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县学生顾立夫岁贡入京

送县学生顾立夫岁贡入京朗读

《送县学生顾立夫岁贡入京》

霰雪殊未已,山川气方沍。
千里向萧条,胡为事奔赴。
明廷策多士,岁贡有程度。
海隅苍生地,慎选恐违误。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县学生顾立夫前往京城应考的场景。诗人袁凯以雪花纷飞的景象描述着当时的气候寒冷,山川和天地之间流动的气息也凝结成冰冷之感。千里之遥,整个世界都呈现出一片萧瑟的景象,而顾立夫却要奔赴这样的地方,诗中表达出了对他的担忧和不解。

明廷选拔人才,每年都有一定的规模进行岁贡考试,而顾立夫作为县学生,也要参与其中。作者提到“明廷策多士”,意味着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也暗示了顾立夫能够参与这样的考试是一种荣幸和机遇。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顾立夫前途的担忧,作者担心选才不慎,可能会误伤了一些有才华的人。

诗中提到“海隅苍生地”,指的是边远地区的百姓,他们的命运往往与朝廷的选拔直接相关。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关切,同时也提醒朝廷要慎重选择,以免对人才的发掘产生误伤。诗中也提到了学府的声誉和庠序的规范,意味着顾立夫参加的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考试,对他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描写顾立夫出发之际,诗中出现了“瑚琏器”一词,瑚琏是古代文人的象征,表示他们的才华和品味,而这里的瑚琏器则是指顾立夫本身具备的才华和优秀品质。这样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顾立夫的赞赏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顾立夫前途的看好。

最后几句描述了诗人袁凯对自己衰老和离别的感慨。他望着天空中飘荡的帆船,徘徊在郭西的路上,思绪纷乱。这些感叹和离别的情绪与前文送别顾立夫的场景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离别的感慨与思考。

整首诗以描写顾立夫送别之行为线索,通过对气候、景象、人才选拔和个人感慨的描写,展示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和诗人对人才选拔和离别的思考。诗中用寒冷的景象和担忧的情绪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和个人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感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袁凯朗读
()

猜你喜欢

应俗敢辞疾,冲风宁小驱。
聊为一日役,不惮百金躯。
雪路无行迹,冰枝有落乌。

()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2],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3]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独跨青骡栈阁间,华清休忆夜鸣銮。空教万马盘旋舞,不济崎岖蜀道难。

()

寒山黑芙蓉,环绕荫嘉禾。摩挲倚虬松,翠茜爱深竹。

朋游亦偶然,僧话颇不俗。墨妙人间稀,安得时属目。

()

大道都来六字。自然清静无为。有人依得合希夷。视听何须眼耳。清静内容欢喜。无为功就神飞。自然云步赴瑶池。三岛十洲仙会。

()

澄净秋江一舸轻,不堪踪迹乐平生。西风两鬓山河在,落日满船鸿雁声。

村酒尚存黄阁醉,短檠犹照玉关情。料应今夜怀乡梦,残月萧萧月二更。

()

望断双鱼霅水濆,深居长日念离群。词人蹑屩来今雨,病子支筇出乱云。

缥缈兰膏延度曲,缤纷梧叶坠论文。相逢垂老堪留恋,莫厌萧萧彻夜闻。

()
眼看东邻五亩花,茅檐竹户野人家。
过墙每欲随飞蝶,归舍谁怜已莫鸦。
幽客偶来成晚饭,野僧何日寄新茶。
三年气味长如此,归计迟迟也自嘉。
()

风雨天涯怨亦恩。飘摇犹有未消魂。能禁寒彻是情根。

月作眉颦终有望,香馀心字索重温。不辞痴绝伫黄昏。

()

彼岸由来不易登,仲宣楼上遇名僧。演成西竺三车法,传得南宗几佛灯。

纪腊每栽香国树,题诗常买剡溪藤。漫言自昔耽禅说,身舍空门愧未能。

()

扣关解后老支郎,见我丁宁问故乡。
自说病身归不得,花开叶落几凄凉。

()
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
日照当轩影,风吹满路香。
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
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
晚云归,小楼又作阴凉。
霎儿间,恨桐招雨,西风叶叶商量。
醒时心、又还南浦,愁边句、多在斜阳。
菱宛笼青,莲瓶拖艳,旋倾花水咽茶香。
()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
日月忽其逝,吾生犹几何?不从屠狗醉,即和饭牛歌。
斧钺稽天讨,金缯约虏和。
无情恨荆棘,岁晚暗铜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