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萧炼师公弼。宋代。董嗣杲。吾家阿京爱公弼,吾家泽兄敬公弼。半生梦与公弼游,岂意相逢在今日。春风和气见眉宇,玉壶冰鉴藏胸臆。人间万事君自知,未必君材人尽识。苏门水木无纖埃,闻君家近公和台。仙家近日多官府,黄帽青鞋归去来。
《赠萧炼师公弼》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吾家阿京爱公弼,吾家泽兄敬公弼。
我家的阿京深爱公弼,我家的泽兄高度敬重公弼。
这里的“阿京”和“泽兄”应该是指作者自己和其他家属,他们都对公弼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半生梦与公弼游,岂意相逢在今日。
半生中我一直梦想着与公弼共游,没想到今天我们真的相逢了。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与公弼的缘分,一直以来他都梦想与公弼相见,而如今这个梦想竟然成真,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
春风和气见眉宇,玉壶冰鉴藏胸臆。
春风和煦,能从公弼的眉宇中感受到;玉壶冰鉴,能照见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这两句描绘了公弼的风度和内在品质。他的眉宇间流露出春风般温暖和蔼的气息,而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如同一面玉壶冰鉴,纯净而透明。
人间万事君自知,未必君材人尽识。
在人世间的万事中,只有君自己最清楚,未必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你的才华。
这两句表达了对公弼的赞美和理解。作者认为公弼深知人世间的事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才华和价值。
苏门水木无纤埃,闻君家近公和台。
苏门的水木清澈无瑕疵,听说你家靠近公和台。
这两句描绘了公弼的家乡环境。苏门的水木清澈纯净,没有任何瑕疵,而公弼的家就在公和台附近。
仙家近日多官府,黄帽青鞋归去来。
如今仙家近来多了官府,他们穿着黄帽、青鞋来回往返。
这两句诗意含蓄,可能涉及到公弼离开仙家回到人间的情景,他穿着黄帽和青鞋,来往于仙家和人间之间。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萧炼师公弼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他赞美公弼的品质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弼与自己相逢的惊喜和欣喜之情。通过描绘公弼的形象、他所在的环境以及一些隐晦的情景,诗词给人以清新、朴素的感觉,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与思维方式。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张运判□□之母吕宜人挽诗。宋代。魏了翁。锦乡閒日月,象服俨山河。富贵吾无羡,平反尔几何。相依在岁晚,不竞得天多。欲报无终极,悲风振蓼莪。
送王公中丞之山南廉访三首 其二。明代。乌斯道。自昔南台肃纪纲,明公此日更堂堂。秋霜落处无萧艾,绣斧行时得豫章。贺监湖中看月色,蓬莱阁上望天光。谁知骢马东来后,古柏啼乌自夕阳。
秋日。宋代。蔡松年。风萤开阖度松阴,松下飘然倦客心。几点清光照凉夜,何时远寺得幽寻。
菩萨蛮(花蹊碧)。宋代。韩淲。丝丝柳色清愁织。山城望断花蹊碧。回首仲宣楼。登临无计愁。雨声吹海立。流转韶光急。九万有鹏程。沈香天上亭。
