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是宋代诗人章甫的一首佳作。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池水平铺碧玉,
灵山侧布黄金。
未就日边清梦,
夜窗风雨惊心。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居住在寺庙中的生活情景。池塘清澈如碧玉,山峰则布满了黄金色。在日间,作者还未入梦,便被外面的清新空气所吸引;而在夜晚,他却被窗外的风雨吵醒,惊心动魄。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池水平铺碧玉”描写了静谧的景象,让人感到一种安宁的氛围。而第二句“灵山侧布黄金”则给人带来一种华美的感觉。这两句话的构思非常巧妙,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接下来的两句“未就日边清梦,夜窗风雨惊心”则表达了作者在这个环境下的心情,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这个宁静的寺庙中所经历的日夜变化。整首诗用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状态。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临江仙 其五 柳词,用宋许伯阳体。明代。陈霆。不见太师桥下柳,绿阴摇荡雕甍。朱门甲第管弦声。沙堤十里,香絮滚春晴。惊起胡尘青眼眯,秋风禾黍神京。娇枝嫩叶叹飘零。夜深荒址,时见度流萤。
经郴州永兴驿。宋代。寇准。昔拥双旌在{左豆右斗}城,今朝孤馆语同名。天遥秦树无因见,极目空饶怅望情。
次龙东平赵益三首·凤花。宋代。陈著。翠红翼翼宝坊閒,曾入瑶宫白玉兰。飞上朝阳瑞天下,灵根变化本无难。
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宋代。曾几。老杜诗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派列江西。
骤寒简明叔闻仲威数过之。宋代。赵蕃。相逢日日讶冬暄,为此阴寒仅覆翻。破屋未愁茅尽卷,近林无奈鸟相喧。驰驱短景贪黄卷,咫尺梅花忆故园。闻道频迂长者辙,教儿勿掩席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