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逊子架阁饷江茶

刘逊子架阁饷江茶朗读

《刘逊子架阁饷江茶》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琵琶亭下春寒夜,
湿尽青衫竟为谁。
江草江花恨何极,
雪瓯如此却无诗。

诗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中的凄凉和无奈的诗词。诗人在琵琶亭下度过了一个寒冷的春夜,他的青衫湿透了,但他不知道为了谁而湿透。江中的草和花似乎也有着无尽的怨恨,而他却无法用诗言表达。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夜晚的琵琶亭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春夜的凄凉和孤寂。诗人的青衫湿透了,这可能是他在夜晚行走时被春雨淋湿,但他却不知道自己为了谁而湿透。这种无法知晓的感受增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诗中提到的江草和江花恨何极,暗示着一种无尽的怨恨情绪,似乎是对于春夜的寒冷和孤寂的抱怨。然而,尽管诗人的情感如此澎湃,他却无法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的心境如同一片空白,没有能写下的诗句。

整首诗词以春夜的凄凉和无奈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感受和情绪,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力。这种情感的表达呈现了一种深邃的意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和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方岳朗读
()

猜你喜欢

愁思横江不易堪,恶风终日自西南。逐臣那有回天力,请谢蜚廉亦未甘。

()

犹疑绿萼花微甚。难与青莲并。
青莲朵朵是天人。又向天人想见、洛阳春。
多情素质尘生步。况被潘妃污。

()

鸿才岂得久淹沉,国士何人为赏音。漫抱朱弦弹别鹤,閒调白羽落飞禽。

昂藏自是封侯骨,慷慨常悬报主心。宝剑十年犹未试,匣中夜夜作龙吟。

()

昭回云汉九天横,冠带彬彬尽俊英。
梁国有珠光照乘,赵人怀璧价连城。
道山邃处分群彦,文律持来考正声。

()

东阙年年曲宴颁,御尊宣劝醉春寒。衮衣密似魁三象,阁道高于蜀五盘。

一气已从调鼎顺,八方今比覆盂安。君王礼貌超前古,辅弼须铭座右看。

()

孤亭风雨长苍苔,山似飞凰拥翠来。世事寻常归荷锸,不妨潦倒日衔杯。

()
对梅日一醉,无酒如梅何。
尘世独醒人,卑之毋甚高。
()

夜雨朝晴花睡馀,海棠倾国万花无。馆娃一样三千女,露滴燕脂洗面初。

()

丁卯同年七十人,回头五十正嘉春。沉沉海屋添筹算,耿耿长庚映昊旻。

已见锦堂称寿俊,况兼青史传名臣。千峰不隔南飞鹤,一盏遥飞贺诞辰。

()

骑鲸仙人海上归,至今草木犹清厓。
千山落日送樵笛,万里长风吹客衣。
春空蛾眉浮翠黛,夜光犀渚沉珠玑。

()

藤树密重重,灵蕉带雨浓。何人曾梦鹿,此地旧潜龙。

云气终朝幻,泉源一脉钟。神来无殿宇,山半绿苔封。

()

客程遥指建溪行,要踏东风看幔亭。君去莫嫌春色晚,落花一路水苔青。

()

百花洲上姑苏台,吴王宴时花正开。半空画烛西子醉,三更铁甲东门来。

吴波渺渺吴山簇,不见娇嚬倚阑曲。丹枫落月怨啼乌,碧草东风惊走鹿。

()
红蓼丹枫一色秋,楚云吴水共悠悠。
人间万事西风过,惟有沧江日夜流。
()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

养贤列鼎手自烹,燮调元化和如羹。马蹄一蹙燕地裂,毡裘尚拂阴山雪。

将军表请愿出师,壮士挥戈惟恐迟。武成才试二三策,黍离已见闵周诗。

()

吏部何缘到海涯,耽奇还此问三车。忽看坞里长生木,遥忆尊前顷刻花。

瘗镜山头淹日月,留衣亭子驻烟霞。千秋远地谁堪话,玉峡溪边有汉槎。

()
小潇湘。
正天影倒碧,波面容光。
水仙朝罢,间列绿盖红幢。
吹风细雨,荡十顷、浥浥清香。
()
寒鸿高,仙露满。
秋入银河清浅。
逢好客,且开眉。
盛年能几时。
()

鸳鸯枕上云堆绿。兰膏微润知新沐。开帐对华灯。见郎双眼明。
锦衾香馥郁。槛竹敲寒玉。何物最无情。晓鸡咿喔声。

()

拔剑拂衣舞,虹光淩斗牛。天高沧海阔,四望心悠悠。

昨朝丹凤云中出,口衔天书光五色。圣朝宵旰急求贤,特起前年金榜客。

()

神君管领金天岳,坐对三峰看未足。公余喜共客登临,恰我西行来不速。

樱笋厨开浴佛时,暂辍放衙事休沐。灏灵宫殿访碑行,清白园林对床宿。

()
永平昔全盛,旧学尊五更。
异哉趋舍缪,眩眼车服荣。
恭惟自孔氏,时止亦时行。
心泰无不足,外内谁重轻。
()
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
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
()

秋菊粲真色,落若千金卮。对此好时序,馨香散幽奇。

烂漫在伊昔,邂逅不可期。吾来倦逢迎,玄黄马常驰。

()

仲月景气佳,东林一登历。中有故人诗,凄凉在高壁。

精思长悬世,音容已归寂。墨泽传洒馀,磨灭亲翰迹。

()
共坐石上苔,坐久溪阴转。
峰外晚林稠,山腹晴云散。
()

