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离爱闻有召试之命。宋代。项安世。东行就日北看云,君宠亲恩两击心。毕竟蒭蕘何所补,不如留著在山林。
《立春日离爱闻有召试之命》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初至离别之日,我东行朝北眺望云霞,
思念君主的宠爱和亲近,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终究,官场的虚名能给我什么安慰,
不如留在山林中,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权势的疑问和对自然山林生活的向往。立春是春天开始的标志,而在这个日子里,作者感到与所爱之人的离别之痛。他望着北方的云霞,感叹君主所赐予的恩宠和亲近,却也发觉这些不过是暂时的虚名和权势。最终,他认为留在山林中,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之日的立春为背景,通过表达作者对官场荣耀的怀疑和对自然山林的向往,展现了他对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诗中使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待离别的感受和对权势的思考,表达了对虚名的嘲讽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不如留著在山林”表达了作者选择远离俗世的意愿,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人生。整首诗词以简洁的笔触,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水沤二首。宋代。杨万里。淡日轻云雨点疏,大沤随雨起清渠。跳来走去琼盘里,创见龙宫径寸珠。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宋代。苏辙。溽暑避华构,清风迎早朝。枫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
送梁伯暘归括苍三首。宋代。刘宰。怒风驾海潮,钱塘天下庄。岷山浚源委,东下极奔放。中横吴淞江,烟波渺四望。归欤太史笔,偃蹇九霄上。
十年诗用听水斋韵。近现代。陈寅恪。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千里丈蓄酒尊。宋代。钟孝国。少陵先生时不偶,老瓦盆中醉林莽。江湖散人名益穷,鱼壳倾尊不论斗。孤风异行同襟期,食鲑未必富三九。凌烟功名举世事,不直两公一杯酒。会稽夫子有古心,嗜好眇追千载友。陶尊中产同苍筠,短项不肯钟罍群。章绶黄篾差缁尘,肺肠桑落心昆崙。始知其中殊陋貌,一点不受泥沙浑。时从往古穷玄微,坐隅兀侧长相随。送余醉乡谢胶扰,回头转觉人间小。
荆州十首 其十。宋代。苏轼。柳门京国道,驱马及春阳。野火烧枯草,东风动绿芒。北行连许、邓,南去极衡湘。楚境横天下,怀王信弱王。
与郑辕薛晏游枋口同赋三韵诗 石笋高。唐代。崔全素。石笋生孤标,屹立青冥直。根横晓浪痕,箨卷春云色。棱棱长钧锋,应使山魅惕。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二首 其一。金朝。元好问。君性我所谙,我心君所知。凡我之所短,君亦时有之。谋事恨太锐,临断恨太迟。持论恨太高,徇俗恨太卑。人道自近始,贫富理不齐。君自不得饱,欲疗何人饥。乞醯乞诸邻,圣哲有明讥。被发救乡人,智者所不为。且如与人交,交有非所宜。白黑不复择,豁豁倾心脾。汎爱岂不可,后悔终自贻。又如与人言,宁复无失辞。刺口论成败,白眼谈歌诗。世故彀黄閒,能不发其机。闻君作损斋,似觉豪华非。惩忿与窒欲,百年有良规。与子各努力,岁晚以为期。
