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家留一夕曹丈复和韵再作

过家留一夕曹丈复和韵再作朗读

诗词:《过家留一夕曹丈复和韵再作》
作者:章甫
朝代:宋代

诗词的中文译文:
贤圣何曾时一中,
扁舟但困打头风。
按田外叹裹粮乏,
还舍内嗟瓶粟空。
论事时遭瞋目视,
催科隔绝满堂烘。
匆匆结束又西迈,
望眼却随黄鹄东。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章甫在宋代时期的困境和忧虑。诗中通过描写贤圣难以得志的情景,以及自己扁舟行于困苦的逆风中,表达了作者面对艰难境遇时的无奈和无力感。诗人在农田外看到农民困于谋生之中,感叹他们的粮食不足,同时自己也面临着家中米缸空空的困境。在处理事务时,作者感受到了别人嘲笑和不理解的目光,同时政府的税收压力使得他无法专心从事创作。最后,作者匆匆结束了他的住宿,向西方离开,但他的目光却一直追随着东方飞翔的黄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自身的境遇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宋代时期士人的困境和无奈感。贤圣一词用来形容自己,既是一种自嘲,也是在表达自己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的渴望。扁舟困于逆风中,象征着作者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阻碍。诗中的农民形象和作者自己的困境形成了对比,突显了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作者面对瞋目视和催科的压力,感叹自己的无奈和无力。诗的最后,作者向西方离开,但他的目光却仍然望向东方黄鹄,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揭示了宋代社会的不公和士人的困境。通过对个体经历的描写,诗中蕴含了对人生意义和理想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文字简练,给人一种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

猜你喜欢

归途似乌鹊,得树且依栖。
一寸客亭烛,数声村舍鸡。
路长风正北,野旷日沈西。
梦作祠官去,江干入马蹄。
()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
是雨还堪拾。
道非花、又从帘外,受风吹入。
扑落梅梢穿度竹,恐是鲛人诉泣。
积至暮、萤光熠熠。
()

衡阳转参毕,玉露将为霜。凉风起天末,肃肃吹衣裳。

欣此良宴会,蹲舞罗酒浆。感时怀隐忧,仰睇雪飞扬。

()

夜里茫茫细雨回,枕边犹似走春雷。思量却是荒唐梦,几日思量自在来。

()

闻说磻溪桃李多,清阴朱实满林阿。移根不与新栽得,奈此江南春雨何。

()

万里枫江偶问程,青苔壁上故人名。

悠悠身世限南北,一别十年空复情。

()

东山常八月,夜夜雁归声。何至江州听,方多菊露清。

倚檐长送尔,远道总关情。不问都门过,知无系帛轻。

()

道学倡东南,维潮亦兴起。卓哉郑与郭,学为晦翁喜。

题诗飞泉岭,想见侍杖履。晦翁生南度,志锐雪国耻。

()
千叶团团一尺余,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
神仙闻水部。
妙物与长生。
鼎饪元滋味,山樊好弟兄。
佳音当有象,短韵已驰兵。
()
得死何须哭,偷生正可疑。
仓皇归印日,慷慨却金时。
规矩诸郎有,襟怀我辈知。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
()
真境堪依仗,周迁四叙移。
人忙闲圣迹,心达罢狐疑。
俊造皆流品,逢能即是师。
二从寒暑变,
()

凭高一望客心伤,风景萧条是楚乡。飞雁欲归何处去,幽花还似昔年芳。

诗因感物聊成咏,酒为随人强举觞。十载蹉跎身事晚,每逢佳节转凄凉。

()

大侵难宿饱,小熟有晨炊。岁事早如此,人情喜可知。

田家甘粜贱,海贾恨来迟。粒粒皆珠玉,无忘饿殍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