单君昔佐吾乡幕,垂去还如到郡初。今日都门重晤语,筐中惟贮古人书。

()

结庐人境外,隔水见精庐。花亚樽中酒,云生架上书。

山空闻唳鹤,溪静见游鱼。高卧羲皇上,北宪恒晏如。

()
指途清溪里,左右唯深林。
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
百步凿新径,各年开旧池。
值此盈月雨,川流漭溟瀰。
芜深草色碧,杂卉华众枝。
鲂潜警夜跃,鹭起冲晨飞。
()

璿霄转斗车,春意逼梅花。
熟寐侵街鼓,闲情到酒家。
晴阳浮地末,寒色敛天涯。

()

马前山色连天起,竹外溪声动地来。
试过溪桥访山寺,清风为我拂尘埃。

()

钟山何奏歌,降下西王母。圭海何泛舟,载来介寿酒。

酒果献奇珍,金桃盘上有。酒后报加餐,饭熟胡麻久。

()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
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
碧碪度韵,银床飘叶。
()
浓绿涨千林,征鞍东去。
十日祁阳为君住。
几回清唱,飞尽海棠红雨。
人生当适意、何良苦。
()

飞飞梁间燕,可怜日将雏。雄雌更出入,群儿恣喧呼。

城南虫蚁少,苔花济馀餔。皇皇往求之,似畏西日徂。

()

律法如何我不知,赖君指导作师资。天涯旧雨忌之久,客岁新吟寄所思。

晓露乍收红药砌,纤埃净拂碧松枝。诗心静细工夫到,牛耳骚坛更让谁。

()

一掬终天恨,千年苦海深。蓼莪曾有句,宁了古人心。

()
元禩临朝日,群贤辅政辰。
孤臣起南国,再命入洪钧。
雨露恩弥渥,涓埃报未因。
守藩垂老恨,无路从灵輴。
()
已行更为玉泉留,好景烦公杰句收。
紫帽峰前双鹭下,几多清兴满沧洲。
()
紫微深处着招提,古迹名臣事两寄。
宣子画由高庙治,越王心有孝宗知。
万竿玉立春来早,六角池深月上迟。
禅定十年帘不卷,不知门外几盘棋。
()

宫树花飞尽绿阴,陆离红映掖垣深。仙妆露洗羞涂额,国色天成笑捧心。

池上紫薇元并植,风前黄蝶敢相寻。锦亭烂熳金尊赏,消得玄晖一句吟。

()

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
我歌君当和,我酌君勿辞。
艳艳庭下菊,与君吟绕之。

()

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烟。青娥一行十二仙,

欲笑不笑桃花然。碧窗弄娇梳洗晚,户外不知银汉转。

()

汀洲千里芳,朝云万里色。悠然在天隅,之子去安极。

春潭无与窥,秋台谁共陟。不见一佳人,徒望西飞翼。

()

生寡糜禄情,不复就羁绁。曝衣记蚤秋,置酒陶嘉节。

曲无二八舞,味荐水羞洁。轻纨怯迅飙,明烛欺初月。

()
尧舜桀纣皆腐骨,王侯蝼螘同丘墟。
麦苗覆块鸠唤雨,常恨无人同荷锄。
()
攻城来下惜先分,一旦家邦属四邻。
徒逞威强称智伯,不知权变是愚人。
()

文字垂青史,瞻容起后思。一生金鉴录,千载曲江祠。

风度曾闻昔,衣冠今若兹。迂愚初入仕,忠荩定公期。

()

几年来瘴外,此夜宿溪中。
照枕残鸡月,吹灯落叶风。
庐循犹伪国,杨仆已衰翁。

()
屴崱峰头万丈梯,上方高与白云齐。
青山尽处海门阔,红日上来天宇低。
()
近水人家自是奇,水成湾处各开扉。
波光一片青铜镜,无数文禽照影飞。
()

瘦年前度,喜冬暄、回暖春风催律。小试灯屏围绛蜡,照遍梅花如雪。

白发庞眉,儿童指点,卌载填词客。斯人犹在,东方游戏还剧。

()
未到山前骑马回。
风吹雨打已无梅。
共谁消遣两三杯。
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
()
濒海数十里,饥民及万家。
雨多忧坏麦,春好忍看花。
凿浅疏田水,占晴视晚霞。
老农如鬼瘦,不住作生涯。
()

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尝叹晋郊无乞籴,

岂忘吴俗共分忧。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

镫暗香销四十年,不妨破屋带林泉。西山之薇汨罗水,便是《招魂》第一篇。

()

故人遗我湘江管,花纹斑驳琅玕满。五儿分取作真书,女仿曹娥花露盥。

我日临池学擘窠,伯英弟子草书多。安得吴兴真紫颖,千枝挥洒换群鹅。

()

达板偷从宵半过,筝琵丝竹响偏多。不知百丈冰山底,谁制齐梁子夜歌。

()

少年驰逐燕齐郊,身骑骏马如腾蛟。耳后生风鼻出火,大呼讨来飞鸣

()

妙墨淋漓湿未乾,山光林影翠成团。渠家高馆偏多趣,北苑南宫绕座看。

()
一泓天水染朱衣,生怕红埃透日飞。
急整离离苍玉佩,晓云光里渡河归。
()

塞北穷冬候,无风也自寒。楼高窥朔漠,无事莫凭阑。

()

新烟一抹起茆茨,翠柳千门映酒旗。此日断魂当客路,谁家溅泪有花枝。

等閒行役轻坟墓,忽漫逢春感岁时。日暮满帆风猎猎,萧然双鬓不禁吹。

()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