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

自和朗读

《自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自和》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和
不夜城头著此亭,
东皇幻化一何神。
相将莲炬催芳夕,
来俾梅花作好春。
自腊月前尤可喜,
觉西风外已无尘。
衔枚晓奏鹅池捷,
为问和门有此人。

译文:
我自己在和平之地建造了这座亭子,
东皇幻化出了令人惊叹的景象。
我们彼此相伴,点燃莲花炬火,催促芳香的夜晚到来,
为了使梅花成为美好的春天而来。
自从腊月开始,我就感到非常高兴,
觉得西风外面已经没有尘埃了。
黎明时分,我带着梅花来到鹅池,
想问问和门,这座亭子是谁的杰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提到的亭子象征着诗人创造的和谐之地,不受外界的干扰。东皇的幻化象征着神奇的景象和令人惊叹的美景。

诗人在亭子中与友人相伴,点燃莲花炬火,期待美好的夜晚的到来,希望梅花能使春天更加美好。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诗人感到自腊月开始就非常高兴,觉得外界的尘埃已经消散,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在和平之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带着梅花来到鹅池,询问和门这座亭子的主人是谁。这或许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然之居的自豪,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环境与艺术创作的关联。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艺术创作和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呈现了一种积极向上、富有希望和向往的情绪,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枫桥先辈有风流,玉轴文池镇绮楼。山水大观凡八咏,人家乔木几千秋。

黄丝暗缝偏游蠹,白雪吴绫半织虬。俗眼灯前从古忌,贤孙随处好藏收。

()

珠箔因风起,飞蛾入最能。

不教人夜作,方便杀明灯。

()

旧宅无人住,荒墟有路歧。
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
白首衔杯处,青山荷锸时。

()

百尺楼开霄汉斜,气吞河岳万人家。夜寒星斗罗朱栱,日静烟霞护绛纱。

阁上图书藏二酉,空中鸾鹤驻三花。仙人总是楼居者,玉女凌风进紫霞。

()

未得桥开锁,去船难自由。
渚禽飞入竹,山叶下随流。
忽见秋风喜,还成早岁愁。

()

落木庵中卧老禅,寒河风雅笔如椽。垂来白发耽高隐,散尽黄金忆少年。

十亩秋茶新雨后,半山霜蕨夕阳边。开元天宝诗亡后,欲问人间寡和篇。

()
陈三立
倚海楼栏许养痾,田园挂梦领谁何。
药香断续鼠为伴,兵气沉浮鸟不歌。
自警痴怀虞夏没,犹擎大句杜韩多。
至人息踵滋灵液,宛挺孤松悦涧阿。
()
三秋湖舫话离群,百里还家傍海云。
今日耶溪秋信至,抽残荷叶未逢君。
()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

閤门传诏山人拜,清晓蓬莱望彩霞。
布褐朝天才赴阙,蒲帆带雨又还家。
沈侯咏罢楼沉月,婺女妆残庙掩花。

()

休说人间有陆沈,一樽闲待月明斟。时来不怕沧溟阔,

道大却忧潢潦深。白首钓鱼应是分,青云干禄已无心。

()

西都词赋见才豪,此日风尘揽佩刀。吴楚地当瓜步拆,东南山拥秣陵高。

潮边春草吟骚客,城上秋云对法曹。六代繁华应涕泪,况堪天地战争劳。

()

客舍萧条乱草侵,夹旬风雨昼常阴。青蛙绕屋声如阵,白鸟侵人嘴似针。

老眼不堪劳案牖,薄才无计转伸吟。自知久矣妨贤路,一意怀归恋旧林。

()
风来声清圆,月明影婆娑。
挺挺岩壑姿,时亦妩媚何。
()

吾昔游上都,邂逅得二汪。谬蒙倾盖知,所知遂不忘。

既我晚际遇,翰墨颇见长。二汪适不偶,空谷有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