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无垢二首

挽赵无垢二首朗读

诗词:《挽赵无垢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描绘了挽联的场景。挽联是一种用于祭拜逝者的对联,通常由两副对联组成,放在灵柩前或者墓碑上。诗中所述的情景是此联写在赵无垢的灵柩上,表达了作者对赵无垢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赵无垢的思念之情,同时展现出对赵无垢的仰慕和敬重。

首句"公未通闺日,相从入幕游"描写了作者对赵无垢未能享受夫妻生活的遗憾之情。"公未通闺日"中的"公"指的是赵无垢,"未通闺日"意味着他未能与妻子共度夫妻生活的时光。接着,"相从入幕游"表达了作者与赵无垢共同进入宫廷游玩的场景。

接下来两句"瞠乎惭后乘,藉甚传前筹"表达了对赵无垢的景仰和敬佩。"瞠乎惭后乘"中的"瞠乎"表示作者对赵无垢的景仰和仰慕,"惭后乘"则表达了作者对赵无垢在官场上有所成就的羡慕之情。"藉甚传前筹"中的"藉甚"意味着赵无垢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才智,"传前筹"则表示他在前朝政务中的重要角色。

接下来两句"原显曾并辔,江涛几共舟"描绘了作者与赵无垢一起征战的情景。"原显曾并辔"中的"原显"指的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与赵无垢一起征战的事实。"江涛几共舟"则表达了作者与赵无垢多次共同出行的经历,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最后两句"柯山回首处,老泪为横流"体现了作者对逝去的赵无垢的伤痛和思念之情。"柯山回首处"表达了作者在回首过去时,对赵无垢的深深怀念和哀思。"老泪为横流"则描绘了作者悲痛欲绝的情感,形容了他因思念之情而流下的眼泪。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赵无垢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在政务和友情上的敬重和景仰。诗中的情感真挚,文字简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朗读
()

猜你喜欢

相携过溪桥,宛转入村径。门巷既萧閒,庭户岚光凝。

小斋幽且清,梅竹翠交映。閒抽架上编,疑义互相證。

()

幽居百无营,孤坐若假寐。
根尘两相接,逆流就一意。
意念纷无端,中止不及地。

()

橘柚青黄照眼垂,秋风篱落自纷披。颇闻玉食登蛮果,不独涪州有荔枝。

()
()

客子光阴似水流,西风吹老菊花秋。
今年不用登高去,人在青山最上头。

()

少年因病离天仗,乞得归家自养身。买断竹溪无别主,

散分泉水与新邻。山头鹿下长惊犬,池面鱼行不怕人。

()

典衣沽得看山杯,一醉聊为避债台。惭愧青枫根下客,爷娘犹送纸钱来。

()

嗟予如穷鸟,集彼坏木枝。西北既巳倾,踆足无能支。

天下悲流血,驱石而鞭之。石囟化苗鲧,石怪生龙夔。

()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庭前有蝶争烟蕊,

帘外无人报水筒。行药不离深幌底,寄书多向远山中。

()

炎风吹云千万里,一色长天净于洗。焦枯望雨雨未来,四民都落薰笼里。

林亭散发卧不收,挥扬巨扇奚奴愁。君从何处枉命驾,使我一见凉如秋。

()

太山顷刻化冰山,偃月堂空一梦残。富贵转头成鬼朴,奸谀到死带奴颜。

梁间燕子新依佛,柳外蛙声并属官。门户凄凉千骑散,独留野鹤守禅关。

()

满架犹烦雪作英,年年向此眼偏明。春迟故欲牡丹伴,韵胜还驰雅客名。

缥缈碧裳留夜月,娉婷玉面起朝酲。却嫌梅蕊无才思,零落苍苔为笛声。

()

空林秋色满柴关,何事园公独破颜。为趁晚凉脩竹下,一溪新月半衔山。

()

昨朝执热扇慵挥,今夕凉生寝益衣。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

()
平昔低头避桃李,英华今发岁云秋。
盛时已过浑中我,醉舞狂歌插满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