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令

河传令朗读
竹冠顶按
更竹作水瓶至今常将手盥
竹杖竹蓝竹笠竹车竹钻
竹林中,竹笛鸣,声自唤。
木鞋衬脚真热暖
木做盘儿镜磨明圆满
木箸木匙木杓木盔木碗
木阴间,木牛耕,田三段。

《河传令》是元代王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传令

竹冠顶按,用竹子做成水瓶,至今经常用手洗涤。竹杖、竹蓝、竹笠、竹车、竹钻,都是用竹子制作的。在竹林中,竹笛发出动听的声音,引人自然而然地回应。木鞋舒适地包裹着脚,温暖而舒适。木制的盘子,被磨得明亮而圆满。木制的筷子、勺子、杓子、盔头和碗,都是以木头制成的。在树荫下,木牛耕田,分成三段。

诗意和赏析:
《河传令》描绘了元代时期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竹子和木头制作器物的场景。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元代人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

诗中运用了竹子和木头这两种自然材料作为主要意象。竹子作为一种富有弹性和韧性的材料,被用来制作水瓶、杖、笠子等器物,展现了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和利用。而木头则用来制作鞋子、盘子、筷子等物品,体现了人们对木头的运用和创造力。

诗人通过描写竹林中竹笛的声音,以及木鞋舒适的感觉,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材料的赞美。他将这些日常用具和活动与田园景象相结合,以木牛耕田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朴素的农村生活氛围。

整首诗行简洁明快,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材料的热爱和对朴素生活的赞美。通过描绘元代人们使用竹子和木头制作的各种器物和场景,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质朴、自然而又温暖的生活氛围。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材料的热爱和对朴素生活的追求,呼唤着人们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朗读
()

猜你喜欢

春色天涯孤馆。悽婉。才到小屏山。双成不解便相看。

还么还。还么还。

()

淡沱暄风霁景成,幽居阒寂未须名。苍苔被径少人迹,红雨泼帘多鸟声。

药谱茶经情每寄,吟鞭画舫乐慵争。无端一晌看花梦,春色分明似锦城。

()

四茧缫成弱缕奇,海西争购舶来时。都从素手纤纤出,跪树传夸女欧丝。

()

山头斫竹下作竿,系钩沉水坐岸观。饵微水浊鱼不干。

栖迟终日或有得,归去犹可妻子欢。

()

往者仲长子,高情世无俦。一朝谢尘躅,卜筑娱清幽。

茅屋八九间,下有良田畴。后檐果垂实,前庭树相樛。

()

一镜波涵两点山,几番新涨浣孱颜。人行短笛渔歌里,春在垂杨暮霭间。

落日犹怜飞鸟倦,疏钟惟报老僧间。南风傥得催归棹,第一泉甘饱酌还。

()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
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
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
幽居经宿雨,尾齿遍林塘。
一境无过客,千山自夕阳。
画禽多独语,夏木有馀凉。
招隐诗慵寄,时清谁肯忘。
()
静对春天雪,时烹月俸茶。
久闲便澹薄,渐老厌諠哗。
徙倚终朝看,溟蒙向晓加。
应同头上发,复乱眼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