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郎儿慢。金朝。王哲。自在逍遥,清静恣闲行走。拄灵杖、慢垂宽袖。任彩霞、缭绕紧相随,更远远香风,翠雾同来诱。忽昂头,蓦观莹景添秀。见青衣、半空召手。便唤余、休更别追寻,指白云深处,这里神仙有。
《郭郎儿慢·自在逍遥》是元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在逍遥,清静恣闲行走。
拄灵杖,慢垂宽袖。
任彩霞,缭绕紧相随,
更远远香风,翠雾同来诱。
忽昂头,蓦观莹景添秀。
见青衣,半空召手。
便唤余,休更别追寻,
指白云深处,这里神仙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自在逍遥的境界,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清静闲适的心境。诗人手拄灵杖,慢悠悠地行走,宽袖垂下。五彩霞光环绕着他,缭绕不离,远处飘来芬芳的风,翠绿的雾气也一同吸引着他。忽然仰头,突然看到一幅明亮的景色,增添了美丽的景色。他看见一个穿着青衣的人在半空中招手示意,于是唤起了他,告诉他不要再追寻了,指向远处白云深处,那里有神仙存在。
赏析:
《郭郎儿慢·自在逍遥》以清新、闲适的笔调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心态。诗人用自在逍遥的姿态,表达了对繁杂尘世的超脱和追求。他手拄灵杖,慢行宽袖,彩霞缭绕,香风翠雾,形容了他周身环绕着美好的景色和氛围。而当他抬头一看,又发现了更加绚丽的景色,这一瞬间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青衣人的出现,象征着神仙或者道士。他在半空中招手示意,邀请诗人加入他们的行列。诗人被呼唤,但他直接告诉自己不再追寻,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这个美妙的境界。在这个诗词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在逍遥的景象和神仙的存在,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超然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用词简洁明快,通过描绘景物和情境,展现了一种追求自在逍遥的心态,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这首诗词让人产生遐想,引发对自由和宁静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欲游静林不果。宋代。赵鼎。林泉共一山,欲往不得暇。我不如陶生,日到远公社。安得缩地术,坐我云门下。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二。南北朝。沈约。五味九变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三危之露九期禾。圆案方丈粲星罗。皇举斯乐同山河。
桃源忆故人。宋代。史达祖。双鸳蹙月天津近。归后嫩情常剩。灯市一年愁凝。心共梅花冷。网尘洞户春沉静。衰尽冶游情性。羞见素娥娇影。明似愁鸾镜。
山中绝粮。近现代。释敬安。十日山居九绝粮,拾些橼粒点饥肠。可怜清味无人识,分与牧童樵客尝。
和刘国正觅雌黄 其一。宋代。张孝祥。刘郎家具少于车,只有诗囊未厌渠。乞与丹铅将底用,点勘腹中行秘书。
洛阳。清代。颜光敏。城阙萧森望洛阳,西来瀍涧水汤汤。千山紫翠朝中岳,万古歌钟对北邙。故国何人凭险阻,皇天有意阅沧桑。可怜贾傅今祠庙,吴楚苍生几战场。
衡岳道中。宋代。陈与义。野客元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世乱不妨松偃蹇,村空更觉水潺湲。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
桃源忆故人(春愁)。宋代。郑域。 东风料峭寒吹面。低下绣帘休卷。憔悴怕他春见。一任莺花怨。新愁不受诗排遣。尘满玉毫金砚。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
晨起出南堂。宋代。陆游。晓枕华胥谁唤回,下堂拽杖一悠哉!啼鸦已逐晨光起,飞鹭初冲宿霭来。石路少行生蔓草,柴扉多闭长莓苔。身闲亦未全无事,检校幽花几树开。
次韵黄夷仲茶磨。宋代。苏轼。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破槽折杵向墙角,亦其遭遇有伸屈。岁久讲求知处所,佳者出自衡山窟。巴蜀石工强镌凿,理疏性软良可咄。予家江陵远莫致,尘土何人为披拂。
大堤曲。元代。李序。野塘鵁鶄暖,水泓生桂叶。暮上大堤行,拂人飞蛱蝶。门前弱柳长纷纷,水花漠漠飞暖云。柔条自有烟露色,不如愁死堤上人。刘郎肉薄愁心重,天上离鸾思别凤。春风摇荡本无根,种得桃花绕新梦。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 其八 大隐屏。明代。王渐逵。大隐屏深古洞溪,溪峰犹作武夷迷。胸中云谷如相并,望里罗浮减却低。淮雨别风来远浦,落花归鸟傍空提。年来群盗干戈息,不见春林集燕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