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

元正朗读

《元正》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初心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吟诗犹是少年情,要复当初赤子心。
心出入时何以御,手持一卷敬斋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为基础,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初心的思考。诗人认为吟诗依然是少年时的情怀,需要回归到最初的纯真心灵状态。

诗中的“吟诗犹是少年情”表达了诗人对吟诗这种创作方式的怀念和热爱。诗歌创作对他来说是一种保持年轻心态和保持对美的追求的方式。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心出入时何以御”,意味着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如何控制情感和思绪的流动,以保持自我。这个问题突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技巧和内心控制的思考。

最后两句“手持一卷敬斋箴”,表明诗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选择持一卷敬慎的箴言来引导自己。这里的“敬斋箴”可能指的是有关诗歌创作的经验和教诲,诗人希望通过这些箴言来指引自己的创作方向。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初心的思考,呈现了一种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和对自我控制的思索。通过吟咏诗歌,诗人希望保持少年时的情怀和纯真心灵,挑战自我,不断探索和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朗读
()

猜你喜欢

萧条门巷陋于颜,老去青春仅得闲。心画传家无计策,手谈留客谩机关。

静思往事千年上,俯叹劳生一梦间。多谢光临无别意,为闻流水与高山。

()

吊古情深最可怜,重游胜地集群贤。现身莫问庄生事,蝴蝶依依似昔年。

()
速成非良器,骤得难久好。
桃李望春舒,亦复迎秋稿。
蕣英耀朝日,未夕委蔓草。
饥农种植禾,自庆得食早。
()

不见碧瑶叟,年龄二十余。

儿今亦耆旧,孙复抱诗书。

()

唤麴生来,与常娥约,从太守游。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霓裳曲换,清塞重裘。桂影飘摇,桐阴立尽,多少征人霜满头。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负中秋。斗杓矗处中州。还有解闻鸡起舞不。看鸣弦中鹄,穿杨电激,飞球戏马,策垂星流。绣帽归军,玳簪环客,薄晚同登庾亮楼。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

()
门前山可久长看。
留住白云难。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阑干。
()

金鼓銮舆出陇秦,驱驰八骏又西巡。千年际会风云异,一代规模宇宙新。

西域兵来擒伪主,东山诏下起幽人。股肱元首明良世,高拱垂衣寿万春。

()
乱云将雨趁狂风,扫溉氛埃瞬息中。
指点山川开净绿,按行花草失欹红。
槐榆改火年年事,箫鼓迎神处处同。
自是平生观物化,不因春去始知空。
()

衰容常晚栉,秋镜偶新磨。一与清光对,方知白发多。

鬓毛从幻化,心地付头陀。任意浑成雪,其如似梦何。

()

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

()

无思无为足矣,不笑不取何居。生儿但识丁字,慎勿读父之书。

()

楚云新月正推篷,吟对庐山第一峰。几处惊波鲂入钓,一声撩梦鹤横空。

心关闾井行应遍,春老烟花兴未慵。操割有馀骚思远,秋风亭上扣巴东。

()
矻矻何所思,一默照群妄。
门外风雨深,山鸟亦不访。
有书足遮眼,寐寐古人样。
菜根清苦趣,木朽支离状。
()

海上巢居海若降,三山眼底小如矼。
已攀若木为华表,更立榑桑作翠幢。
蛟室夜光晴烛户,蜃楼秋影冷涵窗。

()
紫微天近九门开,玉漏声残禁鼓催。
五色祥云依黼座,九重春色照金杯。
轻风微逐鸣珂散,细柳低迎仗马回。
一曲《阳春》谁和得,凤凰池上待君来。
()
水云遇夜须投宿,饭饱何妨又进程。
山主岂徒开接待,养鸡意在五更鸣。
()

霜月铺银滟瓦沟,忆曾尽醉作中秋。侵天围棘孤吟夜,且著红炉为暖愁。

()
露冷风清斗柄迁,芙蕖零落谢家船。
都人正作黄梁梦,独点西湖明月天。
()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