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即事。宋代。李曾伯。每测南方候,时惊北客心。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近来知节适,不怕瘴烟侵。
《桂林即事》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桂林的景色和气候变化,表达了南方的季节与北方客人的心情之间的反差。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桂林即事
每测南方候,时惊北客心。
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
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
近来知节适,不怕瘴烟侵。
诗意:
这首诗以桂林的气候变化为主题,表达了北方客人在南方旅行时的感受和心情。诗人写到冬天时很少有候鸟飞过,而到了三月却能听到蛩蛩的声音。夏天时槐树的炎热常常延续到正午,而梅花雨却不等到壬月(农历九月)。然而,近来南方的节气适宜,北方客人不再害怕瘴烟的侵袭。
赏析:
《桂林即事》通过对桂林气候的描绘,展示了南方与北方在季节上的差异。北方客人来到南方,对南方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感到惊奇。诗中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对雁、蛩、槐树和梅花雨的描绘,展示了南方的春夏之美。诗人通过描述南方的气候特点,表达了对南方温暖气候的向往和羡慕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近来南方的气候适宜,南方的环境没有被瘴烟所侵袭,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桂林气候变化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南方自然环境的喜爱。这首诗通过具体描写,将读者带入桂林的美丽景色中,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病间寄郡中文士。唐代。许浑。卢橘含花处处香,老人依旧卧清漳。心同客舍惊秋早,迹似僧斋厌夜长。风卷翠帘琴自响,露凝朱阁簟先凉。明朝欲醉文中彦,犹觉吟声带越乡。
效八音体送李状元一初提学浙江。元代。周巽。金闺早通籍,石渠待校书。丝纶阁中客,竹简犹卷舒。匏瓜岂终系,土宇今晏如。革化自君始,木铎扬名誉。
竹。清代。胤禛。绿染竿竿润,青笼个个阴。节高寒愈劲,气洁暑难侵。密雨惊龙起,清风引凤吟。幸邀君子号,为尔解虚心。
山园见梅用前韵柬雪湖。明代。谢迁。山雪初晴欲暮年,蚤梅花共雪纷然。茅亭佳景新成趣,纸帐清香旧有缘。白鹤步虚檐外月,素娥妆倩洞中天。赏心应有凌寒客,杖履来过野兴便。
感兴七首 其七。元代。陈高。悲风西北来,树木声萧萧。蟋蟀鸣四壁,鸿雁飞层霄。时光忽已异,四序如更徭。人生无百年,转瞩朱颜凋。胡不崇明德,早使勋业昭。空悲千载下,身死名寂寥。
赠李德载。宋代。张耒。男儿当读五车书,辍业应须盖棺日。人生事业要强学,譬彼欲耕须逮湿。李郎落落奇丈夫,美玉应须作圭壁。请将便腹包五车,汲汲讲摩如故疾。
东归题屋壁。唐代。徐夤。尘埃归去五湖东,还是衡门一亩宫。旧业旋从征赋失,故人多逐乱离空。因悲尽室如悬罄,却拟携家学转蓬。见说武王天上梦,无情曾与傅岩通。
吊宋渔夫先生四首 其一。清代。张一鸣。今日去年一樽酒,不堪回首醉和春。飘零如我无家国,太息难为后死人。
次前韵谢王主簿二首。宋代。项安世。南州高士到湘州,山鬼湘娥暮暮愁。行世头颅浑欲老,贺天胸次未经酬。搜残风月三千界,吟破江湖九十洲。谁报玉皇香案道,早将关放石渠休。
病起言怀三首 其三。元代。梁寅。山中日习惟疏懒,秋草连扉客少过。灌圃何因分远涧,入林偏厌长垂萝。移居瞰水心期遂,携友窥岩兴每多。喜似閒僧思方寂,楚山千嶂涌苍波。
主人忽来夹径修篱。南北朝。邹浩。疏篱诘曲巧依山,洞彻柴门气象还。恩释羁留应有日,故先通路指乡关。
送泰宁陈侯被诏驰驿还都。明代。欧大任。龙骧百万寄戎机,六传飞扬北上时。路远风雷惊鼓角,江清鱼鸟识旌旗。洛师已报功宗礼,鲁颂今歌燕喜诗。云暖日高貂冕入,未央前殿望罘罳。
和梅花百咏诗 其六十二 胭脂梅。明代。王夫之。红蓝染髓换霜肤,血滴灵芸凝玉壶。莫讶施朱教太赤,入时学得牡丹图。
次韵和师稷清明怀乡之什 其三。南北朝。邹浩。天路幽禽暖颉颃,芝兰抽砌叶初长。自怜骨立风光里,勉向原头泣奉尝。
将使有诗欲移具相邀到双溪因次韵。宋代。王炎。缅思花下饮,岁月易侵寻。人老今华发,春深半绿阴。挥毫来妙语,移具有佳音。草木生光彩,青藜肯下临。
山行赠野叟。宋代。陆游。垂白衰翁住道边,突间犹喜续炊烟。壁如龟筴难占卜,瓦似鱼鳞不接连。幼学及时儿识字,官租先众吏无权。与君俱长宣和日,握手相看一怅然!