翛然。宋代。王安石。翛然三月闭柴荆,绿叶阴阴忽满城。自是老年游兴少,春风何处不堪行。
诸家牡丹已谢小圃忽开两朵皆大如斗戏题二绝。宋代。刘克庄。踏青人被色香迷,击壤翁看蓓蕾知。漏籍谱中无可恨,花开殿后未为迟。
杂诗五首 其四。唐代。张九龄。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汉水访游女,解佩欲谁与。同心不可见,异路空延伫。浦上青枫林,津傍白沙渚。行吟至落日,坐望秖愁予。神物亦岂孤,佳期竟何许。
维摩居士示疾毗耶离城。宋代。释道济。一个病维摩,无风自起波。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山中无茶炭,暇则拾松枝诸物煮汤饮之,细数之五,有相助为理之意,因名曰五松汤。明代。李寄。松毛松果兼松节,松梗松皮火亦香。天惠山中清受用,敕封处士五松汤。
出雄县望西山赋一绝寄吕继道佥宪。元代。刘崧。顺承关外酒阑时,驻马相看各自悲。多谢青山三百里,送人直过易河西。
登临川仙台观南亭。唐代。李翔。独倚危栏爱景晴,古松坛殿半阴横。东山有路干云险,汝水无波到底清。归洞斗龙收雨脚,拂檐行雁起秋声。开襟正是忘机处,不觉疏钟遍郡城。
和史侍郎游澹岩韵六首。宋代。曾协。潇湘少驻便经年,自信孤忠莫问天。果为冕旒勤注想,不容泉石得高眠。
开窗。宋代。沈辽。斋居病纡郁,况复当梅霖。凿开小窗明,坐对佳树阴。翠微映书帙,凉气生衣襟。岂惟豁心目,聊可发幽吟。
樵人十咏·樵子。唐代。陆龟蒙。生自苍崖边,能谙白云养。才穿远林去,已在孤峰上。薪和野花束,步带山词唱。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
时升咏雪禁体物矣而彥序复为之取韵尤严勉强。宋代。郭印。朔风吹空高冈裂,忍冻幽人心似铁。今朝云色一天同,片片如簁堕浓雪。影摇寒水照曈曨,声泻黄芦听骚屑。涧谷凝时麕鹿死,园林压处桑偷折。乃知造物本均平,高下不论凹与凸。登临四顾浩漫漫,千村万落青烟灭。忆昔子卿使匈奴,不拜穹庐何勇决。漠北酸寒十九年,鬓须脱尽形容薾。故人今亦在穷荒,高风凛凛皆传说。鸿雁南来好击书,应念邦家五情热。
玩花词。唐代。施肩吾。今朝造化使春风,开折西施面上红。竟日眼前犹不足,数株舁入寸心中。
送黄秘书归金华。元代。吴克恭。秘书古罍洗,金玉閒追琢。寘之宗庙间,乃复敦素朴。科诏昔求贤,明经以为学。君虽第三甲,文气已磅礴。凤毛联五色,麟定峙一角。于时日正中,青冥翔寥廓。迄今半台省,往者俱馆阁。枚数尽英雄,隐显关述作。伟哉尚书宋,继起秋天鹗。一魁四海望,旋复凄夜壑。盛衰互绝续,天意岂厚薄。吾子幸老翁,挂冠弥矍铄。安车大江左,杖藜名山郭。清言穷理窟,私淑仰先觉。况及大夫公,生世縻好爵。述德纪丰碑,山木工则度。宛宛白下虹,剡剡翠螭襮。无双江夏姿,豫章元祐脚。清标溢素羽,皦若离群鹤。翕然万里思,芝草焉用啄。不食固不饥,风清九皋乐。回首汉廷偃,倒行竟前却。疏广非甚贤,知止自宽绰。仆也畎亩中,讴歌以耕凿。闻名三十载,交谊欣所托。鹏鴳各栖飞,萍蓬殊依泊。天寒望古柏,孤翠几巉错。深期帝子都,仿像洞庭乐。馀音今在无,大雅其寂寞。缅怀虞阁老,安问颇悠邈。空花结翳业,不疗金篦膜。沧江落日远,一苇中流弱。外史论文章,谭君口谔谔。语我盍赋诗,持赠勤有恪。君家金华邻,冉冉仙意作。神光运草木,白石俱起跃。摊书石间帙,洗
