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 水槛晚晴 以上四印齐本术词选卷之二

隔浦莲 水槛晚晴 以上四印齐本术词选卷之二朗读

《隔浦莲 水槛晚晴 以上四印齐本术词选卷之二》是元代诗人邵亨贞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冰纨光映素手。
竹簟醒残酒,
满院梅风起,
疏云薄、斜阳漏。

这首诗以冰纨映照着素手为开场,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景象。竹簟上的残酒被轻轻地唤醒,院子里的梅花在微风中摇曳起舞,天空中的云朵稀疏而薄,斜阳透过云缝洒下。这些细腻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温柔的氛围。

兰棹归去后,诗人瘦。
梦绕潇湘柳。
屡回首。
开帘傍晚,烟中微见青岫。

诗词接着描述了诗人的情感。兰船已经离去,留下了一个消瘦的诗人。他的思绪被潇湘的柳枝所缠绕,不断回首。傍晚时分,他掀开帘子,透过烟雾可以模糊地看到远处的青山。

沧浪远兴,为问白鸥知否。
十里平湖纵望久。
凉透。
江莲香度疏牖。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远处的沧浪江景色。诗人向远方的白鸥问好,询问它是否知晓他的思念。他长久地凝望着十里平湖的美景,感受到凉意渗透心间。江水中飘来莲花的香气,穿过稀疏的窗户。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的思绪随着自然的变化而流动,他对离别和远方的思念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温情和意境的美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亨贞

邵亨贞(1309~1401) 元代文学家。字复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松江训导。邵亨贞生当元、明之际,入明后生活近30年。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

邵亨贞朗读
()

猜你喜欢

樱桃真小子,龙眼是凡姿。
橄榄为下辈,枇杷作客儿。
()

门前溪水绿萦回,风轂无边费剪裁。
待与东君写春色,好教红紫一时开。

()

西湖胜景浩无边,湖上高亭远近瞻。两岸惠风莺织柳,半窗晴旭燕窥帘。

波光耀日浮金鲤,潭影涵虚倒玉蟾。记得楼船登眺处,养花天气雨廉纤。

()
东望城闉十里遥,野人生计日萧条。
棋枰弃置机心息,肉食蠲除业境消。
送药时时过邻父,放鱼日日度溪桥。
自怜爱物还成癖,门巷春来草没腰。
()

九月天气肃,鹤鸣在林阴。使君甚好客,来者总能吟。

红树秋山近,黄华夕露深。邻翁八九十,有酒即相寻。

()

悠悠末俗竞趋尘,落落清才自绝人。漫与弟兄为禄隐,不将簿尉绊吟身。

帽檐山郭冲风侧,艇子关河载雪新。惭愧同门相见晚,一番倾盖便相亲。

()

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
轻风入马蹄,一瞬万里平。
朝发长安都,暮抵受降城。

()

袅袅绿杨西,双翻碧玉蹄。何由识小阮,为听紫骝嘶。

()
周君築室东南隅,训友仲季勤诗书。
求名于我我不语,为君邈取棠棣图。
棠棣诗成喻恩义,郑氏笺诗寓深意。
上华下萼两相扶,枝干光华能覆庇。
()

平生何以乐,斗酒夜相逢。曲中惊别绪,醉里失愁容。

星月悬秋汉,风霜入曙钟。明日临沟水,青山几万重。

()

帘卷秋阴泻。悄飞来、雏莺二八,瘦眉如画。淡淡藕花裳窣地,风过香云微化。

看腕底、幺弦拨乍。袅出愁红丝一缕,座中人、谁中知音者。

()
雪山马口出琉璃,闻说诸天与护持。
此水遥连八功德,供人真净四威仪。
当时迦叶无尘染,何事阌乡有土思。
道力起缘非一路,但知瓢饮是生疑。
()

画栋丹楹倚翠峦,萧疏松竹对江干。不须远望衣冠气,辅锦山头尽巨观。

()

桃李无情花自妍,竹根行复破苔痕。新妇抱儿未归去,愧死鹁姑啼满园。

()
范宽山头李成树,百年二老皆仙去。
如今尺素留人间,纵有千金无博处。
后人笔底工一家,声价随可喧中华。
王君二妙聚一手,参以吟思游天涯。
()

尧山绝秀岭南天,雪压林峦飘素烟。高倚暮云屏掩翠,半消晴日玉开田。

驿梅逢腊岩前发,羽檄冲寒徼外传。何日楼头閒拄笏,两阶舞罢对琼筵。

()

松涛度晚风,泉窦流閒月。移榻对天光,不知清兴发。

()
翦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

世间万法亦龟毛,终腊还须剃几遭。除是全身浑丧却,从他头上有垂毫。

()

艳冶如无罪,何由谪绛宫。不因轻阿姥,即是小仙公。

丹脸翻啼雨,飞书却寄风。春溪迷柳曲,午影过墙东。

()
汉唐礼乐成三代,南北车书又一家。
鸣鹿歌诗将意厚,臣忠端出自宾嘉。
()
远柳新晴暝紫烟,小江吹冻舞清涟。
红尘一哄人归後,跕跕饥鸢蹙纸钱。
()

泰伯让天下,窜迹在荆蛮。虞仲表从兄,文身志亦全。

季子让其国,归耕梁溪田。当其欿然时,自制造物权。

()

担簦畏炎暑,肃肃问宵征。
马首已十里,鸡声才五更。
云迷青障小,月挂玉钩横。

()

何尝快。独无忧。但当饮醇酒。炙肥牛。长兄为二千石。中兄被貂裘。

小弟虽无官爵。鞍马馺馺。往来王侯长者游。但当在王侯殿上。

()

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

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假我廿年完底事,莫教辜负翠屏春。

()

