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二首。宋代。张嵲。瀑溜落岩冰柱碎,迸珠跳沫似飞埃。西风更与游人便,时送轻尘洒面来。
《龙洞二首》是宋代诗人张嵲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瀑布流淌、水珠飞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游人自由自在心境的渴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瀑溜落岩冰柱碎,
迸珠跳沫似飞埃。
西风更与游人便,
时送轻尘洒面来。
第二首:
瀑声飞白挂崖壁,
玉壶触石溅珠玑。
谷口风凉人欲去,
倒影山花半是泥。
诗词中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的景色的准确观察和细腻描绘。首先,瀑布从岩石上流淌而下,形成冰柱,瀑布的水珠溅落在空中,犹如飞舞的尘埃。接着,西风吹拂着游人的面庞,将轻轻的尘埃洒在他们的脸上。
第二首诗通过描绘瀑布声音如白色的水珠挂在崖壁上,并与石头碰撞溅开,如珍珠般绽放。在山谷的入口,微风吹拂着人们,给他们带来凉爽,引发他们对远方的向往。同时,山谷的倒影映照出半泥半花的景象。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瀑布的流动和水珠的飞溅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由的精神,而西风的吹拂和轻尘的洒落则暗示着游人与自然的交融。诗人通过这些描写,传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心境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作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将瀑布流淌和水珠飞溅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同时,作者以自然景观为媒介,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心境的向往,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整首诗词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受,使人们能够在诗意的世界中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之美。
张嵲。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宋代。司马光。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沈架阁席上送沈教授之官邵阳二首 其一。宋代。许及之。祝融七十二峰尊,诸老相望古道存。二邵人才元有种,三湘风物向曾论。先生此去行师说,弟子从今记善言。为访衡山戴监岳,可能略不傍华轩。
和仲巽在高阳日作诗见怀而不见寄。宋代。韩维。常记当年并马鞍,翛然无事世尘间。独怜交契如君少,仍喜官曹共我闲。却顾旧游空岁月,欲传佳句邈河关。从今会合尤须数,此别相看鬓已斑。
搆亭种竹。明代。苏升。小亭经始日,种竹已森森。数武藏幽赏,孤尊与啸吟。萧疏摇月影,苍翠覆檐阴。偶坐听微籁,何如宓子琴。
拟和。宋代。郑刚中。马瘦未为病,不仁人乃辱。乐哉仁者居,更对萧然竹。何曾不解此,日食万钱肉。宁如祗藜藿,却有阶前玉。影乱邺侯书,颠倒手都触。清风过馀凉,散作酒尊缘。疏金忽琐碎,天际一钩曲。婆娑观此身,要俗不得俗。
同孙脩撰曰恭赋诗留石源黄宅。明代。吴与弼。野径联镳日,山楼对榻时。素心同似水,清兴各留诗。
与逵甫燕坐小斋为写竹石。明代。文徵明。对坐焚香习燕清,好风如水汎帘旌。夕阳忽见疏疏影,落木空江生远情。
七十一翁吟。宋代。陆游。七十一翁心事阑,坐叨祠禄养衰残。樽中无酒但清坐,架上有书犹纵观。吏部齿摇心怅望,将军髀满泪丸澜。客来共饭增羞涩,小摘山蔬不掩盘。
题日暮倚修竹图。宋代。汪藻。藁砧何在复凋年,兴在孤鸿落照边。遮莫春光无处著,只蒋修竹共婵娟。
次韵杨宰葫芦格。宋代。陈造。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
凌云台。宋代。李中立。山围平野四回环,天迥台高眼界宽。云漏残阳明远岫,涛翻急雨涨前滩。一川胜趣四时好,千里雄风三伏寒。谁见凌云清绝处,夜凉空翠湿阑干。
台城路。清代。姚燮。露台高筑鸳鸯宅,三层鬟华天上。小玉才情,飞琼年纪,十二雾鬟风氅。银笙叶唱。惹扇底眉飞,灯边愁荡。洞户桃花,一千年别可无恙。半栏碧霄星斗,恰彩云断处,丽月延赏。绿桂回鸾,红蕉剪幅,描出美人娇样。慢斟翠醠。恐曲罢游仙,万重风浪。醉也如何,淡烟笼缬幌。
秋日雨中与萧赞善访殷舍人于翰林座中作。宋代。徐铉。野出西垣步步迟,秋光如水雨如丝。铜龙楼下逢闲客,红药阶前访旧知。乱点乍滋承露处,碎声因想滴蓬时。银台钥入须归去,不惜馀欢尽酒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