水龙吟二首 其一。清代。蒋士铨。相逢同饮亡何,酒酣清泪飘如霰。茂陵词客,秦川公子,惟君其彦。台上呼鹰,河东饮马,陇头磨剑。数年少豪游,唯吾与汝。记得潼关四扇。旧恨新愁难遣。误才人,乌阑黄绢。一寒至此,妇人醇酒,斯言诚善。仆本恨人,君真佳士,奈何贫贱。莫辞痛饮,人心不似,大都如面。
七月望烟波观对月。宋代。张镃。我生好奇观比论,流水古木期终身。卜居城隅易得趣,窗户日与青山亲。出门陂湖旧湮涸,连岁乃尔成奫沦。结亭据要虽屡赏,物景向厌非清真。商飚入序才两夕,猛雨尽洗耳恭听炎歊尘。今晨已复暑不奈,挥汗几欲捐衣巾。晚风引履到云镜,萧爽意象生无垠。须臾从地出伟观,光洁万丈推冰轮。波明上下互发越,弥望但峄鎔黄银。烟芦窣飒杂虫响,渔艇隐约收丝缗。人生何用计俗眼,强起口笑胜眉颦。急倾巨醆叫李白,今古人问交精神。相随拟造广寒阙,共醉更住三千春。
书芳洲题长江万里图诗后。宋代。徐瑞。万里朝宗势,其源可滥觞。从来不在险,画里论兴亡。
元日。唐代。李世民。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赠杜鼎升。宋代。张及。家本樊川老蜀都,世家冠剑岂寒儒。笔耕尚可储三载,酒战犹能敌百夫。僻爱舜琴湘水弄,每悬孙画醉仙图。孟光笑语长相逐,唤作梁鸿得也无。
自遣二首 其二。元代。房皞。瓮面浮香处处春,任他时事百端新。自知野鹿山麋相,不足麒麟阁上人。
云阻郑陆桥。清代。汪怡甲。无端雨雪阻归舟,绝少知心解客愁。记得临行慈母语,寒衣未就莫勾留。
渔家傲。唐代。无名氏。轻拍红牙留客住。韩家石鼎联新句。珍重龙团并凤髓。君王与。春风吹破黄金缕。往事不须凭陆羽。且看盏面浓如乳。若是蓬莱鳌稳负。知何处。玉川一枕清风去。
婆罗门引(望月)。宋代。曹组。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银河淡扫澄空。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佳人未逢。叹此夕、与谁同。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凝泪眼、泣尽西风。
和卷中韩子苍梅花三首。宋代。苏籀。冻卉虽臞甚,含英山意催。斲冰冲晓色,绽绿透春回。健步故人信,流芳好事杯。不论山水僻,往往拾香来。
奉和御製读陈书。宋代。夏竦。猛奴多勇概,大矟事戎征。新蔡凶围陷,鱼梁寇垒倾。遡风轻古法,问道贵奇兵。懋赏宜开府,番禺已尽平。
岁暮和文寿承。明代。黎民表。岁尽飞鸿不到家,尚将长铗在天涯。呼卢且醉咸阳酒,骑马频看上苑花。白首校雠成寂寞,金门留滞愧清华。广文不道官如水,彩笔分行夺锦霞。
怀张晋卿。南北朝。邹浩。年少东邻新亲家,奋然鳞鬣脱泥沙。传闻昨者数时弊,想见迩来双鬓华。局上光阴聊斗马,杯中意气莫生蛇。江鲈已过河鲀出,准拟从君烹荻芽。
春日驾幸钟山应制。明代。詹同。大驾春晴临宝地,钟山翠霭拥金仙。瑶花如雨三千界,紫气成龙五百年。风送香烟浮衮服,池涵树影拂青天。词臣侍从何多幸,安得诗才似涌泉。
题画呈梁观。明代。王邦畿。大暑当时局蹐居,故人持画索新书。溪边最爱个亭子,置我其中便自如。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唐代。王光庭。省俗恩将遍,巡方路稍回。寒随汾谷尽,春逐晋郊来。云骑传行漏,烟旄引从台。惠风初应律,和气正调梅。雅颂通宸咏,天文接曙台。灞陵桃李色,应待日华开。
陪尹子渐申安礼宿香山寺。宋代。蔡襄。二月已强半,寻春登石楼。山光侵雨变,草色到云休。归鸟沈岩际,行人过树头。剥苔看石碣,因火认渔舟。渐夜滩声恶,凭虚屋势浮。乘閒聊自适,觞咏属吾流。
蟠桃图寿星者王璧母句容陈孺人八十。明代。程敏政。海上仙桃熟几番,写生光映北堂萱。九重好见旌孀节,八帙今看启寿元。庆衍太丘知阀阅,秀钟勾曲是乡园。贤郎最解君平术,甲子无烦绛老言。
