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金朝。王哲。做修行要知捷迳,如何置炉安灶。便把丹田,宝贝万象,森罗总齐祈祷。都归此处,向药珠宫前,尽教开道。拥出灵明,一颗神珠衮颠倒。得得晴空上面,玉皇宣诏。青童谨捧金诰。此则缘功与行,两两双全,瑞祥敷焘。绵绵永永,在大罗天中,执携芝草。了了真玄,顿觉无为越三岛。
《齐天乐·做修行要知捷井》是元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修行者应当如何修炼和修行的内容。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做修行要知捷井,
修行之道需知道捷径。
如何安置炉灶,
将丹田置于其中,
将宝贝万象融入其中,
祈祷着万物都归于此处。
在药珠宫前,
教导我们开辟道路。
灵明之力汇聚,
一颗神珠旋转颠倒。
晴空之上得到启示,
玉皇传达诏令。
青童谨慎捧持着金诰。
这是凭借功德和行为所得,
两者兼备,吉祥绽放。
永恒不变,在大罗天之中,
手持芝草共同前行。
真实而玄妙,顿觉自然无为超越三岛。
诗词表达了修行者在修炼道路上应当寻求捷径的思想。通过置炉安灶,将丹田和宝贝万象融入其中,表明修行者应当将内心深处的宝贝之物融入修行之中,以达到灵明的境地。诗中提及的药珠宫和灵明、神珠等形象,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和神奇力量。
诗词中还体现了修行者通过功德和行为获得吉祥和荣耀的主题。玉皇传达的诏令和青童捧持的金诰,象征着修行者因功德而获得的奖赏和认可。整首诗以祈祷、吉祥和美好的心境为基调,强调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奇妙体验和境界的超越。
诗词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和修辞手法,将修行者的内心体验与宇宙之间的联系相结合,展现了修行的崇高境地和内外合一的理念。通过描绘修行者的修行经历和所获得的启示,诗词传递了对修行道路的鼓励和赞美,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越。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孔周翰挽词三首。宋代。孔武仲。循吏今之选,皇华使者轺。关河初异路,巾笏偶同朝。急景催迟莫,清魂返泬寥。一哀惭不达,生理故风飙。
乾明阮观画。宋代。陆游。唐年兰若占闲坊,名画萧条半在亡。簌簌疏篁常似雨,阴阴古屋自生凉。入门叠鼓初催讲,唤马斜阳欲满廊。显晦熟思真有数,万金奇迹弃颓墙。
和赵景贶栽桧。宋代。苏轼。汝阴多老桧,处处屯苍云。地连丹砂井,物化青牛君。时有再生枝,(颍之灵坛观,亦有再生桧。)还作左纽纹。王孙有古意,书室延清芬。应怜四孺子,不堕凡木群。体备松柏姿,气含芝?薰。初扶鹤立骨,未出龙缠筋。巢根白蚁乱,网叶秋虫纷,乃知蔽芾初,甚要封植勤。他年皮三寸,狐鼠了不闻。
嘉定。清代。顾复初。群山绿绕舟,云树乱春愁。石势窥人落,江声抱佛流。古传海棠国,今上读书楼。缥缈三峨影,飞仙不可求。
昭君怨 游池。宋代。张镃。拂晓拿舟东去。细看荷花乘露。红绿总吹香。一般凉。会享人天清福。休把两眉轻蹙。谁道做神仙。戴貂蝉。
和何吉阳赠别七首 其七。明代。庞嵩。放舟辞楚泽,击楫向吴宫。五岭牵愁杳,三山入望中。一天俱着月,何地再逢公。汉北江南夜,相思意未穷。
县令行。元代。黄清老。石田海上秋不热,抱琴入山翠如簇。白云一榻流水深,独对青松结茅屋。西风唤起泥涂身,野冠未见天上人。灵丹一粒肯分与,便当负水耕炊薪。
花朝张太学西园小集。明代。陆之裘。雨霁名园春事芳,阑台小集暮行觞。愆期肯使花神笑,纵饮谁嗔草圣狂。入坐微风含楚佩,照人明月堕胡床。行歌亦有穿云调,隔水遥传《陌上桑》。
九日与客登馀杭寡山。明代。刘泰。好风吹我上层峦,吴越江山画里看。独步青云酬夙志,群来白雁送新寒。诗袍夺锦才无敌,酒斝飞金量尽宽。却笑陶潜归去晚,空糜五斗缚微官。
早上五盘岭。唐代。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奉赠玉笥王尊师。宋代。沈辽。玉笥羽人不绝食,鬓毛清润颜色赤。中黄仙翁传妙经,十年功成人不识。身如孤云行无迹,欲上九疑望南极。岣嵝不见神禹碑,潇湘真得浮丘伯。城南濯足江水碧,逍遥城中混名德。东岩西穴已烂游,共过庐阳寻简寂。
少年行。唐代。邵谒。丈夫十八九,胆气欺韩彭。报仇不用剑,辅国不用兵。以目为水鉴,以心作权衡。愿君似尧舜,能使天下平。何必走马夸弓矢,然后致得人心争。
咏灰诗。魏晋。岑德润。图规晕不缺,气改律还虚。欲燃愁狱吏,弃道畏刑书。未得逢疆阵,轻举欲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