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

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朗读

《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立秋过后的第二天,我闲步上了渔舟,轻轻掀起了船篷,倚靠在苕花丛中,岸边的红叶如火一般。这两天的新秋已经感受到了凉意,我不禁费尽心思,却难以抒发出这西风的诗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后的一天,诗人登上渔舟,感受着秋意渐浓的气息。他看到岸边的红叶,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然而,他发现自己无法用诗句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对此感到有些焦虑和苦恼。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立秋后的一天登上渔舟的场景,展示了秋天的气息和景色。船篷被轻轻掀起,诗人倚靠在苕花丛中,岸边的红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表达感受的困扰。

诗中的"两日新秋凉便觉"一句,表达了立秋过后秋天的初现,凉意逐渐加深的感受。而"费人诗句是西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困惑,他费尽心思,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无法表达内心情感的困扰,也许是对于诗人创作能力的自我质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宋代文人对于诗词创作的严格标准和高要求。

整首诗以凄凉、淡泊的意境为主,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困扰,传达出一种对于表达能力的无力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自身的困扰,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

猜你喜欢

皖水望番禺,迢迢青天末。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独有舆人歌,隔云声喧聒。皆称府君仁,百越赖全活。

()
美人隔秋水,伫立奈愁何。
剪取灵均语,临风恍浩歌。
()

曾蹑金鳌海上回,袖中携得小蓬莱。兰芳桂树各生意,月户云窗相向开。

鱼蹙浪花穿藻去,鸟衔春色过墙来。玉壶未罄人皆醉,击节南山歌有台。

()
蒂苦瓜,香甘李。
去苦就甘,自通至理。
灭无明、混俗和光,且闲施俗礼。
访长安,经槐里。
()
()

底事乘骢又出山,诸天仍锁翠微关。前途敢拟千秋事,信杖宁输半日閒。

酒政风生霜并肃,茶烟露冷鹤初还。相看仗剑横双眼,万里西风吹客颜。

()

将进酒,问青天。富儿有酒不解饮,贫儿解饮腰无钱。

安得酒泉捲上天中央,四时尽倾泻,令我四海共醉常陶然。

()

慨我林壑姿,高思凌云烟。清秋到城邑,兼旬得留连。

耆旧颇凋谢,新知多少年。曾君金川彦,胤胄本蝉联。

()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
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

()
远石疑堪取,层崖试共登。
偶游梵王舍,略话祖师灯。
怪象撑狞盼,残碑搨坏棱。
世间何不有,巢贼亦斋僧。
()

晓来乘兴步高冈,便就幽斋作醉乡。
邻寺楼台分两面,一家池馆得中央。
南坡嫩橘寒倾日,北牖疏筠小带霜。

()
龙蛇半灭亭间字,泉壤长埋地下身。
从此世间无玉树,故人三叹泪沾襟。
()

最忆楼花千万朵,偏怜堤柳两三株。

拟提社酒携村妓,擅入朱门莫怪无。

()
等闲饶舌话金襴,便与当头倒刹竿。
从此天伦转无义,冷光犹自逼人寒。
()
霜筠细破为双掩,中有长鱼如卧剑。
紫荇穿腮气惨凄,红鳞照坐光磨闪。
携来虽远鬣尚动,烹不待熟指先染。
坐客相看为解颜,香粳饱送如填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