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汶上三见春物有感

淮南汶上三见春物有感朗读

《淮南汶上三见春物有感》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以作者三次南北迁徙官职为线索,表达了对春天景物的触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思。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不同地方任官时所见的春天景物:莺鸟歌唱、花朵盛开,寒冷的北方送来了一群大雁。通过这些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中还出现了“双鬓欺人还似雪”这一形象描写,意味着作者已经年事已高,鬓发已经斑白,但他的心中依然怀揣着对国家的关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如同红丹一般。

诗人批评了那些只擅长琐碎琴棋书画、空谈文学艺术的人,称其为“雕虫曲艺论文浅”,并指出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和敌人时的软弱无能。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初心,即希望能够回归田园生活,从事农耕,追求简朴的生活方式。他提到了他的故乡田地,与牛滩相接,这是诗人向往的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思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对一些具体细节的描写,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朗读
()

猜你喜欢

未到江城已日斜,山烟白处是人家。
秋风毕竟无多巧,只把燕支滴蓼花。
()

莫种杨柳枝,秋来已衰老。野花虽媚人,能得几时好。

竹叶真可爱,盘根满庭内。众芳摇落时,青青色犹在。

()

昔挂轻帆济江泽,载酒同舟尽佳客。两岸秋声枫树青,半夜月明江水白。

飘零朋旧感平生,摇落关河复今夕。漳水东流汶水清,寒雨孤篷百忧积。

()

君不见孔家藏书屋,屋坏犹闻起丝竹。
又不见郑家注书老,书带后来垂作草。
如今王家万卷文字林,桃花一树春沈沈。

()
世上渊明酒,人间陆羽茶。
东山无妓有莲花。
隐隐仙家鸡犬、路非赊。
积霭犹张幕,轻雷似卷车。
()
相思何处望,月阁对南堂。
念子犹记我,怀君时举觞。
可能思颍好,端是种花忙。
闲说河阳政,佳哉副所望。
()

赋罢长杨梦奠楹,尽将经济负生平。北堂奄弃三迁教,东野空留一日名。

物理有心摧俊杰,人生无福是聪明。妻儿共抱终天恨,洒泪新阡草正荣。

()

众闻鸣镝惊麇散,独奋空拳跃马迎。嚼齿骂声殊未绝,归元血面尚如生。

睢阳合祀无南八,河北诸城有杲卿。可惜援师来已晚,当时巷战只州兵。

()
明月成三友,青山结四邻。
家贫猿执爨,林静鸟司晨。
好竹能医俗,幽花不媚人。
盘餐何所有,春韭与秋莼。
()

赤手拔鲸牙。长安早看花。竟春风、百里桑麻。柳色宫袍银束带,亲受赐,玉皇家。

鼍鼓报朝衙。桑弓挂绿蛇。拜双亲、杯捧流霞。只恐哦松哦未了,天上去,又乘槎。

()

东阁当年共词赋,嗟尔分曹违素心。绣衣持斧郡国动,桃李无言蹊径深。

烟际乘舟去袅袅,云边望阙常阴阴。汉官独重二千石,行路不难休苦吟。

()
梁启超
青衫红粉讲筵新,言语科中第一人。
座绕万花听说法,胡儿错认是乡亲。
()
十年赤县频为吏,一疏中朝便落官。
劳寄音书知梦在,细筹世路念归难。
马蹄最识边沙塞,雁影犹惊苦月寒。
词客幸能怜旅况,玉门应为赋生还。
()

()
林战飘风霹雳奔,推云拥雾日西昏。
质衣换得行三返,握粟沽来止一尊。
吷吷吹窗灯欲灭,蓬蓬冲屋瓦频翻。
明朝阴雪晴霜冷,不是高人也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