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

五更朗读

《五更》是宋代诗人仇远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冷寂的五更时刻为背景,描绘了江南贫民在寒冬中艰难度日的景象。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更时分,天刚亮起,我在床上蜷缩,寒冷如铁。
江南地区贫穷的人很多,但更糟糕的是这场霜冻又带来了雪花。

诗意:
《五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晨五点的冷寂时刻,展现了江南冬季贫民所经历的苦难。诗人以寥寥数语,传达出贫困人民在严寒中度日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灾害对他们生活的进一步打击。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冬季困境和社会不公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无尽磨难的同情。

赏析:
《五更》以简洁朴实的语言,直接而贴切地描绘了江南贫民在冬季的困境。诗人运用了寒冷和霜冻的意象,通过寓意深远的形容词和形象的对比,将读者带入了贫民生活的残酷现实。被衾冷如铁一句,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在严寒中的痛苦感受,铁喻示了寒冷的刺骨感。江南贫者多,奈此霜加雪,这两句则深刻地揭示了贫民的生活困境,无论是天灾还是社会的不公,都使他们陷入更加艰难的处境。

这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贫民的生活现实,唤起人们对贫困和不公的关注。它以朴素的方式呈现了社会的冷酷和贫穷人民的困境,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公平和人道关怀的思考。同时,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营造了一种清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冬季五更时刻的寒冷和孤寂之感。

总之,仇远的《五更》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真实的描写,以及对贫困人民命运的关切,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独到洞察和对人道关怀的表达,使这首诗成为宋代诗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仇远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仇远朗读
()

猜你喜欢

莫笑灯檠二尺余,老来旧学要耘鉏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
本著儒冠那免此,可因吏牍顿抛渠?善和旧赐今犹在,剩采芸香辟蠹鱼。
()

世无识面仙者,或言飞过洞庭。
望斗气半空紫,冲秋霄一点青。

()

平明东阁下恩纶,兽铠鸾翿色色新。大内别开元帅府,传声侍女莫称臣。

()
游伏柏林下,食柏遂生香。
空知噬脐患,岂有周身防。
赤豹以尾死,猛虎以睛丧。
傥或益於用,捐躯死其常。
()
处处青山人不识,步步踏着此岩石。
妙妙妙妙不可言,可惜可惜大可惜。
()

一声笛破晴空烟,欲明不明五更天。树头残月白堕水,湖上晓山青入船。

风梵飘香落云外,波光拥棹来门前。四围皆雪失大地,徜徉绝顶疑游仙。

()

南枝先暖北枝寒,便领东风到世间。宝髻斜簪光照座,暗香终不似孤山。

()

银幡赐了敕观灯,次第风光满镐京。看到筵前鸠拂舞,九农春事已关情。

()

陶社刊诗匪钓名,序文弁首鬼神惊。发挥义蕴穷原委,寿世鸿篇匹论衡。

()
近清明。
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