陈尧拱廷凭致仕归蜀。宋代。杨亿。一家今有十年轮,独忆云山欲退身。天邑繁华行乐厌,月曹清要命书新。西风跃马经秦甸,东道椎牛讌孟邻。秋稼万箱僮百指,羲皇之上更何人。
秋怀。唐代。张九龄。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忆随鸿向暖,愁学马思边。留滞机还息,纷拏网自牵。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同七兄及崧上人自坟庄还寺。宋代。张耒。和风快人意,岸帻晚襟凉。日落野痕碧,月生淮际光。论诗得灵运,静语属支郎。不是耽闲散,从来懒性长。
驻马听。宋代。柳永。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夏云峰(端午)。宋代。曹勋。五云开,过夜来、初收几阵梅雨。画罗携芳扇,正喜逢重午。角黍星团,巧萦臂、龙纹轻缕。细祝降福天中,列箫韶歌舞。薰风凉殿开处。称绡裙雾縠,莲步俦侣。翠铺交枝艾,便手香微度。菖丝浮玉,向台榭、留连欢聚。笑语。自有冰姿消烦暑。
赋门同舟赴省举。宋代。徐遹。陈李张黄苏与周,更添徐子分相投。竹林风月连三郡,北宿光芒聚一舟。作者定知同议论,争臣顿是合谋猷。胸中各有平津策,此去知谁作状头。
塘云四景为余鞠夫题 其四 象阜钟灵。明代。佘翔。乔木如云倚画图,郁苍佳气接天都。共言地似西来象,西域冠裳似此无。
予有京师之役十月三日诸君子祖饯章江门行舟阻南征军士未发对景书怀以答厚意。元代。吴当。城郭寒空迥,舟航晚景移。故人从此别,对酒忍相离。漠漠孤灯远,依依去棹迟。碧天新月夕,红树乱云时。灯火渔家市,钲铙虎士旗。近闻炎海变,颇觉羽书驰。云鸟初成阵,戈船不失期。万方真混一,独立尚愚痴。不杀遵神武,深仁仰圣慈。朝廷方有道,雨露自无私。历数千年会,冠裳万国仪。元勋虽若猬,道脉仅如丝。社稷斯民寄,经纶实尔资。春袍金错凤,朝佩玉横螭。未抗匡时疏,宁论喻蜀辞。转输何恻恻,刀剑漫差差。自信无遗算,谁知有我师。物情何惨切,治道尚磷缁。疏懒忘身拙,苍茫望国思。祇惭岩穴陋,岂是庙廊姿。公等俱称杰,吾徒漫欲为。龙纹尘未拂,豹隐雾初披。菽粟心犹淡,松筠晚更宜。吁谟求稷契,礼乐讲皋夔。祖训须垂后,皇猷慎所持。未能期共达,何以报先施。踏雪燕台上,看云野水湄。致君心惨惨,望远目■■。奎壁中台动,搜罗四海遗。回春端可待,藏器又何疑。颖颖囊锥脱,温温璞玉奇。盍簪求旧德,倾盖结新知。白雪终难和,青山且自颐。临分勿洒泪,努力各相规。
送黎遂球公车北上。明代。李云龙。所之无远近,远近在心期。譬如下种子,所得恒视之。所以万石弩,不为鼠发机。黎生负宿慧,早岁得皈依。一心持戒律,焚修遍六时。不离文字缘,便欲證菩提。今晨理宝筏,先我去江湄。遥瞻极乐国,乃在燕山陲。吾闻有漏因,不了大修为。一见宰官身,当作天人师。
【南吕】金字经_常氏称心少。元代。刘时中。常氏称心少年情缘浅,老来欢爱深,费尽长门买赋金。酒满斟,醉来花下吟。缠头锦,愿得常称心。
新凉。宋代。陆游。由居谢来客,病体喜新凉。幽草上墙绿,落花沾土香。捐书心自息,听雨梦偏长。菰叶邻人饷,欣然独举觞。
白马湖泛舟三首 其三。明代。宗臣。青萝堪作服,白鹿遂为群。江树低从密,溪流曲更分。停杯生桂月,扫石起松云。徙倚悲歌去,翩翩向紫氛。
夜静独登小阁有所见因书。宋代。文同。危阁横空蔽野扉,夜深来上久忘归。水光潋滟和烟动,云色褵褷夹月飞。隔岸苇村闻笛远,背湾松坞见灯微。此间自得吟中乐,不觉霜华满尽衣。
和元舆游春次用其韵。宋代。梅尧臣。乘闲多远兴,信马与君行。碧树斜通市,清流曲抱城。山花高下色,春鸟短长声。日暮吾庐近,还歌空复情。
寒夜谣(二首)。明代。刘基。良夜悠悠,星河满天。风吹窗棂,声如管弦。无酒可饮,寒不能眠。枯肠饥鸣,百虑交煎。人生一世,不满百年。寤寐怀思,曷维其然。内省不疚,有愧圣贤。¤
偶成四绝 其四 忤逆。明代。归有光。推山调达自相加,满眼婆提与夜叉。为爱如来深法坐,飞来箭镞是莲花。
