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对紫薇花书感

山中对紫薇花书感朗读

《山中对紫薇花书感》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对紫薇花书感的情怀。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轻盈插向胆瓶中,
看到山林禁御同。
阁下天葩秋月黯,
楼头奎画晓云空。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诗人将紫薇花比作插在胆瓶中的美丽花朵。诗人在山中观赏着这些花朵,并感叹它们与山林的禁令相似,都在这片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在山林中,诗人看到天空中的秋月被这些花朵的美丽所黯淡,而楼顶上的云彩也逐渐消散。

高攀玉树扶斑白,
静扫苍苔拾堕红。
三十年前天上梦,
老来无泪洒西风。

诗人继续描绘自然景物,他认为自己像是攀爬着高耸的玉树,拨开白色的花朵,静静地扫除着苍苔,捡拾着凋落的花瓣。这些景象唤起了他三十年前的梦境,那时他还年轻,梦想着飞上天空。如今他已经年老,却再也没有泪水可以洒落,只能默默地面对西风的吹拂。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年老的感慨。描写紫薇花和山林的禁御,以及诗人攀爬玉树、扫除苍苔的动作,都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词以静谧的语调和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性,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马廷鸾朗读
()

猜你喜欢

谷旦占年喜得晴,春来无物不回生。日升旸谷冰初泮,星转苍龙木向荣。

斗米三钱书岁稔,遗蝗千尺见时平。风流只有梁园客,特寄新诗为写情。

()

溪沙白白树青青,溪上人家户半扃。渺漠寒云迷鸟道,瀰漫新水断凫汀。

长竿我欲来垂钓,短锸谁招去采苓。梦寐未能忘旧隐,抗颜尘俗愧山灵。

()

贤王有佳趣,词客独相过。园胜春披画,林芳鸟竞歌。

馀尊沾后渥,名朵赏来多。不尽清狂兴,其如候骑何。

()

吾生万事,沈思遍、都似今宵之月。只到圆时期便左,揉得愁成乱发。

此夜西园,故人东阁,迟我情偏切。冲泥无计,车轮腹转难歇。

()

梦杳海天外,心悲落叶前。多尤贻晚悔,长病托秋眠。

沉日照书阁,归潮起钓船。何须惊客鬓,潘岳二毛年。

()

乌台清要地,门户少曾开。
俗客无由入,诗人不惮来。
闲云行碧落,倦马卧苍苔。

()

乡里人归我未归,家书一纸寄阿谁。砚中滴泪浓磨墨,笔下伤心乱写诗。

梦到北堂惟母接,望穿南极只天知。此书莫向堂前读,灵爽如闻也痛悲。

()
拙者平生,不曾乞得天孙巧。
那回忝卮蜀车来,岂是齐卿小。
此膝不曾屈了。
更休文、腰难运掉。
()

公退萧閒闭息深,从来县谱用山阴。威棱少霁髯垂几,才韵频将笔捶琴。

取急卧家聊小憩,捧符还郡却幽寻。风流若把名香拟,堪作盈斤百和沉。

()

梨叶成阴杏子青,榴花相映可怜生。林深不见人家住,道上唯闻打麦声。

()

我愁不可拨,撩乱西山岑。援琴出高调,指冷难成音。

为谋日已拙,岁月日已侵。感此坐无言,涕泪飞秋襟。

()

望气开新麓,诛茅结草窝。水从方丈落,山似若耶多。

白发呦呦侣,青尊浩浩歌。洞门无俗事,长日挂鱼蓑。

()

晦叔坟荒草已陈,梦得墓湿土犹新。微之捐馆将一纪,

杓直归丘二十春。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

()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
鲁国先生殁,夷门吉士哀。
因谗君席远,时赙帝恩该。
寂寞蒿宫启,悠扬茜旐回。
昔贤皆不免,松下作寒灰。
()

黎公产岭表,宛若荆山璞。沉湎偕步兵,滑稽类方朔。

一官寄长安,十载卧玄阁。悠然太古民,相对忘寥廓。

()

水色风光近使君,浥尘轻雨逐车轮。
暂来不宿宜无恨,多少行春不到人。

()

不嫌既望月华偏,自是浮生见月怜。来岁不知何处看,百年能得几回圆。

倚阑凉思芙蓉露,满院秋风桂树烟。正是怀人情不极,一声归雁落尊前。

()

