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晚眺二首。宋代。董嗣杲。天灯逢夜涉江危,直绕文殊阁上飞。暗里试将衫袖裹,只馀树叶几星归。
《天池晚眺二首》是宋代著名诗人董嗣杲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夜晚途经江岸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思索。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灯逢夜涉江危,
直绕文殊阁上飞。
暗里试将衫袖裹,
只馀树叶几星归。
译文:
夜晚里,灯笼船在江面行驶,充满了危险。
它直接绕过文殊阁飞行。
在黑暗中,我试着用衣袖遮挡寒意,
只剩下几片树叶和星星归来。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江岸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诗人借助江面上行驶的灯笼船,探讨了生活中的危险和无常。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通过树叶和星星的形象,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微小。
赏析:
《天池晚眺二首》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夜晚江岸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诗中的天灯船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它在黑暗中穿行,暗示着人生的危险和不确定性。文殊阁作为景点,增添了诗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
诗人在诗中试图用衣袖裹住自己,表达了对寒冷和困难的抵抗。然而,最后只剩下几片树叶和星星归来,强调了生命的渺小和无常。这种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使得诗词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切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微小事物的观察,诗人将我们的关注点从繁杂的世界转移到了自然的美和生命的脆弱。这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思索,使得《天池晚眺二首》成为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佳作。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道场山。宋代。张蕴。访碑无古迹,丹碧覆嵯峨。塔向城中共,山从寺右多。疏松涉溪路,远溇太湖波。何锴书堂在,犹嫌隔翠萝。
赋得谒帝承明庐诗。南北朝。江总。雾开仁寿殿。云绕承明庐。轮停绀幰引。马度红尘余。香貂拜黻衮。花绶拂玄除。谒帝升清汉。何殊入紫虚。
七夕闻鹊 其一。宋代。吴泳。涷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赠陈章甫。元代。吉雅谟丁。三十年前鬓未苍,曾陪宰相入鹓行。解衣换酒寻常醉,跃马看花取次忙。乱后已非前日梦,老来那复少年狂。黄冠野服新妆束,稳把长竿钓海乡。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唐代。李贺。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秋怀。唐代。张九龄。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忆随鸿向暖,愁学马思边。留滞机还息,纷拏网自牵。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四禽图。明代。李东阳。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见说丰年少网罗,低飞不及高飞乐。¤
四时词 其一。元代。刘永之。兰风吹暖度书帏,桃雨烘晴映玉池。鬼谷树深衣湿翠,一帘花影碎琉璃。
怀宣州李司法。宋代。郑会。忆着宣城郡,能诗李法曹。秋今已过半,梦亦罕相遭。风叶乱无数,雨萤飞不高。独来窗下坐,灯影照离骚。
陪谢丈游鸳鸯湖,观邱水部种花处,今已犁为田矣,感而成咏。清代。林朝崧。鸳鸯湖上种花人,一去韩江过十春。陈迹已湮君莫叹,柏庄书籍亦灰尘。
临江仙·每日行持都不是。金朝。王哲。每日行持都不是,今朝顿觉舒宽。□和交媾聚成团。婴儿投姹女,虎绕与龙蟠。四象同房搓玉线,一穿透过金丹。自然光艳出泥丸。有言言不尽,无说说非难。
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唐代。郑谷。卢郎到处觉风生,蜀郡留连亚相情。乱后江山悲庾信,夜来烟月属袁宏。梦归兰省寒星动,吟向莎洲宿鹭惊。未脱白衣头半白,叨陪属和倍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