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

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朗读

《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如上人归问浙中友信,
何年驻锡下山中,即见匆匆又欲东。
燕去鸿来俱是客,云生月落不离空。
冷泉亭上参吟畅,飞雪若前哭老同。
方外友朋询近况,为言已作木鸡翁。

译文:
有位上人回来问浙中的友人消息,
不知何年住在山中,刚刚见面又匆匆欲东行。
燕去鸿来都是过客,云生月落始终离不开虚空。
在冷泉亭上尽情吟唱,飞雪仿佛在前方为老友哭泣。
远在外地的友人询问近况,告诉他已经变成一根木制的鸡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上人归来拜访友人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整首诗以浙中的友人信件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的开头,作者询问了友人何时离开山中,又迫不及待地想要东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行踪的好奇和对友情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用燕去鸿来和云生月落的描写形容友人的来去如客,表达了友人的身份都是过客,而友情却始终留在虚空中,意味着友谊的深远和无限延伸。

第三联的冷泉亭上参吟畅,飞雪若前哭老同,表现了作者在冷泉亭上吟唱时的心情畅快,仿佛眼前的飞雪也为了老友的离别而哭泣。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情更加深沉。

最后一联中,作者谈及了方外友朋询问近况,自称已经化作木鸡翁,以木鸡翁来比喻自己,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离开故土,与友人的交流变得稀少,感到自己已经变得孤寂无依。这里也让人产生思考,诗中的木鸡翁意味着作者在外地过着与友人难以联系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友谊的稀缺和珍贵。

整首诗运用了自然景物和比喻手法,通过描绘友人的来去和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冷泉亭、飞雪和木鸡翁等形象都具有象征意义,使得诗情更加深远、感人。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真挚情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柔情和对友情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朗读
()

猜你喜欢

六月执热思云泉,五峰参差如绀莲。修松杰柏上参天,老鹤栖唳哀猿悬。

嫦娥夜濯清冷渊,岩户晃白飞群仙。胡不往矣逃尘缘,散发赤脚临风前。

()

吾族英才常接迹,年来似晓星稀。子言日出喜能卮。

先兄元不死,儿白马良眉。

()
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
尺宅常朱那待酒,上池频饮自成丹。
楚祠花发呼舟去,禹穴云生倚杖看。
更有新春堪喜事,一村箫鼓祭蚕官。
()
贮雪成酥饤玉盘,劝郎抄取一匙餐。
金针指冷愁花冻,侍婢添香却夜寒。
()

聚首分婚冠,承家有别离。故园花落后,此地月圆时。

适远谁前料,临期子自思。湘船半乡邑,消息定能知。

()
斜月正当楼,香雾压城重。
起傍小兰行,花亦方大梦。
()
空阶雨声夜转急,壁疏窗破凄风入。
一灯嫋嫋吹欲灭,老生独傍书架立。
取书欲读辄复休,却行出门搔白头,市楼卖酒日千斛,众人皆乐君胡忧?
()

〔时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

()
蔓花露下凝碧,丛竹秋来老苍。
噪雀群争何事?ㄠ禽自啭清篁。
()

乱石拥山田。行遍凉沙不见泉。驱马独来林际寺,金仙。

也倦津梁尽日眠。

()

景萧索,迤<辶里>秋光渐老。隐隐残霞如黛扫,暮天阔烟水迢迢。数簇黄花

开烂漫,败叶儿渐零零乱飘。无聊,绿依依翠柳,满目荒芜衰草。

()
烟萝一径入僧寮,谁冒寒风共寂寥。
柏子满庭铺柳叶,月明人影在空条。
()

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

暗中谁擘口,閒里共鸣秋。

()

今日今时吾在兹,我兄我弟倘相思。
微官冷似支床石,去国情如失乳儿。
见惯浮云浑欲语,漫成诗句未须奇。

()

不画脩眉不易妆,箧中犹是主衣裳。起观疆宇皆周土,只有西山尚属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