长亭怨慢 送春。清代。庄盘珠。晚莺唤、道留春住。没个商量,许多飞絮。几日轻寒,淡烟遮断隔江路。对花无语,怨昨夜、潇潇雨。绿草满汀洲,料此际、春归难阻。何处。有饧箫宛转,过尽绿杨门户。闲行小立,甚春恨、上侬眉妩。尽它去、于我何干,便来也、关谁情绪。只一度春归,空费残红无数。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附于旧编之末。唐代。刘禹锡。前日寝门恸,至今悲有馀。已嗟万化尽,方见八行书。满纸传相忆,裁诗怨索居。危弦音有绝,哀玉韵犹虚。忽叹幽明异,俄惊岁月除。文章虽不朽,精魄竟焉如。零泪沾青简,伤心见素车。凄凉从此后,无复望双鱼。
云朔逢山友。唐代。张蠙。会面却生疑,居然似梦归。塞深行客少,家远识人稀。战马分旗牧,惊禽曳箭飞。将军虽异礼,难便脱麻衣。
西岩歌。明代。陆深。君不见昆山产玉高嶙峋,当年一片称绝伦。迩来几千载,元气酝藉含至淳。乃有参天卓地壁立之西岩,窅窱洞府栖仙真。春色桃花误流水,秋清桂树当月轮。紫芝瑶草满下界,祥虹瑞霭往往早暮相鲜新。箕山将让许,武陵聊避秦。远观田变海,昔传岳降神。自如先生古柱史,甲第华堂住其趾。少年风彩真玉人,陆家兄弟安足齿。满门忠孝世所希,江南数作鸣珂里。状元宰相应黑头,季弟今为天下士。大儿文学早作畿辅师,直言忠谏丹青里。小儿颖异似杨修,已署门生拜天子。有孙行年十六七,一举乡书众中起。珊瑚与珠树,过眼纷可喜。先生况是真仙才,酒尊常对昆山开。消除日月归棋局,舒卷丝纶有钓台。屦杖登山疾于驾,有时临海望蓬莱。玉耶人耶两难辨,但见秋容秀色远与鸾鹤相徘徊。五千道德閒常诵,三度蟠桃手自栽。只今七十逢初度,刚是浮生第一回。山中好风日,天末负趋陪。短篇遥当长年颂,愿借澄湖作寿杯。参天卓地之西岩,永与朱颜黑发相追随。
戏赠勤长老。宋代。范成大。从君挥尘演金乘,我已无心缠葛藤。第一圆通三鼓梦,大千世界一窗灯。罢参柏子庭前意,权作梅花树下僧。饭饱闲行复闲坐,人间有味是无能。
看梅归马上戏作。宋代。陆游。江郊车马满斜晖,争趁南城未阖扉。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
大不逾粟许,飘散人间,直恁清烈。管领芳樽,底事不渠屑。中夜庭前,小山丛畔,韵度从来别。那更今年,留连秋色,将傍菊月。
堪羡纱窗,胆瓶斜浸,浅酌低讴,人花双洁。恼杀多情,一见一回悦。生怕朝来,梧桐过雨,把花神摧折。倩取骚人,黄香作传,笔未宜绝。
醉蓬莱(和韵)。宋代。李曾伯。大不逾粟许,飘散人间,直恁清烈。管领芳樽,底事不渠屑。中夜庭前,小山丛畔,韵度从来别。那更今年,留连秋色,将傍菊月。堪羡纱窗,胆瓶斜浸,浅酌低讴,人花双洁。恼杀多情,一见一回悦。生怕朝来,梧桐过雨,把花神摧折。倩取骚人,黄香作传,笔未宜绝。
宿案头。明代。吴与弼。癖性从来厌市墟,息肩时托近乡居。金风禾黍秋连野,绿柳池塘月照庐。
偈颂七十六首。宋代。释师范。雪峰发九重圣箭,谁敢当锋。三圣跃透网金麟,应无杂食。要明那畔事,须是这边人。三家村裹,闹市丛中。妙应无私,临机有准。不是冤家不与邻。
江湖廊庙竟何为,新捧纶音下玉墀。半载三迁惊数异,两藩重到讶时移。
草莱枯槁须膏泽,今古勋名在鼎彝。报国寸心犹未老,粤山漓水也先知。
升右都御史奉敕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愧惧有作。明代。林廷选。江湖廊庙竟何为,新捧纶音下玉墀。半载三迁惊数异,两藩重到讶时移。草莱枯槁须膏泽,今古勋名在鼎彝。报国寸心犹未老,粤山漓水也先知。
下瞿塘寄时同年。宋代。王周。春寒天气下瞿塘,大壤溪前柳线长。须信孤云似孤宦,莫将乡思附归艎。
石函桥。宋代。董嗣杲。函开函闭管年丰,白傅能方夏禹功。湖石记埋泥藓里,斗门字蚀水花中。犁平阡陌犹春雨,船载笙歌自晚风。遍倚暮阑怀古往,月明无奈瀑声空。
送晋熙公别诗。隋代。尹式。太行君失路,扶摇我退飞。无复红颜在,空持白首归。色移三代服,尘化两京衣。道穷方识命,事云乃知非。西候追孙楚,南津送陆机。云薄鳞逾细,山高翠转微。气随流水咽,泪逐断弦挥。但令寸心密,随意尺书稀。