酒泉张掖近天山,大漠风云指顾间。莫道行边人万里,最西还有玉门关。

()
向来地暖见东嘉,带叶红梅殿岁华。
不似青春三月暮,南枝梅子北枝花。
()

不忌枭鸱暮,何悲杜宇春。蛩催三月织,鸡报二更晨。

()
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
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
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
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
()

西风斜入峡,反侧片帆收。怒浪先侵石,低沙不泊舟。

云开雷划火,野旷雨迷牛。独数空江眼,浮沉万点沤。

()

迟迟暮春日,霭霭春光上。柔露洗金盘,轻丝缀珠网。

渐看阶茝蔓,稍觉池莲长。蝴蝶映花飞,楚雀缘条响。

()

积雪被长坂,卧疴守中林。
山川虽云阻,舟楫肯见寻。
倾盖何必旧,相知亦已深。

()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升。
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征。
()
美人遥忆凤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门春已半,樱花如霰晓莺啼。
()

昔年之楚与兄同,今日犹如幻影中。东嘴池塘空梦草,西头花木冷芳丛。

不堪原上鸣孤鹡,况复天涯逐远鸿。犹子依依那忍别,临歧挥泪泣无穷。

()
灵根不肯混凡柴,天意移将福地来。
向日亲逢霹雳手,今朝果作栋樑材。
()

丧乱如川未有涯,悲风满地是虫沙。衰迟两臂从生柳,疾病双眸但陨花。

暗蛬寒蝉秋色老,丹枫紫菊夕阳斜。颇闻四国思郇伯,尚想诗人赋木瓜。

()

围棋别墅却秦军。千载功名一窖尘。
今日江山非晋有,荒祠花木为谁春。

()
斗野丰年屡,吴台乐事并
灯市蚤投琼,酒垆先叠鼓。
价喜膏油贱,祥占雨雪晴。
篔簹仙子洞,菡萏化人城。
()

放船快度固城湖,十幅轻帆日未晡。
东望金陵千嶂远,南浮银壩万舻趋。
歌声随地参吴楚,沮泽经春畏稗蒲。

()

泠然人意远,倚杖眺芳林。鸟迹窥奇字,泉声入韵琴。

空光分碧霭,积翠澹城阴。春色从东至,青郊草欲深。

()
独坐虚堂寂,烟销瓦博山。
出游鱼自乐,飞倦鸟知还。
花气清风远,槐阴白昼閒。
逍遥入诗思,落笔笑谈间。
()

唐时胡马入长安,下马胡儿倚马鞍。今日升平无此物,樽前聊写画图看。

()

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

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
我生世寡与,所幸贤者知。
徽中山川意,赏音有锺期。
荆楚非我里,从公甘栖迟。
今兹复舍去,何以纾吾悲。
()

江上秋高霜早。云静月华如扫。候雁初飞,啼螀正苦,又是黄花衰草。等闲临照。潘郎鬓、星星易老。那堪更、酒醒孤棹。望千里、长安西笑。臂上妆痕,胸前泪粉,暗惹离愁多少。此情谁表。除非是、重相见了。

()
小年弄文墨,不识戎旅难。
一朝事鞞鼓,策马度涂山。
涂山横地轴,万里留荒服。
悠悠正旆远,騑骖一何速。
()

一声雷鼓兵风威,顷刻冲涛没钓矶。
行客骇看银汉落,阳侯惊起玉山飞。
蛟龙便尔争先化,鸥路荒然失所依。

()

说杀说不醒,世人良可叹。欣欣从北俗,往往弃南冠。

毒露沾肤烂,尖风破骨寒。愿身化作剑,飞去斩楼兰。

()
尺五城南未足高,只今小杜更飘飖。
暮烟疏雨从君胜,玉子文楸听我饶。
()

恋恋栏干云复留,恍然天地与身浮。
水涵空界光无际,山在地州翠欲流。
点破琉璃云表雁,足成图画柳边舟。

()

王谢多佳士,泠然调绝奇。无怀能遣俗,有酒即相知。

市隐身何在,盘餐老不疑。独怜生计拙,双鬓白如丝。

()

庾岭行来见故关,居庸北去复南还。年光荏苒宦游倦,旅况萧条诗句悭。

每忆楼船临海上,岂期绣斧出云间。畏途何日氛埃净,归去林泉学驻颜。

()

早见登郎署,同时迹下僚。几年江路永,今去国门遥。

文变骚人体,官移汉帝朝。望山吟度日,接枕话通宵。

()

柴门重客醉中归,尚忆挥毫索纸时。
何物与侬供不朽,西征卷首石湖诗。

()

寓言必可用,不用是无情。焉得驾欻迹,寻此空中灵。

微音良有旨,当用慎勿轻。事事应神机,保尔见太平。

()

本斋之孙盛词华,下视流辈十倍过。家书虽散尚千卷,其奈储无儋石何。

二昆研席相与共,勘辨不遣毫发讹。一朝束书慈湖去,慈湖之学自象梭。

()

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

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

()
[姑洗为徽]彀资土养,民赖彀生。
功利之博,莫之兴京。
式严祠坛,因物荐诚。
礼具乐奏,惟神顾歆。
()

少年饮兴亦颇豪,常苦量浅易成醉。狂饮不能倾一斗,百事昏昏半失记。

中年节饮渐嗜茶,好尚亦因衰壮异。顷缘采茶亲入岕,道傍偶尔得胜地。

()
伯鸾兴和怅谁从,凤尾香衾翠谩重。
静对菱花匀泪粉,不知膏沐若为容。
()
春雨洗园林,春风动帘箔。
百城人已归,弹指开楼阁。
入门俱是佛家风,帝网光明相映夺。
()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