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子学鲁赴梅教二首。宋代。王迈。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送徐子学鲁赴梅教二首》是宋代王迈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
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
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
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徐子学鲁赴梅教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祝福之情。徐子学鲁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的道德风范使他在官场上得以清新脱俗,不被尘埃所染。在三鳣堂前,许多老宿都推崇他的品德,百花洲上的年轻学子们也都对他抱有崇敬之情。他所倡导的文化和品德传统是珍贵而值得保护的,无论在哪个地方,都需要人才去实践和传承。尽管在朝廷中,只有一半的诸公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价值,但他的美德和声望不仅限于朝廷,更应该传遍整个国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徐子学鲁的崇高品德和对他的推崇之情。通过运用意象和对比,诗人刻画了徐子学鲁清廉高尚的形象。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操守和崇高风范。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通过老宿和年轻学子们的赞美,突出了他的品德影响力和受人尊敬的地位。诗中还表达了对徐子学鲁所倡导的文化和品德传统的珍视和呼唤,以及对人才的追求和重视。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揭示了他的美德和声望不仅仅局限于朝廷,更具有普世意义和影响力。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徐子学鲁的高尚品德和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诗中融入了对美德的歌颂和对人才的渴望,表达了对徐子学鲁的敬佩和祝福之情。整首诗既富有情感,又充满了启示和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王迈。王迈(1184~1248) ,南宋诗人。字实之,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至第四铺二首。宋代。梅尧臣。第四铺前风雨急,搭河过尽不忧滩。却愁蓬漏沾征橐,始信人间行路难。
嘉熙戊戌季春一日画溪吟客王子信为亚愚诗禅。南北朝。王谌。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蓑笠具,画图同,铁笛声长曲未终。
答寄屠长卿。明代。王世贞。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之子非倾盖,兴辞远相媚。谬以良璞珍,入眼岂为贵。余本崎嵚者,失身堕文艺。龙卧苟不坚,奔走成晚岁。雕虫不利人,浮讥满天地。昌歜栖江沚,谬中圣贤嗜。愧无琼玖报,赠言或可继。一念百里间,春荣与秋悴。范生始文苑,班公仅循吏。毋以簿牍烦,此中有精意。
明月逐人来。宋代。李持正。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