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德聪师

寄德聪师朗读

《寄德聪师》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院稽山下,
幽栖厌客寻。
机心禅外尽,
诗思病来深。
缾水寒澌结,
杉风晚磬沉。
他时若招隐,
香火继东林。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隐逸的情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慨。古老的庭院位于稽山下,宁静幽深,作者厌倦了拜访客人的寻找。作者的机心已经完全超越了禅宗的境界,思考和诗意变得更加深沉。缾(音fǐng)水冰冷而凝结,杉树的风声和晚钟的声音都沉寂下来。如果将来有机会招聚隐士,香火将会继续在东林寺燃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庭院和作者内心的境界。诗中的庭院位于稽山下,与尘嚣世界相隔,给人一种宁静、遗世独立的感觉。作者通过表达自己对客人拜访的厌倦,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态。诗中提到的机心超越禅宗,表明作者对于心灵境界的追求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次。缾水寒澌结和杉风晚磬沉的描写,透露出一种宁静和寂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安宁。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希望将来能够招聚隐士的愿望,将香火传承下去,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庭院和作者内心的追求。它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隐逸生活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释智圆朗读
()

猜你喜欢

风露平分洗太清,团团顾兔又东生。一年独爱今宵好,万里同看此夕晴。

大地山河由仰照,中天星斗只微明。霓裳翻作人间曲,得似箫韶奏九成。

()

玉食珍羞不谓荣,箪瓢陋巷岂为贫。
亭亭当当无偏倚,宇宙纲常任自身。

()
白苧笼轻暑,红榴照别樽。
两帆先后去,一水古今存。
玉札须多蓄,金瓯莫点痕。
相期黄卷裹,培植太平根。
()
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觜任天真。
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
有客过我门,开颜喜相见。
贫居何以待,案上书千卷。
高论到古人,终日自忘倦。
非同豪富家,丝竹留饮宴。
()

凤凰枝头一叶飞,碧疏朱缀生凉飔。素纨团团恩爱衰,含宫嚼羽吹参差。

瑶阶露华沾履綦,星桥月帐愁别离,粉筵欢笑占蛛丝。

()

卜得幽居傍翠屏,涧泉偏爱枕边听。晓来岚气冲帘入,湿透床头相鹤经。

()

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

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

一代文章见国工,清词高调几人同。不因下榻逢徐稚,谁识通家是孔融。

令尹关前占紫气,大夫台上赋雄风。瑶池咫尺蟠桃宴,玉液琼浆怅望中。

()

半年离别梦,来往即湖边。两幅关山雪,寻常在眼前。

项容藏古翠,张藻卷寒烟。蓝淀图花鸟,时人不惜钱。

()

玄阴亘天雪欲作,将军西第夜张幕。铜盘蜡光红照灼,四坐倾听《白翎雀》。

雀生乌桓朔部落,大朴之气元磅礴。地椒野穄极广莫,穹庐离离散驼骆。

()
何处怀君切,令人欲白头。
偶寻花外寺,独立水边楼。
不得论休戚,何因校献酬。
吟馀兴难尽,风笛起渔舟。
()
既见虽云喜,语离仍复悲。
未知今日别,还是几年期。
风雨方频日,波涛绝壮时。
长途久已迫,苦语遂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