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仲秋日闻莺诗。元代。仇远。不待风霜剪碧林,柳阴忽见一梭金。似传西帝宸游信,空惹东窗梦觉心。暂辍笙歌聊试听,既无桃杏莫须吟。旧交燕子归何处,好倩宾鸿为嗣音。
《和西仲秋日闻莺诗》是宋代仇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待风霜剪碧林,
柳阴忽见一梭金。
似传西帝宸游信,
空惹东窗梦觉心。
暂辍笙歌聊试听,
既无桃杏莫须吟。
旧交燕子归何处,
好倩宾鸿为嗣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诗人在闻到莺鸟的歌声之后,感叹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鸟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过去的友谊的思念之情。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不待风霜剪碧林,柳阴忽见一梭金。”这里的“风霜”和“剪碧林”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而“柳阴”则是指柳树的阴影。接着,诗人听到了一阵莺鸟的歌声,用“一梭金”来形容莺鸟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美妙的音乐的赞叹和喜悦。
接下来的几句诗:“似传西帝宸游信,空惹东窗梦觉心。”表达了诗人听到莺鸟歌声时,联想到了远方的君王,使他空想起了一些美好的事物,同时也唤起了他内心深处的思念和感伤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暂辍笙歌聊试听,既无桃杏莫须吟。”诗人在听到莺鸟歌声后,暂时停止了自己的笙歌演奏,去聆听莺鸟的歌声。而“桃杏”则是指传统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人在没有桃花和杏花的季节,无法吟咏,因此才选择去欣赏莺鸟的歌声。
最后两句诗:“旧交燕子归何处,好倩宾鸿为嗣音。”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友谊和遥远的归乡之情的思念。诗人感叹旧交燕子已经飞回了何处,而自己却寄望于远方的宾鸿能够传来消息,延续友谊之音。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莺鸟歌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和旧日友谊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远方归乡和新的友谊的期盼。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僦舍。宋代。方岳。僦舍真如百漏船,一番风雨一骚然。从头避席遍迁坐,并手移书已绝编。叹息敢为三宿恋,支吾那得一囊钱。世间事更多如屋,聊复因循过目前。
重叹。宋代。董嗣杲。心知天地厌羁留,痴坐忘言不点头。活脱世间泥塑样,痴贻江表陆沉羞。思仙廨竹招苍凤,学老溪梅缚翠虬。岁晚说归何所待,厚颜安足耻时流。
题朱上林所赠钱舜举太白观瀑图后即还上林 其二。明代。王世贞。昔余赏朱生,飒爽埒李白。喉间白龙挂,宛若瀑布直。此图传李神,即呼朱亦得。急还其家儿,置汝高斋壁。好待寒月来,悠然想颜色。
偈颂六十五首。宋代。释普济。知之一字,众祸之门。杀人放火,活捉生擒。不是今日枢要,亦非上古典刑。与贼过梯了也,攻墙割壁何人。
初夏登北山。宋代。卫宗武。推篷数峰出,野色弄新晴。雷复阳初长,雪消山更青。岭坳孤塔露,木杪片云生。何日尘缘了,来寻猿鹤盟。
清平乐。清代。纳兰性德。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寿嵇川南母 其二。明代。王立道。翠槛红楼拂曙开,琼芝瑶蕊映金杯。方平遥向麻姑语,碧海扬尘今几回。
寄孟阳二首。明代。娄坚。炎蒸客路子如何,秋入庭兰阻啸歌。京口列营看射戟,石头荒刹共扪萝。画图层岭青岚出,诗句长江白浪多。纵道山川殊快意,不将离索饱经过。¤
题三余斋卷送钱掾还乡。明代。程本立。白门送客日已斜,车马塞路风吹沙。金印何须大如斗,锦城不如早还家。雨夜空庭惟木叶,雪晴深谷有梅花。三余斋中自足乐,闭门读书双鬓华。
题湛虚卷。明代。于谦。仰看星斗屋无椽,小住寰区八百年。兔挟冰轮澄性海,龙衔火炬照心田。卧云枕上何曾梦,卖药壶中别有天。门外红尘走车马,几人来此扣玄玄。
拟古宫词(七首)。明代。徐祯卿。君王无事日临戎,韎韐亲调白玉弓。千骑红袍齐扈跸,臂鹰遥出建章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