安期尔何人,得非鲁连徒。却秦入东海,传为列仙儒。
朝与青童游,暮归紫府居。锵锵白凤皇,侍从随仙舆。
题所居曰海日楼终日盘桓不出一室每诵陶公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之句千载同情有如接席意之所会即事为诗 其三。清代。沈曾植。安期尔何人,得非鲁连徒。却秦入东海,传为列仙儒。朝与青童游,暮归紫府居。锵锵白凤皇,侍从随仙舆。辟谷亦何为,食薇不愿余。披发下大荒,冥搜宛委书。云气閟徐市,岳图付仲舒。谁言齐士怪,正笑田横愚。南史简不存,长怀一嗟吁。
玄洲十咏寄张贞居 其十 隐居松。元代。赵孟頫。真人昔住世,所至树以松。当知千岁下,遗子以清风。
和游尧臣劝农韵。宋代。王炎。传呼稳凭筍舆行,喜见漫山麦浪平。道上老农皆好语,年来瘦地有新耕。草深黄犊阳坡暖,雨过青蒲野水生。桃李阴中春事好,田家鸡犬亦欢声。
寄昭应王丞。唐代。杨巨源。武皇金辂辗香尘,每岁朝元及此辰。光动泉心初浴日,气蒸山腹总成春。讴歌已入云韶曲,词赋方归侍从臣。瑞霭朝朝犹望幸,天教赤县有诗人。
正月十三日过邓师契邂逅伯山在焉师契置酒因。宋代。赵蕃。竹已连梢种,梅应带蒂栽。因留看书帖,更辱倒尊罍。胜士亦俱集,好怀端为开。春风不拘束,两鬓自摧颓。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宋代。苏轼。公退清闲如致仕,酒余欢适似还乡。不妨更有安心病,卧看萦帘一炷香。心有何求遣病安,年来古井不生澜。只愁戏瓦闲童子,却作泠泠一水看。小阁低窗卧晏温,了然非默亦非言。维摩示病吾真病,谁识东坡不二门。
对梅。宋代。韩元吉。吏事纷俗语,新诗因难成。朝来见梅花,诗兴还自生。江头十日雨,云色开小晴。高山带微雪,北客眼为明。应怜此花开,与雪犹争衡。天公翦六出,未敌枝上英。萧然北窗下,冰壶看斜横。坐想南山中,晚风千树清。平生一尊酒,肯为桃李倾。幽香莫零落,送我扁舟行。
途中寄县斋诸士子。宋代。韦骧。花发蒙亭画景舒,浩歌应叹食无鱼。灵岩恨不同真赏,且把新诗慰子居。
古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虽出于好功名者之言闲。宋代。陆游。归志初谐老遽催,良辰常与病俱来。酒虽已熟恨无菊,雪苦不成空见梅。朋旧乖离心每折,山川悠邈首频回。人生败意无穷达,莫厌相逢笑口开。
步虚。宋代。陆游。一瓢小如茧,芳醪溢其中,醉此一市人,吾瓢故无穷。不言术神奇,要是心广大;觞豆有德色,笑子乃尔隘。岳阳楼中横笛声,分明为子说长生。金丹养成不自服,度尽世人朝玉京。
题水月寺寒秀轩。宋代。杨万里。小寺深门一迳斜,绕身萦面总烟霞。低低檐入低低树,小小盆盛小小花。经藏中间看佛尽,竹林外面是人家。山僧笑道知侬渴,其实迎宾例沦茶。