皇图尊中宅,江汉宗海水。万国若川奔,滔滔流不止。

列藩海岱表,作牧方千里。既奄伯禽封,亦践太公履。

()

枫叶下纷纷,扬舲独送君。天低星在树,江远水生云。

乡思因秋起,客愁怜袂分。西风折杨柳,忍向笛中闻。

()

长丰隐者年八十,种竹满林皆老苍。莫将翠玉轻裁管,留取长竿钓渭阳。

()
明发愁仍集,寒云又作屯。
悬知今定雨,正坐夜来暄。
便恐禾生耳,宁论容断魂。
山深更须入,闻有早梅村。
()

天上无蓝田,如何种白玉。帝居何有楼,何土亦何木。

神灵葆清虚,何为侈华缛。我欲古仙人,烧汞传丹箓。

()

秋湖皎皎月泠泠,听罢渔歌酒欲醒。
试问秦皇放船处,白云深锁佛头青。

()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

参差茅屋燕飞来,农事方兴社鼓催。斜日半山林影乱,杏花香里醉人回。

()
道人作喜每逢场,一束乌薪发电光。
便使樽前化红袖,不妨笑杀话旌阳。
()

道人别我三年久,丘壑胸中趣益真。更与风流能赋客,来寻憔悴负痾人。

明窗辨药分寒燥,清夜吟诗动鬼神。促膝方欢又分袂,别愁还与月痕新。

()

衔泪出郭门。
抚剑无人逵。
沙风暗塞起。

()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

笠瓢几度戒前程,老病人扶畏远征。尚冀裴休宽后命,弥惭慧远滥虚名。

花香已见多生愿,尘刹难忘此日情。沟壑未填终不负,山头猿鹤听分明。

()

淡月疏星天气凉,飞飞长似逐人忙。风高便入金鳌阁,雨暗还来绿野堂。

谁笑浮生同腐草,夜看青史借馀光。相逢若问行藏事,莫怨人间白昼长。

()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
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

今岁岭南不肯雪,年前花事已交残。怜公亲见寒梅落,又到黄河冷澹看。

()
午风清暑,过西湖隐约,曾游堤路。
云径烟扉人境绝,真是珠宫玄圃。
倦倚阑干,笑呼艇子,同入荷花去。
一杯相属,恍然身在何许。
()

败荷折蓼溪村景,黄叶青苔野老家。
赖有海棠相暖热,小春重放一番花。

()
劫火吹炎海水飞,九州同惴釜鱼危。
有时杜老泪盈把,终日颜回面忍饥。
今古滔滔无限事,乾坤纳纳竟何知。
便教强趁黄花约,终恐趑趄罚后期。
()
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
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余睡色。
城东泗水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
安得青丝络骏马,蹙踏飞波柳阴下。
()
京洛东游岁月深,相逢初喜解微吟,梦中助我生池草,别后同谁饮竹林。
文字承家怜女在,风流似舅慰人心。
便将格律传诸弟,王谢诸人无古今。
()

细雨黄花节,秋风竹叶杯。异乡谁送酒,何处更登台。

木落江云暮,天寒塞雁来。惟怜三径在,归去剪蒿莱。

()

帝恩耆德帅江东,铜虎分符锡我公。侍从暂辞仙殿秘,蕃宣聊拥使麾雄。

过吴衣锦誇乡曲,人越褰帷广听聪。莫恋湖山经岁住,早归黄阁亮天功。

()

一壶幽绿,爱松阴满地,蕊珠宫府。老鹤一声霜衬履,隔断人间尘土。月户云窗,石田瑶草,丹井飞龙虎。荼蘼花落,东风吹散红雨。春透紫髓琼浆,玻璃杯酒,滑泻蔷薇露。前度刘郎重到也,开尽碧桃无数。花外琵琶,柳边莺燕,玉佩摇金缕。三山何在,乘鸾便欲飞去。

()

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

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

()
待伴犹虚夜,羞明或遇朝。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
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
()

三尺吴钩两石弓,东还□□驾天风。当年擒虏寻常事,要继云台旧日功。

()

我爱卢家道子贤,悼亡之后只萧然。虎儿向我能求字,玉雪肌肤更可怜。

()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