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使君之同州

送陈使君之同州朗读

《送陈使君之同州》是唐代徐铉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陪同陈使君前往同州的场景和心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太守驱使君的征旆,轻盈地西过关隘。
容颜如冰先至,丰沛的雨水随春归还。
绿树漫游在沙苑,高楼眺望华山。
自古以来,京辅之地,出入的人无不受崇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陈使君前往同州的画面。徐铉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太守驱使君的征旗飘扬,轻松自如地穿过关隘的情景。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使君的容颜形容为冰一般的清冷,先于其他人抵达目的地,而雨水则随春天的到来回归大地,生机勃勃。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同州的景色,绿树掩映在沙苑中,高楼之上眺望着华山的壮丽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徐铉作为京辅之地的官员,对陪同使君出行的属员们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旅途的画卷,表达了对陈使君出行的祝愿和对同州美景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表达,诗人展示了对使君的敬佩和对同州景色的热爱。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描绘细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陈使君的旅途中,感受到了旅行的愉悦和美好的自然景色所带来的宁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徐铉朗读
()

猜你喜欢

山城老稚竞攀辕,况复官曹辱后先。
敢爱一樽追笑语,未妨五日作留连。
天香国色酡颜去,渭北江东把臂前。
已办明朝开煮酒,丝桐小置式微篇。
()
何处移来一川竹,空濛烟雾染人衣。
其间应有葛陂杖,时出林梢带雨飞。
()

平生金石友,沦落向辰州。已是二年客,那堪终日愁。

尺书浑不寄,两鬓计应秋。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头。

()
檐影倒垂地,月高窗更阴。
残蛩沉积叶,悲鸟发遥岑。
易下伤时泪,难平读史心。
胸中犹若此,酒盏可辞深。
()
花过木阴合,溪云生暮凉。
牛行响白水,鹭下点青秧。
古寺宛如昔,稚松森已行。
耆年不下榻,童子为烧香。
()
三皇上人春梦醒,东侯老大麒麟生。
洞连龙穴全山冷,窗透鳌波尽室清。
计拙耻居岩麓老,气狂惭与斗牛平。
谁人为向青编上,直傍巢由写一名。
()

梧桐沐雨响玲珑,帘幕阴阴飏晚风。讲诵乍闻人语息,满床书史兴何穷。

()

片雨过孤村,晚溪晴洗马。复有如花人,浣纱明月下。

()
天运不暂止,何啻过隙驹。
向来檐前日,忽已墙东隅。
乐者苦其疾,忧者怨其舒。
由来盛与衰,变灭皆须臾。
()
圣朝稽古,崇兹武经。
礼交乐举,于神之庭。
嘉粟旨酒,既乡芳声。
永严列象,剑为簪缨。
()

晴曦红到曲廊西,画里天然景不齐。夜雨小桃翻锦浪,春风百草绣香泥。

窗虚尽纳修篁影,林静时闻好鸟啼。酒病诗魔消未得,芳情半在绿杨堤。

()
江南黟歙千峰长,盘纡融结百鸟颃。
钟灵孕秀山之玉,中有石墨时伏翔。
曹公万斤如赢粮,士龙二螺石髓香。
人间那得制笔郎,此物我亦成空囊。
()
羞娥浅浅。
秋水如刀剪。
窗下无人自针线。
不觉郎来身畔。
()
偶访征君宅,梅花覆酒香。
杖将鸠作刻,书与蠹俱藏。
北海宾盈座,南朝寺隔墙。
还同耆旧传,庞德在襄阳。
()
南泛孤舟景自饶,蒹葭汀浦晚萧萧。
秋风汉水旅愁起,寒木楚山归思遥。
独夜猿声和落叶,晴江月色带回潮。
故园新过重阳节,黄菊满篱应未凋。
()
千古堂堂一孔明,尚咨幼宰访州平。
诸君应悉惓惓意,老子宁希赫赫声。
()
晚遇先皇诏起家,负金莲炬紫薇花。
犯颜屡抗涂归疏,断腕难操起复麻。
愚不入时逃北谷,老难待漏守东华。
人生惟有村田乐,未觉封侯胜种瓜。
()

区中无由舒眼界,欲上云峰观九派。
颇闻黄龙擅奇特,傥得窥临真一快。
清苕一线仅委蛇,具区万顷何滂湃。

()

羡他雪色一般同,点缀苍苍滓太空。
白比虾蟆终蚀月,轻如蝴蝶乱随风。
不容著迹无人处,漫借作光似我穷。
翠竹疏梅成佛地,未嫌冻立此山中。
()
浚哲惟皇。
绍熙有晋。
振厥弛维。
光阐远韵。
()

浮云渺天末,随风恣悠扬。游子四方志,去去道路长。

手中三尺琴,朱丝汎宫商。但恐和者寡,使我心增伤。

()