和景仁同游南园。宋代。韩维。喜公新就好林塘,方驾来游属盛阳。广厦阴凉回暑气,平波炎赫变秋光。酒中未免分清浊,身外何曾校短长。地胜人高多乐事,须知洵美是吾乡。
景福东厢诗·读武士策。宋代。司马光。汉家求猛士,云集示央宫。天外朝星淡,山西将种空。奇谋纷并进,壮节凛生风。八阵纵横势,依然见目中
游寒岩钓矶。宋代。路德章。竹里茅茨竹外溪,粼粼白石护渔矶。想应日日来垂钓,石上蓑衣不带归。
次洪都宪韵怀冯佩之宪副二首 其一。明代。谢迁。当年已怪冯唐老,一别于今又十年。洛社衣冠原有约,汝湖风月浩无边。衡门旧业荒三径,斗酒新欢拟百篇。更喜登临随意足,不劳重费买山钱。
送朱司封知登州。宋代。梅尧臣。驾言发夷门,东方守牟城。城临沧海上,不厌风涛声。海市有时望,闾屋空虚生。车马或隐见,人物亦纵横。变怪其若此,安知无蓬瀛。昨日闻公说,今日闻公行。行将劝农耕,用之卜阴晴。
霜天晓角。宋代。吴淑真。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弹到笳声悲处,千万恨、不能雪。愁绝。泪还北。更与胡儿别。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
送铁佛寺益公了庵朝京游浙。元代。丁鹤年。世尊出西域,教化极东土。大道本无为,盛德人所慕。只今灭度二千年,授经弟子如亲传。我生懒僻苦贪佛,或谓三生有胜缘。武昌铁佛古名刹,兵燹荐臻孰承乏。益公崛起振宗风,至味啖人如嚼蜡。相逢一笑即相亲,下榻东轩忘主宾。薰炉茗椀坐清夜,从容软语温如春。晓来别我朝京国,短策轻包适吴越。吴越山水天下奇,宝坊金刹皆人杰。公今参访必遇人,六根一扫无纤尘。钱唐潮音华顶月,独露堂堂见本真。从此平生大事毕,顿觉身心乐无极。踢翻大海水逆流,半夜中天出红日。我有故人僧中雄,不远千里来诗筒。烦公问讯向何处,说法今留兜率宫。
呈枢密刘恭父。宋代。张孝祥。鼎席方虚望已隆,上游那得更烦公。敢言两镇成交契,自是孤根累化工。旧弼新开元帅府,闲官且领太平宫。归家净洗如椽笔,准拟燕然勒骏功。
河边水。明代。周是修。河边水,暮暮朝朝流不已。水流去去无回波,人生百年能几何。昨日英雄气如虎,今日凄凉一抔土。非不欲学伊与周,丰功盛烈夭同休。非不欲学巢与由,明月清风尘外游。穷通进退一有命,用舍谁能改前定。所以刘伶称达人,只愿长醉不愿醒。豪来挥笔颂酒德,俯观万物如浮萍。
古风其五十九。唐代。李白。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世途多翻覆。交道方险口。【山戏】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正月十四日小园偶坐。宋代。舒岳祥。天地元从雪后新,开帘闲坐看回春。谢公梦觉池生草,杜老羹成涧有芹。正是泰和嘉气象,好调寒暖养精神。花前不著多忧客,百舌何妨报事频。
感兴七首 其四。元代。陈高。缥缈浮图宫,俨若王者居。列徒二三千,僮仆数百馀。饱食被纨素,安坐谈空虚。秋来入租税,鞭朴耕田夫。不恤终岁苦,徵求尽锱铢。野人不敢怒,泣涕长欷歔。
清明节同高苗二学士扈驾谒山陵次韵。唐代。许彬。宝纛留行殿,肩舆到上方。明楼通御气,神道仰重光。柳拂千条翠,花熏百和香。回銮天已曙,鼓吹入云长。
比以拙诗戏调张籍不知作者已盈轴矣辄矣辄和。宋代。郑清之。展也虞朝遮绩熙,合修厥贡暨熊貍。兕容于野虽非地,豹泽其文似识时。毛革正须供有用,血牙安事杀为嬉。国侨惠政人谁犯,虎听多应谢子皮。
至和袷享三首。宋代。真宗。濡露降霜,永怀孝思。袷食谤斜,再闰之期。歌德咏功,八音播之。歆神惟始,灵其格兹。
敬和大人新年韵。宋代。洪咨夔。井渫得泉终必食,睽弧遇雨更须疑。毋庸伊尹要三聘,且学颜渊克四非。势去铁鞋无处觅,志亨金印有时累。梅花结子桃花发,烂漫春风醉典衣。
次欧阳少逸韵呈雪庭禅师。宋代。丘葵。苹婆影镂日华明,照见枝头果已成。却是南风有吟思,时将万叶作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