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宋代。王铚。半落庭前叶,始知秋意新。风严柳疏细。霜薄水清匀。句裹存佳景,诗成题未有,翰墨伴清閒。
《秋日》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半落庭前叶,
始知秋意新。
风严柳疏细,
霜薄水清匀。
这首诗以秋天为主题,通过描绘景色展现出秋天的特点和情感。作者以一种简练而凝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庭院前的落叶,只有一半还残留在树上,这使作者第一次意识到秋天的到来,意味着秋意的新鲜和深刻。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写风的严寒和柳树稀疏的细枝,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荒凉感。风的严寒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而柳树的细枝稀疏则显示了它们逐渐凋零的迹象。
最后两句描绘了霜的浅薄和水的清澈,展示了秋天的干燥和清新。霜的浅薄意味着秋天的初至,水的清澈则象征着秋天的纯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中的细微变化,抓住了秋天的瞬间美和情感氛围。诗歌中的意象简洁而精确,通过几个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和特殊的情绪。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题目,但它自身就是一个题目,没有进一步解释的需要。它像一幅清新雅致的画卷,以简约的文字勾勒出了秋天的景色和意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感悟,进一步丰富诗歌的意义。
卜算子 题凭几图。明代。陈铎。病影有灯知,心事无人问。上苑春光过二分,应少同游分。画障且相隈,曲几聊孤隐。窗外红梅开已齐,似识香闺闷。
春日漫兴追和六如先生韵二首 其一。明代。徐于。不学寻真不坐禅,乌藤白帢且随缘。有时贳酒呼邻叟,排日寻花买钓船。鼠迹共依尘榻住,莺声欣傍小窗圆。阮生何事穷途哭,但坐茅茨便得仙。
赠朱少章。宋代。李弥逊。堂堂如叟云梦胸,笔端日夜生云风。地临嵩少萃奇秀,雕搜仿佛穷天功。捷如接猱健博虎,妩媚清切归深雄。六丁不取四天黑,阴山直恐喧雷公。
豫章沟二首。宋代。刘克庄。沟水泠泠草树香,独穿支径入垂杨。荠花满地无人见,唯有山蜂度短墙。
项似道眉子砚。宋代。许月卿。新安砚石旧多奇,砚入黄扉得所归。呵水浮云尤物视,传衣半夜伟人知。坡仙为欠十眉咏,李及何妨一砚持。堪笑泉田老居士,无端浑沌尽新眉。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唐代。皇甫冉。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醉桃源·柳。宋代。翁元龙。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松声。宋代。鲍寿孙。千丈森森螺砢生,风来岩壑韵琮琤。耳根一洗俗尘净,木末时闻天籁鸣。汹汹银涛朝拍岸,萧萧铁马夜还营。山中宰相殷勤听,说与傍人笑绝缨。
喜雪 其二。宋代。许及之。拥火观书砚不冰,梅将雪访有交情。一寒依倚回春谷,三白牵连不夜城。玉烛试于调鼎见,金穰安待剪幡迎。代耕无补妨贤甚,归去容成小筑成。
戊寅长至日,早起拜贺令节,恭赋。明代。戚继光。氤氲祥烟散,依稀扇影张。有天皆日月,无地不虞唐。百辟趋跄肃,三公弼佐良。要知犬马臆,寤寐下龙荒。
精卫。宋代。胡仲弓。子房铸铁报韩仇,智者反豪合资误。倾秦岂在博浪沙,继世自闻嬴业仆。吁嗟精卫亦偿冤,一旦奋飞身不顾。衔石填海抑何愚,岂在朝朝与暮暮。精卫精卫汝不知,沧海终有陵谷时。
题女郎庙。唐代。曹邺。数点烟香出庙门,女娥飞去影中存。年年岭上春无主,露泣花愁断客魂。
临江仙 秋登平远台。明代。林鸿。 身是金门簪笔吏,天教未老归来。秋风扶醉上层台。百年清梦醒,万里壮怀开。看取古人何事业,一抔黄土苍苔。閒身差健且衔杯。夕阳渔篴送,寒色雁书催。
减字木兰花。宋代。向子諲。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小院回廊。梦去相寻未觉长。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教子。两汉。班固 撰。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