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感秋。宋代。王镃。鱼书难寄水空流,两袖西风破黑裘。客梦芦花晋城月,归心枫叶浙山秋。世情老去谙方熟,愁事来时醉便休。满目关河怀古恨,如今何处问孙刘。
《金陵感秋》是宋代王镃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作者游历金陵(现今南京)时在秋天所感受到的情怀与思绪。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鱼书难寄水空流,
两袖西风破黑裘。
客梦芦花晋城月,
归心枫叶浙山秋。
世情老去谙方熟,
愁事来时醉便休。
满目关河怀古恨,
如今何处问孙刘。
诗意:
这首诗词以金陵秋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诗中表达了对时光的流转、人事的变迁以及对古代名士的怀念之情。
赏析:
诗的开篇以“鱼书难寄水空流”形象地描绘了远离家乡的孤寂与无奈,引出了游子漂泊的心境。接下来的两句“两袖西风破黑裘”,通过描绘西风吹破黑色皮袍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客梦中的景象:“客梦芦花晋城月”,以客人在梦中看到的芦花和晋城的月亮来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而“归心枫叶浙山秋”则将诗人的思绪回归到故乡,对枫叶和浙江山区秋天的景色进行描绘,表达了归乡的渴望和对家乡的眷恋。
接下来的两句“世情老去谙方熟,愁事来时醉便休”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看透和对困扰的豁达态度。诗人的心境在描绘古代关河景色时又起了变化,“满目关河怀古恨,如今何处问孙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当下世界的疑问。
整首诗虽短小,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在游历金陵时的感受和思考。从孤独、思乡、对世事的洞察,到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迷惑,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时光和历史的思索,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王镃。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南华书事诗 其一。宋代。朱翌。珍重南华五色禽,云栖雾宿见无因。雨中恐误翩然出,我是闲人非贵人。
送同窗赵章甫上舍入京。宋代。姚勉。正谊群英自蔼然,喜君已是着先鞭。翼抟北海三千里,身在西雝尺五天。学舍快升优褐上,酒楼莫恋软红边。双亲教子相期切,成取功名趁妙年。
游子。明代。蔡羽。欲陈君未喻,奈此绕树乌。天凉白日匿,霜落黄草枯。哀商座中激,急切倾名都。吕望未适周,百里长处虞。草草羁旅间,空自怀区区。扪虱上东门,未敢论贤愚。
道由于潜将游西菩问之路人则云过之已远。宋代。周紫芝。人生如落花,随寓皆可喜。但恐兜罗绵,牵连入荆杞。我马今未羁,犹堪作幽事。道逢西菩山,欲问参寥子。举鞭信蹇驴,褰裳渡流水。隐约望三山,展转才十里。吴儿指似侬,但隔一山耳。涂穷殊可笑,兴尽亦复止。吾曹坐天阨,万事无不尔。小者今复然,大者斯已矣。
省事。宋代。苏辙。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自许平生初不错,人言毕竟两皆空。空中有实何人见,实际心知与佛同。烦恼消除病亦去,闭门便了此生中。
题永阳文献录 其一。宋代。赵汝腾。奸魂偃月忌吴黄,正气难摧百鍊刚。奇响后来谁接续,玉川拜疏植纲常。
隆裕皇太后挽诗二首 其二。清代。黄锡朋。天地无情万态殊,岂真金石可为躯。鹃声悽恻三更梦,龙种伶仃六尺孤。北阙烟云过眼急,西陵风雨此心俱。悔迟五载攀髯去,仙路何由问鼎湖。
题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元代。尹廷高。青山不改重华世,玉瑟空馀太古音。遗恨湘江流不尽,至今眉黛锁遥岑。
省事。宋代。陆游。老去终年卧草庐,事皆省尽略无余。麈留鼠迹犹嗔拂,风作瓢声固不除。兴发旧醅何害醉,诗成拙笔亦堪书。投床睡美悠然觉,作计今知本不疏。
布袋赞。宋代。释绍昙。紧捉布袋头,片时放不下。用尽恶机关,难瞒铁奉化。重重败缺几曾知,犹自回头望阿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