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性初归隆兴。宋代。董嗣杲。岁华须鬓里,行色水云中。南径寒花在,西山落叶空。别怜今夜酒,歌续古人风。归隐东湖上,忘机狎钓翁。
《送徐性初归隆兴》是宋代文人董嗣杲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岁华须鬓里,行色水云中。
南径寒花在,西山落叶空。
别怜今夜酒,歌续古人风。
归隐东湖上,忘机狎钓翁。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送别徐性初归隆兴的场景。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留恋和对友人离别的感伤。诗中还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对流逝时光和离别的思考和感叹。以下是对各句的赏析:
首句“岁华须鬓里,行色水云中”,通过“岁华”和“行色”抒发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岁月留下的痕迹已经渐渐显现在鬓发之间,仿佛行走的身影消失在水云之中,展现了岁月无情的特点。
第二句“南径寒花在,西山落叶空”,描绘了南径上的寒花依然开放,而西山上的落叶已经空空荡荡。这一景象用以比喻人世间的离合离别,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深思念。
第三句“别怜今夜酒,歌续古人风”,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文人的怀念。诗人不愿陷入酒色之中,而是选择通过歌唱来继承古人的风韵和精神,传承文化的责任。
最后一句“归隐东湖上,忘机狎钓翁”,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东湖是董嗣杲的归隐之地,诗人希望能像钓翁一样忘却尘世的烦恼,过上宁静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思念。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特有情怀和审美追求。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南湖月夜有怀仁先生京师。。陈三立。寻胜谁为携手人,我来君去隔昏晨。酒边写塔南湖月,分映埃尘折角巾。
清明舟中。明代。程嘉燧。清明寒食山头哭,到处犹传旧风俗。无家自愧百年身,有情共伤千里目。汉阳渡口柳依依,江风作花雪打衣。经旬始过道士洑,五日未离黄鹤矶。吴王庙前乌衔肉,又搅崩江作银屋。叉鱼艇子不敢行,昼傍官船愁水宿。春光忽开三月三,红桃写镜江拖蓝。烟花才下两孤北,松楸正在九华南。蟂矶亭亭落日孤,春原尽处是芜湖。青烟白道人归去,纸钱挂树啼鸢乌。
幽居感事兼怀升庵。明代。张含。陈编历历复悠悠,蕉萃荣华一转头。秦客已游黄犬市,齐奴还起绿珠楼。君从海上寻方朔,我向山中觅许由。好学四禅同结夏,不须《九辩》独悲秋。
送蒋容知州。明代。杨守阯。潞河更鼓正分明,可柰风筝别调声。百鍊谁能为绕指,一麾聊复得专城。云连剑阁凌空峭,月照潼江彻底清。莫道遐方淹骥足,金闺仙籍待通名。
石翁姥。宋代。刘宰。 采石江头风昼息,掀天雪浪平如席。沿崖小泊客心宽,攀萝曾看望夫石。天涯望断人不归,露寒犹想泪沾衣。争似石翁携石姥,年年对峙夹罔道。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比翼鸟,连理枝。年多物化徒尔为,长生殿里知不知。
菩萨鬘 南道宫楼院树阴深静晚卉丛生时一散步。清代。薛时雨。春花落尽都无影。桐阴满罩蕉阴冷。晚艳孕秋芳。纤红发海棠。上清书未读。堕落愁尘俗。偶结道家缘。何人香案仙。
寄献萧相公。唐代。张祜。东去江干是胜游,鼎湖兴望不堪愁。谢安近日违朝旨,傅说当时允帝求。暂向聊城飞一箭,长为沧海系扁舟。分明此事无人见,白首相看未肯休。
居南安十日书寄伯严 其一。清代。俞明震。炎方十日愔愔雨,断送残春作早秋。鹜鸟有群皆独立,奇峰难画任冥搜。眼前事了未全可,胸次月明真不愁。便拟从容理归棹,从君袖手看神州。
梅花绝句·其二。宋代。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三月审知以余行有日置酒于智门寺后竹间小亭。宋代。赵蕃。林下有高兴,眼前无此流。并溪村迳入,背佛野亭投。绿竹依人好,红蕖取意秋。病多宽酒债,别近耿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