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所知

寄所知朗读

《寄所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宠辱之外的追求,以及对个人道德和内心真实的坚守。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所知

宠辱不斗念,扬名日更新。
然而,我仍怜惜我所信仰的道路,宁愿忽略频繁的贬官。
故国已被抛在天外,全家只能寄居水滨。
家中的厅堂空空荡荡,燕子也只剩下寥寥几只,门口冷冷清清,没有人来拜访。
我坚持正直的气节终将打败争斗,坚强的心灵也不愿为名利而流泪。
自由自在地生活,轻松地立足于这个世上,虚伪和邪恶势力将被埋葬,善良和正义必将得以显现。
我钟爱我的信仰,长久地思念着虚空的寂寞,培养我的精神。
我在闲暇之余种植竹子,外出使命之后,旧日的轮回已经埋葬。
谄媚之舌终将被截断,民众的冤屈必将得到昭雪。
在未来,有人会修撰史传来记述这一切,但谁能够继续传承这份纯净的尘埃呢?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宠辱和名利的超越追求,展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态度。作者宁愿忽略官位的升降,坚守道义,表达了对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珍视。他将家国之忧放在心头,寄情于清幽的自然环境。诗中的景象描写凄凉寂寞,但作者依然保持着坚毅的品性。他表达了对虚伪和邪恶势力的不屑,相信善良和正义最终会获得胜利。诗词最后提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对传承的思考,暗示了对后世的期望和对纯净价值的传承。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宠辱、名利、家国、道义等主题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坚守和追求。它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善良、正义和精神追求上坚定不移。它的诗意和赏析提醒人们关注个人内心的价值,追求真理和善良,同时也传递了对社会正义和历史传承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

猜你喜欢

吾家有赐茔,近在尚书浦。前区百亩田,后启重门堵。

子姓俨成行,科名多接武。家风万石传,花竹平泉圃。

()

滑簟横陈金带枕。春梦窄、见日高还寝。蜃窗过雨蘋飙迅,被万荷喧醒。

才傍圆冰匀媚粉。因郎劝、又中卯酒,瞢腾难定。翠帱重展,任蝉云不整。

()

太和终古在人间。古调至今弹。烬馀不朽传清散,遗琴比、埋剑重看。

文谢音容珠璧,一弹再鼓燕山。

()

人日登高阁,窗含碧海烟。雨留花外客,春入水中天。

树隔层岩峭,山开一洞圆。蜗牛庐尚在,高卧有焦仙。

()

昔年同虎门,联吟共结社。月明新雨句,岂在樊川下?

无何游浙东,飘然竟我舍。昨岁遇燕市,酒楼频系马。

()

霏白湿栏杆,小院笼轻雾。水阁云廊只是阴,不识春来路。

弹雪拾山茶,冷艳还如许。耐得三冬彻骨寒,不似春寒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