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

听筝朗读

译文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注释


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
抽弦促柱: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似逐”两句:似,好像。逐,追逐。态,状态,情态。随,追随。识,认得,辨别。
独夜:孤独一人的夜晚。
灯影:灯下的影子。
空楼:没有人的楼房。
更(gèng):更加,愈加。
几重(chóng):几层。
“江南”句: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70-672 .

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不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不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的。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是有感而发。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70-672 .

柳中庸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柳中庸朗读
()

猜你喜欢

朝来新得五花笺,尺素须教百世传。笔底龙蛇欲飞动,松魂片片生云烟。

益州十万谁寄我,望幸不作明河篇。洛阳一日闻增价,三都赋就心跫然。

()

赠刘牙儿

()

帝里光华日月边,黉宫乐育颂尧年。看花曾买春风骑,剪烛频吟夜雪毡。

石韫荆山精璞重,水高淮海孕珠圆。声歌欲奏清平乐,才匪襄阳孟浩然。

()

先生自是不羁才,湖海飘零亦可哀。圮上素书当日秘,枕中鸿宝几时开。

飞鸿剑气沈牛斗,明月珠光没草莱。交臂无缘成怅惘,难将遗恨问泉台。

()

金河疏柳外,去棹响流澌。为客有归日,送人愁别时。

寒云随雁远,南雪到山迟。旧隐书无恙,行藏莫预期。

()
复岭逾崷崒,层崖遍屈盘。
寺当幽谷面,路指白云端。
树老苍天骨,蓝凝上帝冠。
右屏秋已冻,板屋夜多寒。
()

灵寿一枝,瘦同鹤胫。肌轻体赤幽人称。住行坐卧不相离,穿云过水常随定。豁散迷津,指回斜径。扶危助险通神圣。依时搅拨虎龙争,尖挑

()
小园东,花共柳。
红紫又一齐开了。
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
花心偏向蜂儿有。
()

云根磬初落,暮色就须眉。明月抱孤塔,寒禽栖满枝。

途纡缓归兴,涧曲多回飔。笠屐青山晚,吟怀淡不支。

()
更须石叟共甘公,酌得民言帝自同。
四海人才容接里,百城生聚抚摩中。
似闻圣世开皇极,欲倚名贤镇士风。
看把璇玑扶大运,久于箕翼厚于嵩。
()

试问云山数岁华,寒梅吹尽两年花。
倦游吴楚六千里,幸脱兵戈三四家。
那用有田从桀溺,且欣无疾住毗耶。

()

荷气夜凉生枕席,水声秋醉入帘帏。一帆千里空回首,寂寞船窗祇自知。

()

城阴秋色带蒹葭,载酒登高览物华。漫学龙山轻落帽,白头如雪笑黄花。

()

南陌游人少,东城去路赊。

寻芳閒趁蝶,失喜漫占鸦。

()

少年信美何曾久,春日虽迟不再中。

欢笑胜愁歌胜哭,请君莫道等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