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仲一北湖十咏·仰止亭

和沈仲一北湖十咏·仰止亭朗读

《和沈仲一北湖十咏·仰止亭》是宋代诗人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仰望亭子,南山和北山都显得可爱。北山上覆盖着寒冷的斗芒(一种植物),蓝天上的云彩散去,人们不知去向。夜幕降临时,珠帘被卷起,飘荡在夜幕之中。

这首诗描绘了北湖景色中的仰止亭,以及南山和北山的美丽景色。北山被寒冷的斗芒所覆盖,给人一种凛冽之感。诗人通过描写云彩归散和珠帘被卷起的情景,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如梦的感慨。

诗词运用了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通过对南山和北山的对比,展示了北湖的美景。寒冷的北山和夜幕降临时的珠帘,给人一种静谧、凄美的感觉。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以表达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北湖的景色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它给人一种淡泊和超脱的感觉,让人沉浸在自然之美和人世间的变迁之中。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江树犹伤旧国春,肯因冷澹与时新。风来谁撼千林雪,一洗人閒桃李尘。

()

高标久占百花魁,春半方开恨太迟。毕竟东君有深意,等閒桃李莫相欺。

()

不忍将身配象奴,手提麦饭祭亡夫。
今朝武定桥头死,要使清风满帝都。

()

危峰削壁郁岧峣,贝阕珠宫隐泬寥。月映梅花来素女,风鸣松桧奏仙韶。

高吟只恐惊银汉,扶醉还能度铁桥。闻道蟠桃今已熟,定应青鸟远相招。

()
庭植何夭矫,苍皮余雨溜。
本非寻常材,岁月方成就。
伟此萧散姿,眄睐揖孤秀。
慕陶筑斯亭,千载可同臭。
()

丹经千卷浩如林,妙诀无多底处寻。
但要灵台常似水,自然元海会生金。

()
长年人海混潮声,水宿荒凉却夜惊。
月照空巢乌绕树,风吹短草雁知更。
要观此地秋涛壮,更待明年春水生。
不比蜃楼多变见,彩云初日拥层城。
()

春尽小庭花落,寂寞,凭槛敛双眉。忍教成病忆佳期,

知摩知,知摩知。

()

江上重阳霁色鲜,晚携宾从上楼船。鼓笳月似登楼夜,戈甲秋如下濑年。

沧海东南风九万,浮云西北路三千。绕歌欲奏从军曲,醉放中流一扣舷。

()

一别高楼寄此庵,五年况味更谁谙?枕堪待旦天难晓,薪已将然卧岂酣。

沧海径归真上策,旧京入梦奈空谈。丹青自写灵台状,莫信人誇蔗境甘。

()

南国移居有竹衙,平安消息报京华。傍篱已见新生笋,穿径还侵旧种麻。

每对此君思小阮,无由缩地与陵霞。重怀文懿归游处,啼鸟惊心泪溅花。

()

青葱嘉树锁连甍,閒忆东楼望远情。禁垒晓烟浮旧色,御沟春水漱新声。

杯盘冷落留芳草,帘幕阴沉听乱莺。汉殿未传红蜡烛,到家犹得趁清明。

()

吴门巧女世应稀,看罢双星更上机。绣出鸳鸯宫锦灿,为他人作嫁装衣。

()

水激风仍疾,山丛日易收。才欣稍妍暖,忽恐变飕飗。

久客奚多感,对兹真欲愁。无为尚絺绤,当复念衣裘。

()

鏖战秋闱先著鞭,宝安华胄冠才贤。桃花浪暖春如海,桂子香清月满船。

庾岭风云催去马,瀛洲鸾鹤待登仙。摩娑老眼鳌台上,伫看飞腾睹九天。

()

鼓角动春城,噰噰旅雁鸣。上林花送影,边地雨连声。

万里还家国,千行结弟兄。晋阳今夜客,闻尔独伤情。

()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