雪后游盘洲。宋代。洪适。书事斜川日月同,行年过四逼衰翁。纵情自洗和陶笔,乘兴谁开访戴蓬。梅萼仅存难聚雪,竹根未稳不禁风。莫将野趣逢人说,冰上轻鸥西复东。
南林弹诗。魏晋。桓玄。散带蹑良驷,挥弹出长林。归翮赴旧栖,乔木转翔禽。轻丸承条源,纤缴截云寻。落羽寻绝响,屡中转应心。
赠通禅客。宋代。释法薰。龙墀问法动天颜,天赠黄金一万钱。打得衲僧公验正,通禅依旧是通禅。
题章绂云太令夫人杨浣芬忆蓉室诗草九首 其六。清代。祝廷华。伯氏吹埙仲氏篪,膝前玉树灿双枝。当年诗礼趋庭后,慈母殷勤也教诗。
登宝公塔。宋代。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惠山杂诗三首 其二。明代。马世奇。偶然三径里,别有一天开。壁老衣为藓,山深路是苔。睡凭莺唤觉,书倩鹤衔来。坐待僧归尽,闲云尚未回。
送张中丞之官翰林。元代。吴克恭。中丞献纳道如何,内相丝纶宠莫过。槐阁地联文石陛,杏园春满曲江波。阴阴雨露深青琐,个个星辰湿绛河。花蕊隔箫宫漏近,柳条当户晓莺多。中官送酒青丝络,上苑乘骢白玉珂。岂独寸心图补报,要须元首及赓歌。太常礼乐还相问,阁老才名迥不磨。通国此时同怅望,忆公何处最委蛇。鳌峰巨石森蓬岛,香殿微风拂御罗。延祐得贤俱第一,野人白首□林阿。
登绵山上方。金朝。周昂。环合青峰插剑长,小平如掌寄禅房。危阑半出云霄上,秘景尽收天地藏。野阔群山惊破碎,云低沧海认微茫。九华籍甚因人显,迥秀可怜天一方。
春日即事。宋代。吴晦之。山居无事到襟怀,日午柴门尚未开。啼鸟一声春昼寂,隔墙风送落花来。
送张二十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唐代。杜甫。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御史新骢马,参军旧紫髯。皇华吾善处,于汝定无嫌。
四月癸已发浔阳馆过濂溪饭于杏溪愒清虚庵宿。宋代。魏了翁。旌旗阴里盛传呼,春梦才醒一事无。草草山肴话朋友,依然白鹤故时吾。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唐代。薛昭蕴。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寄柳博士。元代。吴莱。试续《儒林传》,南州定几人。清标腾凤翼,素手截鲸鳞。卓荦初观国,轩腾早致身。燕秦争骋侠,邹鲁共称醇。旅剑浑如淬,家毡在一振。于焉徵有道,自此教成均。学术诸生识,才名六馆亲。土床然烛夜,茸帐结餐晨。上下笙镛间,纵横俎豆陈。岐原周鼓老,阙里魏碑真。白日需前席,青云仰后尘。山林稽猛駮,文字到祥麟。岂独呻佔毕,犹应逐缙绅。讨论抽秘典,扈从得良臣。绝漠幽州暗,沧波碣石邻。鸾旗飞旖旎,革辂压轮囷。御苑材官集,离宫突骑巡。赤狐翻远译,黄鼠割时珍。法酒蒲萄熟,天花芍药春。溯风沙鹘健,冲雪野驼驯。北海谁求隐,东都或对宾。三关宁设险,八极总归仁。怅望怀今古,赓歌迈等伦。短衣曾见宠,长铗每忘贫。共往仍联驷,同吟更接茵。玉山森巨石,金水濯芳津。本拟追枚乘,终然愧郤诜。鹿鸣来已再,鹏击去何因。色挺淮王桂,香生楚客蘋。圣朝初荐士,江汉有垂纶。
上元立春。元代。方回。华灯彩胜两逢迎,美景良辰未易并。花信风初回肃杀,柳梢月岂异承平。神鳌观阙山何在,旅雁汀洲水复生。可待紫姑问休咎,买牛西崦课儿耕。
倦寻芳 秋日偶书。清代。周翼椿。长天雨歇,秋意萧森,遣兴清昼。翠茗时烹,沈水自添金兽。捲珠帘,步苔径,苧衣薄薄轻凉逗。讶年华,竟匆匆近了,重阳时候。看篱下、黄花开遍,几阵风生,暗香盈袖。摘取归来,终日碧窗相守。一抹残霞天已暮,画屏秋静黄昏后。写风光,入诗囊,已成还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