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上方塔

东林寺上方塔朗读

《东林寺上方塔》是宋代董嗣杲的诗作,描述了作者在东林寺上方塔中的所见所感。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尘外乾坤岂易窥,
上方寻胜短筇随。
病僧借榻山衣破,
卧佛当门石塔危。

乱竹迸阶交密树,
荒苔沿壁缠疏枝。
幅巾居士修行久,
爱说浮光死战时。

译文:
凡夫俗子无法窥见超脱尘世的境界,
攀登至上方塔,仅需一支短竹杖。
一位患病的僧人借用山间的藤榻,衣衫破旧,
躺在佛像前,而门前的石塔却摇摇欲坠。

错综复杂的竹林从台阶上蔓延至交错的树冠,
荒废的青苔沿着墙壁爬满稀疏的枝杈。
一个佩戴方巾的修行者,已经修行多年,
喜欢讲述那些虚幻的光芒和生死之战。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手法,展现了东林寺上方塔的景象,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佛教修行和人生境界的思考。

开篇以“尘外乾坤岂易窥”,表达了超越尘世、超脱纷扰的境界是不容易实现的。上方塔象征着高远的境界,而攀登塔顶只需短筇杖,暗示着内心的坚定和决心。

接下来,描写了一位患病的僧人借用山间藤榻,衣衫破旧,躺在佛像前。这种形象的对比,凸显了塔的高远和僧人的卑微,以及人世间的苦难与超越的对比。石塔摇摇欲坠,传递了一种不稳定和危险的感觉,暗示修行之路并不平坦。

诗中还描绘了乱竹和交密树,荒废的青苔和疏枝。这些景物的描绘,形象地展示了东林寺上方塔的荒凉和废墟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和枯燥。

最后,诗人以一个佩戴方巾的修行者为代表,他已经修行多年,喜欢讲述那些虚幻的光芒和生死之战。这句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超凡境界和生死观的思考,也暗示了修行的意义在于超越尘世的种种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上方塔的描绘,以及其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了修行之路的艰难和卓尔不凡的精神境界。它表达了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景物的写实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修行之路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追求内心自由与平静的渴望。这首诗具有深邃的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汹涌吹苍雾,朦朣吐玉盘。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来驱云涨晚,路上碧霄宽。

()

结屋深林里,幽蹊少客行。夕阳乱花影,流水作琴声。

遣闷排棋阵,消间借酒兵。梦醒无个事,凉吸碧泉清。

()

采药往来常荷锸,寻僧朝夕自携琴。世尘不到山中道,寂寂云萝永日阴。

()

乾坤从古重斯楼,占尽湖湘景物幽。北望几行吴树渺,南来一片楚天浮。

湘君庙古风烟冷,屈子坟荒草木愁。迁客偶因怀往事,不胜清泪洒江流。

()

曲阑干外牡丹花,玉篆标题护绛纱。龙管凤笙欢赏处,不知楼外夕阳斜。

()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

相逢柳眼似人青,潦倒江干任醉醒。浪迹未能同野鹤,深杯还欲引沧溟。

坐来星月当筵满,歌动鱼龙倚棹听。南北岐途浑大梦,不须愁问短长亭。

()

归去来,归期不可违。相见故明月,浮云共我归。

()
林下青衫卸,尊前白发欹。
少年行乐事,暮景感伤时。
鍊药嫌长懒,观书悔已迟。
惜花心性在,时复一吟诗。
()

当日湖光澈镜心,龙旗凤吹此登临。
而今铁马回旋地,斜照黄尘一尺深。

()

颇觉衰容倍昔年,敢将飘泊怨皇天。求齐应悔徒工瑟,作赋曾闻不值钱。

幽谷兰荃长寂寞,春风桃李易芳妍。羁怀正尔无聊赖,何处声声叫杜鹃。

()

徵君何事隐崔嵬,乱世冠裳共草莱。碧嶂清江愁莫雨,寒花落叶漫荒台。

石几半留苔欲没,庭松已老鹤还来。白云不断空流水,芳桂丛深春鸟哀。

()

为得近樵渔,閒寻此地居。

省交长闭户,耽静欲焚书。

()
天教老子不空回,船泊山根雨顿开。
归去江西人问我,也曾一到惠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