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季桐庐。宋代。方岳。一湖寒渌记传杯,三见孤山雪底梅。脱我素冠惟骨在,听君清话得眉开。底须政事喧京辇,例合诗人管钓台。债县近来那可向,江山虽美盍归来。
《寄别季桐庐》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所能分析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传杯时,我记得湖水寒冷而清澈,
三次看到孤山上雪覆盖的梅花。
虽然我已经褪去了华丽的冠冕,只留下光秃的头颅,
但听到你清脆的言语,我的眉毛也展开了笑意。
尽管政务纷扰喧嚣于京城的辇车之间,
但例外地,诗人却管理着宁静的钓台。
债务缠身的县城近来何其难以离去,
尽管江山美丽,但为何不归去呢?
诗意: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感叹。诗中运用了对湖水、雪景和梅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寒冷与清澈,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诗人自称脱去了俗世的华丽,只剩下光秃的头颅,但当听到友人清脆的语言时,他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眉开眼笑。然而,诗人又提到了政务纷扰的京城和自己管理的宁静钓台,暗示了现实中的繁杂和诗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提到了债务缠身的县城,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归乡的渴望。
赏析:
《寄别季桐庐》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感情和思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离别和现实困扰与自然界的美景相对照,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对比也凸显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冲突。诗词的意境清新、含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思想情感的交融,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上清宫。宋代。范成大。历井扪参兴未阑,丹梯通处更跻攀。冥蒙蜀道一云气,破碎岷山千髻鬟。但觉星辰垂地上,不知风雨满人间。蜗牛两角犹如梦,更说纷纷触与蛮。
解红·百戏罢。五代。和凝。百戏罢,五音清,解红一曲新教成。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1]枝名。
约特进河东相公元枢河南相公游菁山观梅用前韵重赋五绝 其五。宋代。葛胜仲。春醪香旨约同尝,玉雪花多独此疆。敢请对花同烂醉,拟将酒债典衣偿。
和钱未斋所寄续赋榴子诗。明代。徐庸。大钧生物有奇功,润泽吹嘘雨又风。榴子桂花今古事,一枝要比五枝红。
过青阳齐丘旧隐。南北朝。周南。 旧学从横术已精,不妨高卧且辞荣。可怜三别秦淮路,不得终南处士名。
化前题壁。宋代。释顿悟。精神若还天,肉骨又还上。上下都还了,此身元是主。惟有一点云,不散还不聚。从然却还来,未脱寻常母。若更善修日,西方是吾祖。
感事二事 其二。宋代。张嵲。投身螭魅域,宁免众鬼欺。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从以众妖鸟,纷披鸣树枝。训狐当傍叫,破獍随后啼。斯须哭土枭,次第嘷狐狸。睢盱恣陵傲,踸踔争新奇。变态遂百出,殽然当此时。胡为乃历兹,侧伫成
宁寿寺劭农登慈氏阁和李诚之柱间韵。宋代。李曾伯。持酒殷勤问尔农,忧时同此原年丰。他箱欲致崇墉积,耒耜宜加旷土功。水北有田均夜雨,岭南无地不春风。吾皇德化形扶杖,亲见儿嬉七十翁。
寓延津夜起天霁北望东彭太保。明代。边贡。月明风静雨初收,一鹗横空万里秋。四海苍生正翘首,秀峰岩下莫迟留。
度韩侯岭。清代。慕昌溎。径仄劳车马,崎岖鸟道蟠。高皇无寸土,孤岭尚名韩。风劲汾流急,峰尖石剑攒。何须凌绝顶,转恐下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