感讽五首。唐代。李贺。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星尽四方高,万物知天曙。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国路。晓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语。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胡夫人出尘庵诗四首 其三。宋代。周紫芝。当日飞升云路赊,夫人原属旧仙家。莫将林下能诗女,轻比神仙萼绿华。
临江仙。元代。蒲道源。健笔兴来挥乐府,无愁可到眉头。可怜郊岛两诗囚。枯肠徒自恼,*汗只供羞。我欲与君追李白,神游共访丹丘。千金不惜翠云裘。呼儿多换酒,一醉万缘休。
王际明以藤枕见贻拈韵答之和坡翁琴枕。明代。李之世。七尺匡床置草屋,展开冰簟蕲州竹。副以万州细藤枕,一生閒具亦云足。朝来解带倦将迎,重衫脱下汗如漉。凭君相引入华胥,钧天一鼓双门曲。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宋代。黄庭坚。老师身今七十六,老师心亦七十六。梦中沈却大法船,文殊顿足普贤哭。
壮士歌。清代。洪亮吉。七尺刀,八尺鞍。壮士歌,悲陈安。啾啾唧唧,天阴雨黑。伏兵邀我西,飞骑追我北。班骓无声草间匿。嗟嗟见入不见出。西流水,东流河。壮士歌,奈尔何。
银床滑簟,碧阴阴秋水。昨夜簪头喜蛛缒。算青溪、红板艳粉浓蛾,娘尤小,第一南朝殊丽。
江潮轻打桨,船近枞阳,恰恰乔公旧乡里。匿笑语檀奴,斗帐樱桃,祝蜥蜴、早添怀里。
洞仙歌 龙理侯纳姬秦淮词以赠之。清代。陈维崧。银床滑簟,碧阴阴秋水。昨夜簪头喜蛛缒。算青溪、红板艳粉浓蛾,娘尤小,第一南朝殊丽。江潮轻打桨,船近枞阳,恰恰乔公旧乡里。匿笑语檀奴,斗帐樱桃,祝蜥蜴、早添怀里。也不枉人间唤乘龙,看紫贝霞绡,海天无二。
别方子公。明代。袁宏道。霜天客病难,何况千里去。空囊唯败锥,饥程如何度。客店指煤烟,穷乌啄冰树。丁丁羸马铃,终夜相伴住。怀刺二十载,毕竟无一遇。泻泪忆黄金,相仇复何故。聪明百倍人,百算百成误。日日扶摇风,不肯吹飞絮。天高画戟门,谁是思深处。
月卿大师以书抵予言到自永嘉今将还杭因索诗。宋代。强至。京洛多年作意游,撇然归思满林丘。尘衣才洗吴中水,吟锡还寻海畔州。独夜挥弦泣山鬼,几旬谈妙动藩侯。孤云高迹真无定,又理轻装买客舟。
哭潘孟与 其六。明代。李之世。宋代流泉今好在,井飘金粟古龙湫。当年载酒俱陈迹,此际凭谁续胜游。夜竹一痕深有露,渚莲数片不禁秋。空留醉笔题岩石,无复羊何共唱酬。
赠峡山清伦师。宋代。释简长。褰衣汲灵水,混涤巾履尘。烟霭霁杉竹,澄凝此心神。高僧洒真雨,泽彼寒草春。华月寫空印,清霜肃斋身。犹言振金策,归作耶溪邻。
题王叔明破窗风雨图。元代。宇文公谅。刘郎读书如学仙,朝不出户夜不眠。时闻破窗风雨夜,正是澄心对圣贤。苕溪王子图景象,敬亭山色青连天。执经念子最清苦,亹亹论道心相传。鸡鸣喈喈天欲曙,疏棂萧飒寒声度。庭前漂麦总不知,屋上捲茅宁复顾。人生穷达那可知,玉堂金马自有期。青藜他日夜相访,却忆破窗风雨时。
