明即使在贫瘠的山野中,月亮也是唯一的陪伴,给予作者一丝安慰和慰藉。
下两句"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再次强调了作者贫困的处境。"未贫犹有易"意味着尚未贫穷的时候,生活还有一些轻松之处,而"屡旱却无田"则暗示着作者严重依赖农田,但却屡次遭遇干旱,使得生活更加艰难。
最后两句"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倚重和慰藉。"时到青松下"表明作者在逆境中依然能够找到片刻宁静,与青松为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西风伴鹤眠"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作者希望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困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自由、宁静的向往。同时,诗词中的自然景色也起到了烘托和对比的作用,突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词通过深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使读者在感受作者的困苦与无奈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展牲还。明代。陆深。月照斋心万虑空,严寒时送北山风。冰蹄入夜天关紫,宵御分行烛影红。世事浮云千态出,故人破冻一尊同。江南苦忆归耕地,三匝茅堂一亩宫。
恋绣衾。宋代。史达祖。黄花惊破九日愁。正寒城、风雨怨秋。愁便是、秋心也,又随人、来到画楼。因缘幸自天安顿,更题红、不禁御沟。待写与、相思话,为怕奴、憔悴且休。
同静泉仲龄二公过南庄邻翁偶谈时事有感。明代。传慧。郭外行应好,香清荷芰风。到来茅屋下,谈笑竹林中。径草先秋绿,江云过日红。眼前不平论,难禁白头翁。
游灵山护国禅院作 其十。清代。丘逢甲。寒钟声送暮云飞,铜绣桥边客棹归。极目隔江烟树里,峡山孤塔上斜晖。
寄怀小修弟。清代。吴兆宽。万里江涛接郢城,上游节钺坐论兵。风清鼓角秋开幕,月照旌旗夜勒营。海内功名多难日,天涯兄弟别离情。只今汉上烽烟满,慷慨中流忆祖生。
夜坐黄与东西堂。明代。韩上桂。无数水光浸满堂,玉壶爽气连天荒。一双白鸭听人语,百尺青棕似我长。北斗下垂六七点,南华偶读两三行。此中啸傲翛然足,休问人间沧与桑。
自永安返至贡川闻延平信,示诸吏佐。清代。钱澄之。蜃楼燕幕等閒看,独笑忧天泪未乾。仍著芒鞋寻鸟道,早抛华组系渔竿。朝霞已逐浮云散,夕露应同逝水寒。我自行歌卿自去,好持刀笔事秦官!
病中雪夜闻韩六秘校会诸君二首。宋代。强至。别都观阁玉栏干,尤称褰帘把酒看。唯有三冬多病容,拥衾时听夜声乾。
玉阳一遇疑云断。不落升沉绊。试问青州云侣伴。俱怀妙用,每持斋施,步步心香爨。福星空外明昭焕。应化真无乱。宝璧瑶花通内观。金丹结就,紫书来诏,指日登云汉。
谢师恩 赠众道友二首。金朝。王处一。玉阳一遇疑云断。不落升沉绊。试问青州云侣伴。俱怀妙用,每持斋施,步步心香爨。福星空外明昭焕。应化真无乱。宝璧瑶花通内观。金丹结就,紫书来诏,指日登云汉。
九华山。元代。聂古柏。江山青芙蓉,遥遥隔秋浦。九茎风露寒,万壑烟霞古。瑶草含芳春,青松立亭午。安得一把茅,移家白云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