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二首

感时二首朗读

《感时二首》是宋代陈著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悲愤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感时二首

国事如今到底输,
九天难叩哭穷途。
精忠无一郭中令,
异志居多刘寄奴。

经哨地空如大漠,
逃生山险甚飞狐。
回头钟鼎王侯宅,
今是谁人便豢刍。

诗意:

这首诗以悲愤之情描述了当时的国家形势。作者感叹国家的败亡,认为国家的命运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说国家的事情已经输得一无所有,即将走向绝望的穷途末路。在这个困境中,那些忠诚而坚贞的人如郭中令也不能改变什么,而那些怀有异志的人如刘寄奴则占据了主流。

作者通过描绘景象来表达他对国家现状的强烈感受。他说经过的哨所已经荒芜,宛如大漠一般,没有一点生气。逃难的道路充满险阻,比狡猾的狐狸还要难以逾越。回头看那些曾经繁华的钟鼎、王侯的宅邸,如今却成了豢养牲畜的地方。

赏析:

《感时二首》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困境的悲愤之情。这首诗在揭示国家衰败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通过对比忠诚和异志的人物形象,作者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批判。

诗中的景象描写生动鲜明,通过荒芜的哨所、险阻的山路和荒废的王侯宅邸等形象,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暗示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颓废,使读者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宋代社会的困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它既是对时代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陈著朗读
()

猜你喜欢

月色暗还明,邻家砧杵声。
有衣难寄还,无衣不关情。
冰合长沙渡,霜枯细柳营。
北征人未返,鸿雁又南征。
()
薜荔帷兮药作房,芳华底用浴兰汤。
倾城梳洗只招惎,且可随宜淡淡妆。
()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
旅雁声孤过旧林,相怀无处共论心。
眠云未负他年约,看雪难忘尽日吟。
江上信稀寒浪阔,竹边房掩夕阳深。
寂寥闲坐西窗下,空把馀情寄玉琴。
()

车马秋萧瑟,征途夜可怜。月光澄爽气,山影隔凉烟。

明灭渔村火,横斜野渡船。远天空极目,箕斗落峰前。

()
一夜催仙杖,悲声到九宸。
玉阶犹报晓,金殿不知春。
碧海无来使,青宫有旧臣。
华封曾未幸,应误祝尧人。
()

金粟庄前白雁翔,十年嶷嶷见诸郎。重来往事那堪赋,依旧当门杏叶黄。

()

蟠龙见首百峰收,神物依人出旷搜。日落春风鳞甲动,云归夜壑爪牙浮。

()

江上矗诸峰,奇观不易逢。波光濯翡翠,山色隐芙蓉。

野旷馀烟敛,川长积气冲。近窥龙虎丽,遥带凤凰重。

()

曾约愁猿使入林,蕨薇孤竹到于今。萧疏肯下岘山泪,淡宕徐闻贫女音。

兰茝何知媒鸟径,篪箫不隔沅江浔。芳州鹦鹉多文采,忍向归乡听虎吟。

()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

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

()
宿草遂如许,吾谁作九原。
堂堂那有此,凛凛尚能存。
日落松风迥,天清霜气暄。
百年知己泪,洒尽欲何言。
()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
()
野步上西门,宽平又一村。
疏篱围古井,密树拥高坟。
家有田园乐,氓知守令尊。
因思兴废事,变灭似秋云。
()
夜宿梅坛境,山寒万籁空。
无才供吏隐,有梦忆仙翁。
石齿含残雪,松髯奋急风。
灶烟如可舐,跨鹤问鸿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