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令。金朝。王哲。今则与公照烛。无梦令中详录。古圣富春诗,六白莹光如玉。丁属。丁属。三块各人知足。
《无梦令·今则与公照烛》是元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天我与你一同点燃蜡烛,
读《无梦令》中的详细记录。
古代圣贤富春的诗篇,
六块白玉般明亮的光芒。
丁属(作者的别号)。
丁属。
三块白玉,每个人都心满意足。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与某人一起读书点燃蜡烛的情景,表达了对经典文学的珍视和欣赏。《无梦令》是一本记录梦境的书籍,而诗中的“无梦令”指的是书中的详细记录。诗人提到了古代圣贤富春的诗篇,将其比喻为六块白玉般明亮的光芒,形容其珍贵和美丽。最后,诗人以自己的别号“丁属”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阅读和欣赏经典文学的满足和喜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欣赏之情。通过点燃蜡烛与他人一同阅读,《无梦令》的详细记录,诗人传递了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珍视。将古代圣贤富春的诗篇比作光芒闪耀的白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诗篇的珍贵和美丽。最后,诗人以自己的别号作为结尾,表达了对阅读和赏析经典文学的满足和喜悦之情。整首诗词简练而含蓄,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和描述,传达了作者对诗词的热爱和珍视,以及对文化传统的传承的认同。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戴文进芭蕉士女 其一。明代。张宁。灵壁峰边未著霜,轻分蕉绿试龙香。不知寂寞幽阑思,写到关雎第几章。
还舍后人来问海上事诗以答之。元代。吴莱。去家才五旬,恍若度一岁。岂不道路艰,周流东海㵝。故人喜我返,来问海何如。所经何城邑,相去几里馀。我言始戒涂,尚在越西鄙。随波到句章,满目但积水。人云古翁洲,遥隔水中央。一夜三百里,猛风吹倒樯。初从蛟门入,极是险与恶。白浪高于山,神龙䀜以跃。似雪复非雪,倚樯欲上看。舟子禁不可,使入舟中蟠。寻常重性命,今特类儿戏。信哉昌黎言,有海无天地。掀掀终达岸,盐卤间黄芦。人烟寄岛屿,官府犹村墟。水族纷异嗜,鱼蟹及螊
送人归临川。元代。何中。金河疏柳外,去棹响流澌。为客有归日,送人愁别时。寒云随雁远,南雪到山迟。旧隐书无恙,行藏莫预期。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体同观分第十八。宋代。释印肃。潭容万像沉,识水悟心深。堂裳空界月,痴猿彻夜寻。
明上人画兰图。元代。王冕。吴兴二赵俱已矣,雪窗因以专其美。不须百亩树芳菲,霜毫扫动光风起。大花哆唇如笑人,小花敛媚如羞春。翠影飘飘舞轻浪,正色不染湘江尘。湘江雨冷暮烟寂,欲问三闾杳无迹。忾慷不忍读离骚,目极飞云楚天碧。
咏西瓜灯四首 其三。清代。俞樾。宵深移近读书堂,伴我青灯兴更长。要使腹中无块垒,自然顶上有圆光。莫嫌燄燄膏将减,只觉荧荧火欲凉。不解朱门歌舞地,高烧红烛照红妆。
舟中九日。明代。葛一龙。九日渡头人,迎风倚孤棹。江空落日远,入夜生余照。无菊亦无侣,开尊自相劳。红叶点鸥波,青烟出渔灶。
桐江夜泊。明代。吴扩。系舟人语静,纤月映江波。木叶秋交下,山烟晚更多。隔云孤磬杳,照水一萤过。渔子间相狎,中宵发浩歌。
落叶和查夏重 其一。清代。陈吁。霜风摵庭柯,败叶琤然下。秋声树间歇,策策鸣渐哑。萧条辞故枝,捷疾飘屋瓦。月明乌栖惊,柳秃鸦藏寡。冉冉岁序迁,荣落如斯者。
燕台四首·冬。唐代。李商隐。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破鬟矮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