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咏雪简湘中诸友

用韵咏雪简湘中诸友朗读

《用韵咏雪简湘中诸友》是宋代作家陈傅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用韵咏雪简湘中诸友

夹湘而住一尘无,
不在瑶池在石渠。
气盖松篁谁与竞,
今行螟蟘自相屠。

山光际水天无间,
夜色通朝月不如。
中有一翁须皓白,
萧然野鹤亦乘车。

译文:
在湘水两岸居住,一片宁静无尘嚣,
不在仙境瑶池中,而在深山石渠间。
松树和竹林的气势,有谁能与之竞争,
今日行走的螟蛉和蟋蟀,自相残杀。

山光与水光交相辉映,天空和水面无间隔,
夜色通透如同白昼,不如朝中的明月。
其中有一位老人,须发皓白如雪,
孤独地驾着野鹤的马车,悠然而行。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湘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诗人以湘水为背景,展示了一种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他与世无争,远离尘嚣,选择在山林之间过简朴的生活,与仙境瑶池相比,他更喜欢石渠之间的清幽。

诗中提到的松树和竹林,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诗人认为,松树和竹林的气势无人能比拟,而今世间的人们却相互争斗,自相残杀。这种对人性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忧虑。

在描写自然景色方面,诗人通过山光、水光和夜色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山光和水光相互交融,天空和水面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给人一种开阔、无边无际的感觉。而夜晚的景色则更加宁静,月光照耀下的夜色,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的最后描绘了一位须发皓白的老人,他孤独地驾着野鹤的马车,悠然自得地行走。这位老人的形象象征着诗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智者或隐士。他在人群中独自行走,与世无争,自在自得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这种形象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对宁静、自由的追求。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对比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呈现了一种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翠叶亭亭出素房,远分奇艳自襄阳。
琴高住处元依水,青女冬来不怕霜。
异土花蹊惊独秀,同时梅援失幽香。
当年曾效封培力,应许移根近北堂。
()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

城迥当平野,楼高属莫阴。谪仙何俊逸,此地昔登临。

慷慨空怀古,徘徊独赏心。峄山明望眼,百里见遥岑。

()

想君游宦处,正值洞庭湖。落日波涛壮,晴天岛屿孤。

舟航通汉沔,风物览衡巫。天下文章弊,非君孰起予。

()

拂地含颦写黛,无端赠折,绿遍邮亭。纵有风流万种,都是离情。

恨攀枝、渭城客泪,空送别、灞岸歌声。舞腰倾,年年弱力,无限销凝。

()

未见虎跑迹,窥泉试一吟。遗珠僧不取,密竹助泉深。

()

一想分司日,人生类转蓬。同行三伏尽,此别几时逢。

雪窦泉花白,霜林柿叶红。山东好风景,少驻莫匆匆。

()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酖人羊叔子,可怜忧国贾长沙。

()

采石船头月溅衣,长鲸高擘绛霞飞。安期一见如相识,指点蓬莱万玉妃。

()
马迹车声是处忙,经旬无客到龟堂。
水初泛溢黏天绿,梅欲飘零特地香。
世事纷纷人自老,岁华冉冉日初长。
百钱不办旗亭醉,空爱鹅儿似酒黄。
()

百鬼揶揄成故态,一胸块磊信重围。沉清酂白平治得,请傍东皇振旅归。

()
芳菲犹未露香妍,已是梅开溪上园。
香静细参花外意,眼明应笑雾中昏。
自怜拙思污吟笔,谁赋新诗人梦魂。
风味满前难料理,急招挂客对开尊。
()
族派蟠桃谱牒存,三千历岁物难群。
黠儿尚许三偷摘,可是年年不见分。
()

赤城霞气映层标,华顶遥临见石桥。更到谢公登览处,泉声山影晚萧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