鹏鸟何来促宦程,一场短梦憾分明。血残萧寺春衫碧,肠断山阳夜笛声。

有福死应增岱重,此官生已抵淮清。可怜墨吏贪残甚,成就先生一大名。

()

雨雨风风花事退。芳草愁痕,绿遍长亭外。辛苦杜鹃流血泪。

碧山春尽行人去。

()
上瑞来宁玉座忧,夜声先到竹窗幽。
饥肠已作来年饱,病眼聊须腊月收。
高士清贫无敝履,故人狂兴阻扁舟。
却思清旷江边路,鹑兔成车酒自篘。
()

嘉树团阴早夏清,窗前兰草卷风轻。客来相访期中饭,下酒溪鱼粥作羹。

()

哀草无根疾风吹,王孙不归辱涂泥。头白老妻无完衣,鸳鸯到死犹双飞。

自言有子长须髭,垂暮泣血生别离。今我若此子乌知,骨肉冻折命如丝。

()
招提下马憩逡巡,野饭亲烹涧底芹。
二月韶华听啼鸟,百年心事信行云。
不禁烈日花光薄,更抹微烟草色薰。
老衲未知风不恨,向人犹说故将军。
()

消瘦腰支减练裙,异乡音信可堪闻。青春满面殇儿泪,白骨三迁幼女坟。

萍水飘零风颤雪,文章消息雨收云。业缘尚有迂痴在,爱惜图书未敢焚。

()

杨子为郎鬓未皤,旋开小室枕岩阿。江如赤壁英雄少,山似新亭感慨多。

林末涛波来一线,云边龛赭澹双蛾。衰年不减登临兴,拟待清秋著屐过。

()
志士本激烈,况当离别情。
直气不得发,逢秋吐商声。
浮云蔽长空,驱马去孤城。
广川无舆梁,一苇讵能横。
()
诗筒狎至补前疏,快似西风卷峡初。
一片襟怀谁似友,曾从仙李跨鲸鱼。
()

湖上题诗衲袂分,梅花千树雪纷纷。明朝飞锡知何处,雁荡山中一片云。

()
礼以维其心,在心无不敬。
非此勿言动,非此勿视听。
()
泠泠野水赴横塘,坐久松风入发凉。
月淡星疏天欲晓,未妨清啸倚胡床。
()
大刀关胜,岂云长孙。
云长义勇,汝其后昆。
()
万里长江一钓丝。
萧萧蓬鬓任风吹。
微雨过,片帆欹。
青山浓淡更多奇。
()

日闪旌旗小队行,前锋鼙鼓振威声。招降喜用攻心策,剪助先攻犄角营。

破竹一军成胜势,衔枚半□出奇兵。得他虎子须探穴,入蔡功从冒雪成。

()

枇杷花底晓霜清,相送郎行一曙星。喔喔邻鸡声不断,摇鞭应过短长亭。

一重帘隔是天涯,帘外漫漫杨柳花。乱扑人衣与人面,不知吹落在谁家。

()

客子叹途穷,此别异西东。关山嗟坠叶,歧路悯征蓬。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

天末疑无路,波翻欲御风。此身忽在玉壶中。醉倒不知、南北与西东。
猎猎遥鸣草、飕飕静打篷。与君回棹碧云浓。不是思归、只为酒船空。

()
地屈兴王,祥开图录。
典礼昭成,祺祥交屡。
大略逶迤,卿云纷构。
祐我含灵,锡兹介福。
()
浅褐衫儿寿带藤。
碾花如意枕冠轻。
凤鞋弓小称娉婷。
约略梳妆随事好,出尘标韵出尘清。
()

霞光片片映香台,花下红妆笑靥开。预卜明朝天色好,愿郎游骑得重来。

()
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
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
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
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
()

户庭日夜转风烟,悔杀尘踪十五年。只为饥驱犹教授,误人多废蓼莪篇。

()

()

久爱吴兴客,来依道德藩。旋师闻杕杜,归路忆轘辕。

旧佩苍玉在,新歌白芷繁。今朝天地静,北望重飞翻。

()

小草自甘惭忸,大椿终古逍遥。不梦有莘五鼎,高挂箕山一瓢。

()

栖禅枝畔数花新,飞作琉璃池上尘。

谷鸟自啼猿自叫,不能愁得定中人。

()

尔乃浣纱女,胡不遇范蠡。可怜倾国貌,只有镜相知。

氓之蚩蚩匹,闻见安所鄙。如入吴王宫,未必非祸水。

()

翊运逢明主,匡时倚上材。尊荣逾四岳,宠渥重三台。

瀫水初调鼎,华阳已筑台。早知霖雨泽,六合净炎埃。

()
旋制离歌唱未成。
阳关先画出,柳边亭。
中年怀抱管弦声。
难忘处,风月此时情。
()
无住先生独住庵,得朋犹冀自西南。
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
诗少古风惟近体,学惭实践谩虚谈。
退之未离乎儒者,坐井观天错议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