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如镜净上人赋

为如镜净上人赋朗读

《为如镜净上人赋》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闲独立,照见白须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表达了一种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和领悟。

诗的开头,作者用"一片灵台月"来形容月亮。这里的"灵台"指的是人的心灵,以月亮来隐喻人的内心,表达了一种清明、明亮的心境。"圆明适中规"则是在形容月亮的形状,它的圆满和适中符合了一种规矩和秩序的美感。

接下来的两句"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表达了人在面对月亮时的感慨。"相对者"指的是与月亮相对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曾悟未磨时"指的是曾经领悟但尚未完全修炼的状态。这里暗示了人在修行道路上,虽然已经有一些心得,但仍然需要不断磨砺和提高。

紧接着,诗中提到"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这里的"去垢"指的是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元来净"表示本来就是纯净的。"观空了不疑"则是表达了对空性的理解和认同。这里的"空"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无我、无实性的。诗人表达了对佛理的领悟,认识到了世间万事皆空的真理。

最后两句"水边闲独立,照见白须眉"表达了诗人在水边静静独立的心境。这里的"白须眉"可以理解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对修行者的描述。通过静默的环境,诗人能够反观自身,洞察内心的真实。

整首诗词通过月亮、水边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修行道路上心境变化和领悟的思考。通过对佛理的领悟,诗人表达了对空性的理解和对纯净心灵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心性的反观。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修身养性之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朗读
()

猜你喜欢

东明胜槩实佳哉,图画天然八面开。云影入帘纷似絮,峦光染袂绿于苔。

学书犹忆临池写,采药曾经带雨栽。祗为鱼龙期变化,致令猿鹤互惊猜。

()

一千余里路,知为尔师行。

晚峤踏云影,春江闻浪声。

()

引蔓离披覆绿苔,碧萝深处为谁开。自怜冷落山林下,也向春风笑一回。

()

君王有遗令,婢子守空台。
遥望西陵下,漆灯照鸩杯。
玉颜阙钗泽,松柏生悲哀。

()

商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寓忧自不穷。
优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

论齿弟兄列,为邦前后差。十年方一见,此别复何嗟。

极目故关道,伤心南浦花。少时相忆处,招手望行车。

()

览胜行行到上方,翠微深处有禅房。朋来薄暮还投宿,僧悟无生已坐忘。

灯火照人归别院,石台敷席对匡床。天风洒雨沾衣湿,松影和云满地凉。

()
巴川日夜苦离愁,乞得归来宿愿酬。
遍插园蔬防旧客,豫栽篱菊待清秋。
池亭坐爱青田鹤,郊牧行牵宁戚牛。
一着荷衣心似水,卧听凉雨竹边楼。
()

夜半写新词,诡秘无从定。堆枕云山梦万重,满径松虬影。

小勺有浓情,痴趣几人省?一点秋萤入牖来,星触岩扉冷。

()

凤饼龙团讵足珍,愿君长忆采茶人。纤纤女手缝裳好,底事提筐忘苦辛?

()

年年九日登高处,野老悲歌可奈何。篱落秋香簪后少,关河春草望中多。

浮云万里天悭雨,明月千川水漫波。闲得百年怀抱在,白头林下看蹉跎。

()

苍桧阴阴未掩门,閒来吹鬓一飞蚊。
香腾广殿游云合,灯绕长廊列宿分。
般若心华方照耀,毗耶宝自何缤纷。

()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

艳曲醉歌金缕,朱门高耸铜环。中天楼观共跻攀。飞絮落花春晚。低映绿阴朱户,斜拖素练沧湾。银钩华榜五云间。奕奕蛟龙字绾。

()

楼外青山最有情,默然相对晚云生。会心不在閒言语,听取萧萧过雨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