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

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朗读

《和郑巽坡咏菊并见寄韵二首》是宋代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转蓬又是几三秋,
转蓬指的是蒲草,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几三秋表示经过了几个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

客里常宜视鼎羞。
视鼎羞意味着看到鼎器(古代用于煮饭的大锅)会感到羞愧,这里暗示着作者身处贫困之中。

岭首舍梅无所有,
岭首指的是山脚下,舍梅表示放弃了梅花。无所有表示一无所有,暗示作者贫困潦倒。

衡阳断雁寄何由。
衡阳是地名,断雁寄指的是断送了寄托心情的信鸟。何由意味着无从传递,无从倾诉。

凄凉陈迹几年事,
凄凉指的是悲凉,陈迹指的是过去的痕迹。几年事表示长久以来的遭遇和经历。

缱绻高情一夕留。
缱绻高情暗示着作者的深情厚意,一夕留表示瞬间的停留。

圣代断无车盖禁,
圣代指的是古代封建社会,车盖禁指的是禁止普通百姓使用华丽车辆的政策。断无表示丧失了,这里指作者无法享受到尊贵的待遇。

诗筒毋惜到南州。
诗筒表示装载诗篇的容器,毋惜到南州表示毫不吝惜地送到南方。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不顾一切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以贫困的身世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悲凉和无奈之情。诗中通过转蓬、视鼎羞、舍梅、断雁寄等意象,描绘了作者身处逆境的困顿和无法传递心情的无奈。然而,诗中又透露出作者高情厚意和对诗歌的执着,表达了他不屈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决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创作的诗篇的珍视和不遗余力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承诺。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象的运用,将作者的心境和思想传达给读者,引起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人生遭遇的思考和对艺术创作的坚守,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怜君不出院,结夏与僧同。
阴竹行廊远,香花掩殿空。
饭分斋钵里,书寄藏函中。

()

病馀蒲柳惧先秋,妄想仙人十二楼。好住名山煮白石,他年因子问丹丘。

()

青青芙蓉峰,可望不可招。我本山中人,因之忆归樵。

朝朝看山五云上,划见长江落危嶂。黄公滩险昔所闻,白沙祠古今谁访。

()

江岸溪桥绿似匀,一枝烟里送行新。正堪对酒听黄鸟,无那当春别故人。

()
轻裘骏马金泉路,默数新春又九年。
风景不殊人自老。
忽惊作梦到临川。
()

伊余本是胡为者,采蕈锄茶在穷野。偶披蓑笠事空王,

馀力为文拟何谢。少年心在青云端,知音满地皆龙鸾。

()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

年年客里度青春,行役劳劳二百程。白发未酬平日志,青山似有故人情。

老成已觉晨星少,人事还随晓日生。莫怪春山风雨恶,烟蓑曾有子陵耕。

()

宝殿金门玉锁。要看搜寻云朵。无影钥匙儿,便把转关剔过。剔过。剔过。自是无升无堕。

()

北庭都护各分符,戎索开成益地图。钻汗已除留赞普,判铨流外列簪裾。

()
大都春色三分耳,能得眉头几度开。
见说东家酒初熟,不论今雨也须来。
()

姜桓彭虫溷寺貂,独孤香饭迎女猫。大呼巫觋沈邺豹,烂煮轩辕赐土枭。

林荫夸父已得日,河分王亥不如鳐。唐珏无翼衔燕土,鲍焦有齿累蠡瓢。

()
雨余翠袖琼肤润。
一枝想像伤春困。
老眼见花时。
惜花心未衰。
()

天台先生有山癖,卧起无山朝不食。几年骑马听朝鸡,磊磈诸峰拄胸臆。

陈生受意不受辞,竟拈秃笔为扫之。既安楼观对奇石,复著梁栈横清漪。

()

萧寺同游五十年,京华一笑两茫然。流光如此可复几,朋辈到今谁更贤。

旧业斋房闻再整,新祠蘋藻亦粗涓。临岐不尽追攀意,总在斜湾落照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