浮亭风雨夜集忆郑二宣。明代。林鸿。 天涯此别意何穷,一片愁心万里同。明镜晓霜惊白发,浮亭秋雨梦青枫。书回绝岛孤帆远,门掩寒塘旧业空。说着登临多感慨,一缄封泪寄南鸿。
赤冈头望远山作。宋代。朱熹。晓起清江弄小舟,晚风吹过赤冈头。远峰自作脩眉敛,万里那知客子愁。
阳朔山。宋代。宋咸。独起独高雄入汉,相耀相映翠成堆。若非群玉崑西至,即是三峰海上来。疑有洞天通日月,绝无樵路到尘埃。如何得似巨灵手,擘向天家对凤台。
致政少卿邵公挽辞三首。宋代。苏颂。江左推华胄,朝端挹老成。官登九寺贵,迹寄五湖清。治行当年立,家声继世荣。书林有贤杰,名德岂惭卿。
双溪潮水清。宋代。释居简。灭影双溪死便烧,年年枫落见清潮。浙江亭下晴翻雪,卷作浑涛怒不消。
二月二十日再锁宿四绝。宋代。刘克庄。上水船须寸寸挨,摩挲空腹愧非才。热瞒舍下痴儿女,道是先生视草来。
袖拂西风,临古道、行行且止。遥指处、故园三径,归程十里。老虹青红疏雨外,远山紫翠斜阳里。更澄江、万顷白鸥轻,天连水。铜花锈,貂裘敝。空负了,平生志。慨几多往事,昨非今是。仙沉腰围缘底瘦,愁潘鬓影今如许。有元龙、百尺最高楼,君来倚。
满江红 归故居答杨润之。元代。吴景奎。袖拂西风,临古道、行行且止。遥指处、故园三径,归程十里。老虹青红疏雨外,远山紫翠斜阳里。更澄江、万顷白鸥轻,天连水。铜花锈,貂裘敝。空负了,平生志。慨几多往事,昨非今是。仙沉腰围缘底瘦,愁潘鬓影今如许。有元龙、百尺最高楼,君来倚。
颐浩辩公寄莼菜瓜菹有别久不见渴心生尘之语因以为韵作绝句八首寄谢 其三。明代。顾清。寒瓜削成菹,入眼犹自绿。借问长安儿,此味还知不。
题吴山伍子胥庙。明代。解缙。朝驱下越坂,夕饭当吴门。停车吊古迹,霭霭林烟昏。青山海上来,势若游龙奔。星临斗牛域,气与东南吞。九折排怒涛,壮哉天地根。落日见海色,长风卷浮云。山椒载遗祠,兴废今犹存。香残吊木客,树古啼清猿。我来久沈抱,重此英烈魂。吁嗟属镂锋,置尔国士冤。峨峨姑苏台,荆棘晓露繁。深宫麋鹿游,此事谁能论。因之毛发竖,落叶秋纷纷。
元日山中寄同难诸老。明代。释函可。不恨投荒我独先,春风应满塞城边。相将半揖辞冰雪,莫忆寒云壑底眠。
送王南海二首。宋代。刘克庄。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蒍歌。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
送黎明府。宋代。戴复古。黄岩万家县,山海界民居。百里蜀中秀,一廉天下无。财多能办否,官满赋归欤。已作青云料,犹惊急急符。
孤山诗三首。宋代。释智圆。楼阁压危碧,山根疑有鳌。隔湖千嶂断,出水一峰高。岩冷秋空月,林清雪夜猱。伊余绝羁束,长得恣游遨。
秦楼月。宋代。黎廷瑞。醒人眼。一枝玉雪疏篱晚。疏篱晚。精神旷逸,风姿凝远。幽香零乱无人管。依依春恨天涯满。天涯满。霜城戍角,月楼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